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沉香》時,作家競舟說:“沉香具有鎮(zhèn)靜、麻醉、止痛、松肌等作用,如同寫作。”《沉香》是競舟創(chuàng)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7年1月。該書展現(xiàn)了競舟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不乏深沉的反思。有評論說:“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小說家的手法、哲學(xué)家的思辨,用濃郁的人文主義的思想情懷,在時間的刻度上勾勒當代都市生活,篇篇情真意切?!备傊蹌t謙虛地表示:“時間是一條湯湯大河,生命只是時間之上的漂浮物,隨時間而來,又隨時間而去。一個人,尤其是女人,會用一生去感受時間從自己的生命中流過,帶走青春和夢想,留下絲絲痛感,它被稱作閱歷。我不是一個寫作速度很快的作者,我并沒有野心,也沒有計劃,一切順其自然,寫作目的也很單純,只是源于揮之不去的痛感,寫作之外的因素考慮得很少?!?/p>
在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還沒有名字的時候,一棵樹被鋒利的自然割傷,傷口蔓延到它的枝干深處?;蛟S是感到疼痛,或許只是想要堵住流血的傷口,樹分泌出一種膠體。樹膠本是沒有氣味的,但是在向外滲透的過程中它遇到了一些微小的真菌,真菌找到了適合自己生存的家園,于是它們定居下來,漸漸和樹膠融為一體。用科學(xué)的術(shù)語講,是真菌與樹膠發(fā)生了“醇化反應(yīng)”,一種聽起來就安寧與芬芳的過程。不知過了多少年,樹膠里的能量被耗盡了,真菌們也長眠于此,人類從樹干中剖出這散發(fā)出奇異香氣的結(jié)晶,仔細地觀察它。它誕生于樹木,卻能沉入水底,因此得名沉香。寫作的過程也正是如此,人們從混沌與迷茫中醒來,感受這世間萬物,或幸?;蛲闯斔季w漫溢之時,就不得不將它宣泄出來。有些人會放聲高歌、有些人會翩然起舞,而競舟選擇了將一切沉淀在筆尖,書寫出來。
1
寫作需要一些積累與技巧,每個人都會有想要書寫的事物,可是很難第一次提筆就順暢地表達出來。從看到寫,中間需要漫長的醞釀。在競舟有關(guān)童年的記憶里,一切都很貧瘠,包括文字??晒╅喿x的東西少得可憐,平日里只有課本可看,偶然得到一本書,連標點符號也要細細咀嚼。競舟回憶道:“我的童年是在一個精神赤貧的年代里度過的,想得到一本適合閱讀的書,是件很奢侈的事。那時候沒有煤氣,也沒有廚房,就在自家門口隨便用磚頭砌一個半人高的U形灶間,當中放煤爐,家家如此。蜂窩煤做飯不好掌握火勢,飯不是糊了就是夾生了?!辈挥浀檬切W(xué)幾年級了,一本紙張發(fā)黃的《紅巖》落到競舟手里,她如獲至寶。有一天父母外出,留她在家燒飯。她捧著《紅巖》坐在爐子跟前,頭對著飯鍋,一邊讀書一邊留意飯鍋。不知過了多久,突然鄰居奶奶大聲嚷嚷起來:飯煳了,誰家的飯煳了?她一驚,這才發(fā)現(xiàn)跟前的飯鍋里正冒著濃煙,一鍋稀飯只剩半鍋,從鍋底一直糊到表層,競舟的雙腳被溢出的米漿淹到了腳背。
現(xiàn)在城里到處都有書店,店里的書琳瑯滿目,人們終其一生也無法將世間的書讀遍,于是必須作出一些抉擇,選擇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從波瀾壯闊的史詩名著到當代風(fēng)格各異的流派,競舟更喜歡閱讀能夠觸動心靈的私語,像博爾赫斯、馬爾克斯、愛倫·坡、魯爾夫、卡爾維諾、凱魯亞克、貝克特這些大作家,他們的作品有著驚人的穿透力和令人意外的表達方式。還有普魯斯特和中國古代詩人李商隱,他們的作品幾乎拋去了公共性,是作者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產(chǎn)物。讀者們在初次閱讀時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作者在說些什么,甚至懷疑自己的閱讀能力。