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潔
“注意力集中一點!”一天晚上臨睡前,因為耳朵彈琴不認真,我又忍不住訓了他。
耳朵?怎么會給兒子起這樣一個奇怪的小名?很多人都會好奇。而我也總會耐心地解釋一遍:他爹姓陳,我姓郭,兩個姓氏偏旁,一左一右,正好湊成一對耳朵。
“耳朵”是用來聽話的。聽話,也成了我對耳朵最樸素的要求。
耳朵是意外來臨的,打從一開始,我就沒準備好當媽。我內(nèi)心的抗拒注定了,一旦進入媽媽界,我就不可能是一盞省油的燈。
堅持讓耳朵用左手寫字,是我力排眾議的結果。
上幼兒園時,老師們就提醒我:你家孩子左手握筆,還是讓他改一下吧。我當然能明白老師的好意,但還是固執(zhí)地認為,用左手又不是什么錯,由他去!他爹呢,雖然幾次三番也想干預一下,都被我用萬能神句抵擋了過去:“要不,你管?”
耳朵爹識時務者為俊杰,不再自找沒趣,我就堅持讓耳朵一直“左”了下去。而耳朵也樂得與他人不同。除了吃飯時,經(jīng)常跟坐在旁邊的人“筷子打架”之外,用左手寫字似乎并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問題,他自己也沒有“別扭”“困難”的感受。
耳朵11歲生日留念。
作為一名中文類學科的老師,我?guī)Ф渥x書,陪他看書,卻從不教他學拼音、學寫字,繼續(xù)秉持著“愛怎么寫就怎么寫”的理念。以至于耳朵上學前識字不少,但就是不會寫。
上小學前的暑假,耳朵“求生欲極強”地學會了畫自己的名字。沒錯,是畫,每一個筆畫都沒能找到應有的順序,只是拼搭在一起,最終成了一個字,筆順、姿勢都不講究。
起初,我對此美其名曰:順從天性,到現(xiàn)在幡然悔悟,卻為時已晚。寫字,原本是最基礎的技能,反而成了耳朵學習中最大的痛點。需要正確書寫筆順的題,錯;寫作文想出了好詞,卻不會寫,還是錯。就算他上課積極發(fā)言,下課聰明伶俐,可時間久了,老師對這樣一個“書寫困難戶”,總會或多或少傳導一些壓力。而我,情急下也通常會簡單粗暴地批評他“學習不努力”“態(tài)度不認真”。
欣慰的是,耳朵要比我想象得更堅韌。他沒有在我一次次的訓斥之下,丟掉學習的熱情。他依然在堅持,在“比之前的自己更好一點”的路上,不斷努力著。
都說當軍嫂太難,其實當一個軍娃又何嘗容易?
因為單位和家屬區(qū)離得較遠,早上我要趕6點50分的校車去上班,早起迅速做好早餐后,我會在出門前將耳朵叫醒,讓他自己洗漱、穿戴好、吃完早飯,再按時下樓坐校車去上學;下午,他有時坐校車,有時會自己坐公交車回家。到家后第一時間給我通個視頻電話,簡短聊幾句,交流一下在學校的情況,邊做作業(yè)邊等我們回家。大部分的時候,當我回家時,耳朵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作業(yè),偶爾我心血來潮會翻出書本檢查一下,或者抽一兩道題讓他給我講講。
千萬不要誤會,耳朵并非是在學習上能全面自行搞定的學霸,這僅僅是我為了盡量避免“雞飛狗跳”而采取的回避策略,也是拒絕承認“小學的題我已經(jīng)快要搞不定了”的現(xiàn)實。母子之間,何苦相互為難呢?
我清楚地記得,耳朵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爹在外地出差,而我臨時有任務,當天要加班到很晚。耳朵要睡覺時,我和他視頻通話,讓他把手機放在床邊的衣柜上,跟他聊著天,他很快就安然入睡了。晚上11點,當我回到家,看見耳朵已經(jīng)將吃完的外賣盒收拾好放在門口,進門聽到他沉沉的呼吸聲,我突然覺得,生活好像也沒有那么累。
這兩年,耳朵在慢慢長大,家里因為有了姥姥、姥爺援手,生活也相對松弛了很多。樂享了一點清福后,我開始對姥姥、姥爺多次表達不滿——老兩口總變著花樣做好吃的,把耳朵喂胖了。
“該換個發(fā)型了!”
