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能帶著這些興趣去積極主動地探索未知,并養(yǎng)成質疑精神,這才算是完成了科學啟蒙的閉環(huán)。
北斗導航系統(tǒng)是世界上四大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之一,是近年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重大科學成果之一。隨著北斗導航系統(tǒng)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參與北斗建設的科學家們也被公眾所熟知。其中一位女青年科學家徐穎,在面向公眾介紹北斗研發(fā)的過程中,憑借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的風格,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北斗女神”。本期雜志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徐穎老師來拍攝封面,同時也向徐老師請教了關于兒童科學啟蒙和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問題。
興趣先行,因勢利導
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世界的未知,而科學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比讓他掌握多少科學知識更重要。
孩子天生就對外部世界感興趣,比如天為什么是藍的,星星為什么會眨眼睛,外星人真的存在嗎,宇宙之外是什么樣的情況……徐穎老師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興趣,父母要做的就是遵循孩子的興趣,因勢利導。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提問經常會超出父母的知識范圍,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徐穎老師說,即使是做科學研究工作的父母,也只是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有一定的了解,超出這個領域,也存在知識盲區(qū)。所以當孩子問了一個父母回答不了的問題時,父母不要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而是要實事求是地告訴孩子,陪著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父母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能讓孩子及時了解到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局限的,即使是成人甚至是科學家也對很多東西不了解,所以我們要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
事實上,只要孩子有探索外界的意愿,一定能找到獲得答案的不同渠道。現(xiàn)在網絡上有豐富的科學資源,包括短視頻、直播、講座等,不僅能解答孩子的疑問,滿足他的好奇心,還能鍛煉孩子的判斷能力,因為這些網絡上的信息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需要父母引導孩子加以辨別。另外,很多科研院所都會設置公眾開放日,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參觀。還有很多科學雜志都為小讀者開放了交流平臺,孩子可以通過發(fā)郵件或者寫信的方式向科學家提問。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把問題帶到學校去,問一問學校里的科學老師。
徐穎老師還告訴我們,興趣不僅是培養(yǎng)孩子科學思維的前提,也是從事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對科學感興趣,對未知世界感興趣,才會在科學研究中獲得快樂。
實事求是,培養(yǎng)科學思維
徐穎老師提到小時候寫“我的理想”主題作文時,80%的同學都希望長大了當科學家,但最后,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科學家。其實她認為,與成為科學家相比,更重要的是能帶著科學精神去工作和生活。
那么,什么是科學精神呢?科學知識沒有絕對的正確,也沒有絕對的錯誤,所以科學精神應該是學會用辯證和懷疑的思維去看待一件事情,保持持續(xù)學習的心態(tài),做好隨時迎接改變的準備。
對于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徐穎老師認為,父母不僅要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做到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榜樣,做好示范。比如家庭群中經常“謠言”四起,父母如何識別和處理這些信息,會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父母要給孩子示范如何在生活中運用科學思維方式解決問題,首先是不盲從,其次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證。
團結協(xié)作,發(fā)揮螺絲釘精神
提起北斗工程建設時,徐穎老師說她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yè)的。當年她堅信21世紀是通信的時代,雖然并不了解這個行業(yè)是做什么的,但她堅定地選擇了通信工程專業(yè),后來有機會接觸并參與北斗建設項目。在后來的學習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未知世界中不一樣的東西,給她帶來的不僅是濃厚的興趣,還有成就感。特別是北斗工程,這是祖國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東西,徐穎說這種自豪感和歸屬感更加無與倫比了。
徐穎老師提到能參與北斗工程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趕上了國家科技飛速發(fā)展的好時代。而對于北斗建設這樣的國家大工程,它的成功離不開全體北斗人的團結協(xié)作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大到方案設計,小到零部件制作,每一項工作對整個工程都至關重要,而參與的每個人都要發(fā)揮螺絲釘精神,恪盡職守。徐穎老師也鼓勵更多的孩子將來大膽逐夢,將個人追求與時代發(fā)展相結合。
團結協(xié)作,發(fā)揮螺絲釘精神
提起北斗工程建設時,徐穎老師說她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yè)的。當年她堅信21世紀是通信的時代,雖然并不了解這個行業(yè)是做什么的,但她堅定地選擇了通信工程專業(yè),后來有機會接觸并參與北斗建設項目。在后來的學習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未知世界中不一樣的東西,給她帶來的不僅是濃厚的興趣,還有成就感。特別是北斗工程,這是祖國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東西,徐穎說這種自豪感和歸屬感更加無與倫比了。
徐穎老師提到能參與北斗工程的建設,最重要的是趕上了國家科技飛速發(fā)展的好時代。而對于北斗建設這樣的國家大工程,它的成功離不開全體北斗人的團結協(xié)作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大到方案設計,小到零部件制作,每一項工作對整個工程都至關重要,而參與的每個人都要發(fā)揮螺絲釘精神,恪盡職守。徐穎老師也鼓勵更多的孩子將來大膽逐夢,將個人追求與時代發(fā)展相結合。
對孩子的成長寄語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只能陪他走過人生當中的一段路,他自己才是人生的第一負責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去幫助他、支持他、尊重他的選擇。
我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自洽的人,每做一件事情,做出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思考的,并能承擔相應的后果。該努力的時候努力,該休整的時候休整,確定了一個目標,就奮力拼搏,全力以赴,不給自己留遺憾。
徐穎,北斗導航系統(tǒng)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導航總體部副總工程師,2023年北京市家庭教育主題培育實踐公益大使。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曾任擔任科普中國的形象大使,擅長用風趣易懂的語言為公眾講述北斗研發(fā)的故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北斗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