競舟說,這種情況她也遇到過,有些作品并不是為了讓別人看懂而存在,閱讀的目的也不僅僅是“讀懂”一本書。作家們在古代、在現(xiàn)代、在遙遠的國度或是就在自己家隔壁,他們在經(jīng)歷著獨一無二的人生,記錄下無法復(fù)制的情感流動。閱讀這樣的書就是去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行走在文字構(gòu)建的空間之中,去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爸劣谑裁礃拥淖髌纷屛沂艿接|動從而開始寫作,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覺得寫作是受外界刺激才會產(chǎn)生的沖動,而是來自作家內(nèi)心的需求,是生命外溢的結(jié)果,猶如日冕?!备傊壅f。
2
在現(xiàn)實的洪流中,心靈的每一絲波動都是值得銘記的,這是屬于自己的歷史。時間是一條湯湯大河,生命只是時間上的漂浮之物。人們從幾千年前便開始悲嘆日月如梭,青春易逝,在遲暮之時想起歲月無情更有悲涼之感。對于女性來說,時間又多了一層令人驚恐的含義,那就是容顏的老去。這仿佛是一個來自遠古的詛咒,自從女性被迫開始無盡地等待與迎合丈夫時,容貌成了她們最大的權(quán)杖,成了最易崩塌的靠山。雖然現(xiàn)代社會女性已經(jīng)從舊式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解放出來,這種恐懼與焦慮卻已經(jīng)深深植入靈魂。人們經(jīng)歷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始終在經(jīng)歷相似的人生、感受相似的悲哀。
競舟說,每當她漫步在南京小巷或古跡中時,總能看到一個影影綽綽的女人的背影,那個身影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時光,仍徘徊在禁錮她一生的宅邸中。那個背影無言、端莊、悲哀、順從,默默承受著命運與時代帶給她的一切傷痛?;蛟S她的內(nèi)心并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平靜,那么她會想些什么呢?競舟希望能夠穿越時空與那些沉默的少女和婦人對話,可時間是一面透明的單向鏡,生活在當下的人們可以向回望去,可過去的人們看到的只有迷茫的虛空。她們沒有能力記錄下自己的心聲,也不會有人替她們發(fā)出一些聲音。說到底,那些失聲的人們消失在了茫茫歷史中,留下的唯一真理只有“他們的確存在過”。
他們存在過,現(xiàn)在也依然存在著,依然沉默,依然是半透明的。但既然他們被自己的目光觸碰到,或與他們閑聊了幾句,也是一種緣分。兩個原本毫無干系的人相遇了,只是純粹的偶然,這偶遇沒有任何“捕獲”素材的目的,她只在心靈受到真正觸動的時候才會下筆。在南京的草場門橋下,曾出現(xiàn)過一個怪人,他從魯鎮(zhèn)出走,行走了一百年,仍然在流浪。他不承認自己叫孔乙己,他的確與從前不同了。他掛在嘴邊的不是之乎者也,而是英文與新穎的名詞。在以開放包容著稱的現(xiàn)代社會里的人們并沒有熟練掌握包容這項技能,他們只會哪壺不開提哪壺,追問他為什么不工作、為什么不過和別人一樣的生活。他們倒也不是真的關(guān)心他,只是無聊罷了,看到那人局促不安的表情,心里更有一種愉悅感。看到這樣的場面,競舟心里難免有些悲涼,想要給讀書人一些錢維持生活,卻被心理設(shè)防的他當作施舍而拒絕了。為了能讓他敞開心扉,第二天她還從家中帶了幾本書,一大早就到橋下尋找那讀書人,希望能讓他感受到自己的誠意??上侨嗽缫央x開,他睡過的地方收拾得很干凈,他來過的一切痕跡都隨他一同消失了。如果還能再見面,如果昨天能夠好好聊一聊,或許就能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什么也不會說。他還沒弄明白自己要選擇怎樣的路,又怎么與陌生人訴說?
