王二十二
中國的街名能風雅到什么程度?未央路、長樂坊、烏衣巷之類可能或許還得爭上一爭。但要論及最有畫面感的街名,不得不提到洛陽的“勒馬聽風街”——僅僅念出名字,仿佛就能嗅到鐵與血的味道,聽到獵獵風響與嘶嘶馬鳴,看到英雄俠客的刀光劍影。
勒馬聽風街位于洛陽市瀍河回族區(qū)的瀍河?xùn)|岸,是城內(nèi)星羅棋布的歷史遺跡中頗具傳奇色彩的一處。瀍河,中原文化重要的一環(huán),曾出現(xiàn)在大禹治水的神話中,也曾與周公旦一同在《尚書》中留影,雖其貌不揚,但“瀍”這個字,便是為它而造,可見獨特之處。勒馬聽風街的故事,也始于瀍河。
歷史上,洛陽作為多個朝代的京畿之地,自然兵家必爭,無數(shù)英雄豪杰在此誕生、隕落。根據(jù)主流說法,勒馬聽風街的歷史要追溯到三國時期,因關(guān)羽而得名。此段史事已不可考,但流傳甚廣,也出現(xiàn)了不同的版本。一說關(guān)羽義降曹操,封“漢壽亭侯”,拜偏將軍,與曹操“約法三章”,仍心系舊主。一日,為探聽劉備的消息,關(guān)羽騎馬來到瀍河?xùn)|岸,遠遠看見曹操在九龍臺上點兵,隨即拉緊馬的韁繩,從風聲推斷軍情以排兵布陣。又一說是關(guān)羽水淹七軍時,洛陽陸渾有個名叫孫狼的人率領(lǐng)民眾暴動,準備南下歸順關(guān)羽。孫狼多次派人騎馬到九龍臺附近,刺探曹操的軍情,于是有了“勒馬聽風”的說法。勒馬聽風街與關(guān)羽捆綁在了一起,成為百姓心中的朝拜圣地。百姓還在此處為關(guān)羽立廟塑身,只可惜如今關(guān)帝廟已不見蹤跡。
還有一種說法出自俠義故事,讓勒馬聽風街沾染上悲情色彩。傳聞五代十國,一位劍客愛上一位美麗女子,但當?shù)氐膼喊早栉哿伺樱铀焱毒员M。得知此事的劍客懷揣著對女子的愛意,一人一劍一馬,血洗惡霸一家十幾口人,隨后望天長嘆,舉劍自刎,只余馬匹駐足此地久久不愿離去。故事雖悲切,聽上去宛如武俠版“梁?!保差H符合洛陽古都的氣質(zhì):這里是金庸小說中任盈盈與令狐沖初逢時的綠竹巷,浪漫詩意;是古龍以詭譎和鮮血創(chuàng)造的舞臺,以英雄悲歌落幕;是馬伯庸筆下風起云涌的神都,盛世繁華中暗藏玄機……
將故事留在風中,如今的勒馬聽風街只是一條平平無奇的老舊小巷,呈“L”型,南連樂善街,北接良佳街,全長約200多米。街巷兩邊皆是民居,紅磚鐵門,偶爾能看到清朝的石板臺階和房屋。街巷中有一棵粗壯無比的槐樹,茂盛如華蓋,據(jù)說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也是城內(nèi)有名的古槐。附近居民閑時會在槐樹下乘風納涼,從他們的閑談中,似乎能感受到那些傳奇已然淡去,而風繞了一圈,不知疲倦地繼續(xù)與勒馬聽風街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