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跟蹤]
【基礎存盤】
1.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biàn偽去妄的必xū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健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對于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地承認,那是思想上的lǎn duò。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fā)達起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練出來的。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biàn()偽去妄 ? ? 必xū()
折扣( ? )? ? ? ? ? lǎn? duò( ? )
(2)語段中有錯別字的兩個詞語是:,正確寫法是。
(3)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 復句。
(4)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zhí)岢鲂薷囊庖姟?/p>
2.下列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出自《論語》,原指完全相信《尚書》,倒不如沒有《尚書》,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書本。
B.笛卡爾,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解析幾何的創(chuàng)始人。
C.《大學》是《禮記》的一篇,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四書”。
D.魯迅,原名周樹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課內精讀】
3.下列對《懷疑與學問》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引用兩位北宋哲學家的名言,提出自己的觀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語言精簡有力,點明了懷疑與學問的關系。
B.“懷疑精神”指的是對于傳說的話,都要經(jīng)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這樣就不會盲從和迷信,這也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
C.文章對“懷疑精神”的重要性論述從“消極”和“積極”兩個層面展開,充分論證了懷疑精神的價值和意義,結構完整,論證嚴密。
D.文章第六段列舉清代大學問家戴震幼年讀書善疑多問的事例,從反面論述一切學問家做學問的態(tài)度,使論證更典型,更有說服力。
4.你在學習中的哪些做法體現(xiàn)了“懷疑精神”?請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擬題 山東 董祥忠)(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