還有更多擦肩而過的人。比如在起風(fēng)的街道上,一位中年男人努力保護著自己的發(fā)型,以免光亮亮的頭頂公之于眾;在醫(yī)院里,一位阿姨下定決心離開了讓自己不愉快的家,她干起護工的工作,她只是日復(fù)一日地努力工作,從未想過什么長遠的計劃……寫他們的故事,不必多了解他們,也不必做什么考據(jù)工作,只需將所見所聞記下。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存在,總是讓競舟想起人生,在某些時刻,自己是否也像他一樣局促、像她一樣迷茫?
3
作為一個心思細膩的人,競舟總是努力感受自己的內(nèi)心,在深沉思考后將目光投向遠方,看看那些心靈是怎樣運轉(zhuǎn)的,總是能收獲新的啟發(fā)。她是怎樣成長的呢?從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到文學(xué)愛好者,再到雜志的主編,她一直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著。但人總會感到疲憊的,這漫長賽道的終點會在哪里,沒有答案。于是暫時停下腳步,和老同學(xué)們重聚嬉笑,回憶起那些不在狂奔的時光,那些只屬于自己的時間。她用自己獨特的筆調(diào)記錄自己所經(jīng)歷過的時間,走過的風(fēng)景,相遇的人們。人的生命在時間上是綿延不斷的,但在地理空間上卻是分散的,童年、少年、成年和晚年,每個時期都可以在不同的城市度過。南京的老城南是一個帶有特殊記號的坐標,在這里她相遇了自己的愛人,共度許多時光。老城南正在消失,老舊的建筑慢慢被新建的樓房代替,對于曾經(jīng)在這里留下美好回憶的競舟來說,這個過程帶著淡淡的哀傷。但對于常住在那里的人們卻不一樣,他們期待擺脫生活不便的老樓,回憶固然珍貴,但生活更加重要。幸運的是,回憶不需要一個建筑實體去承載,它們永遠留存在她的心中。關(guān)于寫作,她一直是抱著平靜的態(tài)度,從來不急于表達,也不抒發(fā)強烈的情緒,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她唯一想記錄的,是時間在她的生命中留下的印記。
采訪時,我問過競舟一個問題:“您認為普通人在寫作中最常遇到的阻礙是什么?對于女作家來說,阻礙她們穩(wěn)定寫作的原因一般是什么呢?”
競舟的回答睿智而又通達,她說:“我認為在寫作中最常遇到的阻礙,只有寫作者興趣的衰退或轉(zhuǎn)移,不想寫了。除此之外,沒有什么事可以阻礙一個作家或決心成為作家的人寫作的欲望。我在工作中接觸過一些來自貧困地區(qū)的作者,他們的人生境遇在外人看來是根本無法進行寫作的,但他們偏偏就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當然,有人成功了,也有人失敗了,這是另一個問題,是個人天分的問題,與外界的所謂阻礙無關(guān)。對于女性作家而言,也許會有一些生活的、家庭的因素影響個人寫作,但還是那句話,沒有什么能夠真正阻礙一個作家的成長。我不認為女性作家在寫作中遇到的困難,會比男性作家更多一些?!?/p>
在工作中,她結(jié)識過許多初出茅廬的作者,新人的出現(xiàn)總是讓人感到無限的驚喜。那么多陌生的心靈在思考,在發(fā)出自己的心聲,她要做的就是認真審閱,將值得發(fā)表的文章篩選出來?!白鼍庉嫸嗄?,實話說,接觸到的大部分是平庸無聊的稿件。在編輯眼里,稿件分三類,一類是不夠發(fā)表水平的,一類是做頭條的,這兩類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有第三類,勉強可發(fā)表,又質(zhì)量不太高,我的工作量80%來自這類稿件。但總體而言,編輯工作比大多數(shù)刻板重復(fù)的崗位還是多一些新的東西,所以抱怨聲也更少一些?!闭f到這里,競舟又補充道:“要多讀、多寫、多觀察、多思考?!彼@樣建議文學(xué)新人們,這是每個作家都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她的創(chuàng)作寶典。
王月:筆名七月。1999年出生,現(xiàn)就讀于南京大學(xué)。先后在《雨花》《青春》等報刊發(fā)表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并多次獲得省市及全國作文競賽獎項。2014年,出版長篇小說《綿羊的尖叫》。2016年,成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2020年10月,《那年與六只貓》獲第六屆青春文學(xué)獎(散文獎)。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