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冉
看罷此文,不由得想起一句歌詞:“你說你愛了不該愛的人,你的心中滿是傷痕。”于文中主人公而言,夢醒時分,收獲成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理想化投射,指的是把他人過度理想化,把自己想要的優(yōu)點都投射在對方的身上,忽略其身上的缺點或不足,來滿足內(nèi)心對伴侶(也可能是父母、孩子或其他重要角色)的想象。理想化投射的實質(zhì),是對自我內(nèi)心的投射,對自我需求的滿足。
韓燁的擇偶過程,就是一個理想化投射的過程,從一場電影到主動追求崔東海,都滿足了自己內(nèi)心的需求——“有健碩的體格、堅強的意志和英雄的擔當”……所以,無論是崔東海的冷靜考慮,還是父母的反復(fù)勸說,她都“不管不顧”。兩人匆忙步入婚姻,而沒有認真探討家庭責任分擔、子女養(yǎng)育等具體而現(xiàn)實的問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觀是否一致的問題,無疑給未來埋下了隱患。
理想化投射往往出現(xiàn)在一段關(guān)系(如戀愛、婚姻)建立的初期,也會帶給雙方美好的感受。可隨著共處時間拉長,每個人會逐漸暴露自己的局限性和缺點,等到理想化破滅,通俗來說就是“夢醒了”——當然,這并不一定是壞事。如果雙方能及時覺察并反思,收回對對方的理想化投射,溫和而堅定地維持自身立場,真誠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恐懼,探討彼此都能接受的相處之道,那么雙方都可以在這段關(guān)系中,更加真實地做回自己。
另外,核心家庭和原生家庭的未分化也是導(dǎo)致韓燁婚姻失敗的原因之一。如文中,崔東海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夾纏不清,韓燁覺得“結(jié)婚了那也沒必要分你我”,這都是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界限不清的呈現(xiàn),也是很多婚姻解體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夫妻兩人建立起來的新家庭才是“核心家庭”,兩個人都要從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分離出來,包括經(jīng)濟上、情感上和生活功能上的分離。夫妻雙方應(yīng)將新家庭的需要擺在第一位,彼此尊重,共同協(xié)商,把夫妻關(guān)系置于其他關(guān)系之前。這樣,核心家庭才能逐漸穩(wěn)固和發(fā)展,否則就可能淪為原生家庭的“補給包”“救濟所”。
最后,對于婚戀選擇和婚姻維系,有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第一,擇偶前,男女雙方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和對方的性格和價值觀,了解家庭背景的異同及對未來婚姻的影響;第二,用心經(jīng)營婚姻,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做到有效溝通;第三,建立共同目標,兩人一起努力,維護好核心家庭。
(作者為北京物資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注冊心理師,副教授)
編輯/吳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