隨著“該換只手寫字”的聲音日漸消退,“換發(fā)型”的聲音正在逐漸響起。對此,我和耳朵都堅決反對,且都有自己的理由。
耳朵說:“我就是喜歡這個發(fā)型,很適合我,別人叫我‘蘑菇頭或者‘西瓜頭,我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好。”我說:“我只會剪這一種發(fā)型,快速簡單,省錢省力?!逼鋵崳疫€有一些私心,那就是想留著耳朵萌萌的樣子,久一點,再久一點。因為我怕一不留神,他就長成跟我齊肩的少年了。也許,我還需要時間去適應孩子的成長和變化。
不知道是不是人到中年的緣故,總覺得日子過得飛快,每天在單位、家庭之間來回奔波,似乎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偶爾還會在心里追問一下生活的意義,可轉眼就要回到現(xiàn)實,爭分奪秒給耳朵做飯、洗衣。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guī)状瓮O聛矸喿约褐暗奈⑿排笥讶?,有些鏡頭、有些故事、有些對話,若不是在那時那刻有些記憶,怕真的要被忘記了。
記憶被喚醒得越多,越會感嘆成長不易,時光難得??傆幸惶?,耳朵要獨自直面人生的苦和累,所以,能歡笑的時候,就讓他盡情歡笑;能率性的時候,就由著他去;至于換發(fā)型的事,也等他自己決定吧。
在生耳朵之前,我對于這個小生命的五官長相寄予的最大希望就是:只要別隨他爹的小眼睛就行。然而,生命的誕生絕不會遷就誰的喜好偏愛,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爸爸的單眼皮和我的嘴角。起初,我看不順眼,可慢慢地就愛上了他的樣子。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只是給了耳朵生命,還附加上作為大人自以為是的專斷和耀武揚威。而他,用忘記所有委屈后的微笑,一點一點教育我怎樣成為一個媽媽,一點一點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耳朵讓我知道,再微小的個體也值得被尊重;讓我體會,和他蹲在一起虛度時光的意義;讓我明白,即使他小,也有獨自生長的權利,他一定會長成自己希望的模樣,而不是我希望的模樣。
2022年11月29日,耳朵生日當天,我終于從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專門去接他放學。華燈初上,夜色漸涼,我倆坐在車里,他興奮地說:“媽媽,今天我學了一首英文歌,名字叫Whatever Will Be(《順其自然》)。我特別喜歡里面的幾句歌詞,大意是,我們不能預見未來,世事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吧……”然后又感嘆道:“媽媽,逝去的時光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啊!”聽了耳朵的話,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好像被戳了一下。
如今,耳朵已經(jīng)快12歲了,是一個讓我開始回憶他小時候的年紀了。
當我在家里遇事著急的時候,耳朵會摟著我的肩膀拍一拍,讓我別急,也會告誡他爹:“如果真心為媽媽好,就要用媽媽喜歡的方式對她!”
以前,耳朵只關心自己生日派對怎么舉行,現(xiàn)在也開始記得我的生日、我的節(jié)日。就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jié),他不僅用自己在興趣班賺來的學習積分給我換了一朵玫瑰,還不忘瀟灑地打開自己的“小金庫”,非要給我6張“大票”。要知道,平時讓耳朵用自己的錢買個50元的玩具,他都會覺得“肝疼”。最后,600元“大票”我也收下了,讓他先替我保管,需要用現(xiàn)金時我再找他要。
孩子不停地在成長,不僅是身高,還有責任感和心胸。而我呢,還是老樣子,把所有的和氣和耐心全掏給了工作。但我知道,耳朵理解我。
直到今天,耳朵依然不是那個“常常能考100分的別人家的孩子”,也不是老師口中“循規(guī)蹈矩”的學生,但他始終積極熱情,陽光向上。更為難得的是,他以軍人爸爸為驕傲,有著對軍營天然的熱愛和憧憬。我覺得,耳朵就是我心中了不起的孩子。
(作者為某軍事院校講師)
編輯/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