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琳
我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母親的先祖卓茂是皇帝的老師,官至丞相。父親的先祖楊震忠肝義膽,德耀千古。外祖父是私塾先生,我的父母這輩子雖都不是從事文藝工作的,但他們多才多藝,拉二胡、唱京戲、習(xí)武,能書能畫。我?guī)讉€舅舅也都書畫皆能。我出生于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成長的環(huán)境總是伴隨著歲月的艱辛,童年有喜有樂有淚水,更多的是孤單。當(dāng)時父母被那個時代所沖擊,孤單的我,便一個人在那兒涂涂畫畫,好像只有這樣,我才會感覺不害怕。我的舅舅們都是才子,文筆好,書畫也好,這使我受益良多。十五歲我上中學(xué)時,學(xué)校的黑板報,寫字畫畫我全包了,我的書畫天賦開始發(fā)揮作用。我立志于書畫藝術(shù)是始于高中,真正在認(rèn)識上也提高了。那是一次偶然,一種純而又純的偶然。在書店,我買來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的《與風(fēng)景的對話》,看著,讀著,便被帶入其中。東山魁夷的畫,讓我著迷,他的文章跟他的畫一樣,也讓我如醉如癡。先生每作一幅畫,必有一篇相應(yīng)的文章,心情與畫境交融,像清澈的泉水流進(jìn)讀者的心田。
我開始自覺于書畫藝術(shù)。長輩常說,書畫同源,先要把字寫好。于是我開始愛上書法,書法的語言,書法的表情,書法所涵蓋的人的精神,都讓我著迷。為此我下功夫開始了我的藝術(shù)馬拉松。這么多年來,我一直身心合一地實踐著、捕捉著。從讀書到做事,從單純無憂的少女,到風(fēng)雨滄桑的成年人。一首詩是捕捉我在自然中的怦然心動;一幅書法作品是我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感知。縱觀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書法精品,都是作者心情的映照。我想,一個書家生命的過程,也就是書寫的過程,對于書家來說,也是一個『覺悟』的過程。不斷地寫,不斷地感悟,以文脈之心滋潤書法靈魂,我手寫我心便是真正的書法生命。書法是心靈的舞蹈,神思潔凈,獨守凈域?!赫l知萬丈紅塵里,菡萏花開月正明』,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寫自己作的詩,自己填的詞,寫自己的感悟札記等。我的藝術(shù)就是我,我的生活就是我。就像心情,書法心情是什么?乘物游心!靈魂神圣!恩師說,『但視浮名為敝履,何愁凈土少風(fēng)光』。亦如是。
書法創(chuàng)作狀態(tài),每個人是不同的。我是怎樣進(jìn)入書法創(chuàng)作狀態(tài)的呢?現(xiàn)在的我,年齡也將近耳順之年,大悲大喜的經(jīng)歷已不可能有了,即使有,也不可能悲憤不已呼天搶地。如何才能我手寫我心,不平淡寡味?那就是貼近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藝術(shù)的生活,生活的藝術(shù),在平實的生活中找到藝術(shù)的意趣。
我常常喜歡一個人呆在書房,獨處讓我很放松,很安靜。在書房里翻翻喜歡看的書,喜歡誦的詩文,畫點小畫,自娛自樂。往往好的閑文小品,就是心之所想,讀讀古人碑帖,就能進(jìn)入與之同心同嘆唱的狀態(tài)。用心體會,體會古人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常常覺得挺有意思,好像面對的是一位知友,那份心流傳遞都會很欣慰。
有感而發(fā),是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我不喜歡為某展或某個活動什么的捆綁自己,那樣我就沒有了書寫的快樂。真實書寫是文人直抒文心最有魅力的狀態(tài),它與我們的生活相關(guān),與名利無關(guān)。生活是藝術(shù)的活水,如果一幅書法作品沒有妙趣文心會很乏味。作品見文心、見天地、見自己才是好作品?,F(xiàn)實中的功利世俗常常要改變我們的文心,讓美好的事物變得寡然無味,我相信是真正的書法家便會拒絕那樣的書寫方式。文心才是盛放我們靈魂的地方,它可以讓我們的靈魂飄然而翱翔,因為那樣的書寫我們才會快樂。
每次保留自己的書寫記錄,至少是對生活的真誠態(tài)度,風(fēng)花雪月也好,親情友情也罷,那是我們最真實的一面。人不只是活著,還要活得有意思、有趣味。就像周作人在《雨天的書》里說的,在日常必需的東西以外,合己合心,哪怕是種花種草呢。其實生活中的每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所有的印記是不可復(fù)制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鮮活的,所有的筆跡都是有生命的。生活是詩,觀照生活才是藝術(shù)。我的《詠蘭花八首》,是有生活的,與文友多次在山中尋蘭,翻山越嶺的感受,是親歷而得的欣喜。如果不經(jīng)歷,怎么唱誦?文心蒙養(yǎng)詩只是一種形式,把它吟誦,不知有多開心!若再用墨的形式書寫,不僅寫還要畫,我手寫我心,便是如此開心。記住春光里陌上的花朵,空氣里流云般的清香,讓我在宣紙上盡情地?fù)]灑,渲染著各色不一的蘭花……寫了三十多首詠蘭詩,反復(fù)修改,反復(fù)斟酌,才有了這箋紙上的八首,最后選紙定稿都要合乎自己的心境。文化是書法的靈魂,文墨合一是最美的享受。一幅作品的真實性情的蘊涵,其過程是需要足夠的誠意和耐心的。
我手寫我心,踏實吾不欺。李白四言詩云:『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荒珰饬芾欤n勁雄偉,才氣蓋人?!嚎梢娢萘好髟律?,空留翰墨化云煙』,李白讀司馬承禎山水畫,有感而發(fā),浩蕩之氣噴薄而出,且充滿自信。盡管在這一年,李白被『賜金放還』,失意之人卻沒有萎靡頹廢,有的只是悲憤激昂。在山之巔,任風(fēng)鼓蕩,詩興大發(fā)。其詩言簡意賅,妙在不著紙?zhí)?,無窮之意附著于書法之中,給觀者無窮的想象。絕妙的題畫詩,只是可惜沒有司馬承禎的畫作遺留下來作注釋。
沒有了原畫,就來看看李白的另一首題畫詩《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這是一幅具體而又豐富傳神的山水畫。它就是對『山高水長,物象千萬』的注釋,『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名公繹思揮彩筆,驅(qū)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xì)馍n梧煙。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焕畎讚]動如椽大筆,把天下山水精華薈萃于一壁,峨眉的奇高,羅浮的靈秀,赤城的霞?xì)?,九嶷的云煙,南溟的浩瀚,瀟湘洞庭的渺綿,三江七澤的迂回……真是山高水長,宏偉壯觀。應(yīng)用『廣角鏡頭』展示全幅山水宏大氣象,而后將鏡頭聚焦一點,『驚濤洶涌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fēng)落天邊?!豢梢娫娙藢⒒鳟嬛泄轮鄯帕鳎鞣h(yuǎn)航海上『三山』,真是『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心搖目斷興難盡』。詩人再次將目光遠(yuǎn)望:『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東崖合沓蔽輕霧,深林雜樹空芊綿?!贿@是對山水畫的具體描述,是細(xì)節(jié)的刻畫,從『西峰』到『東崖』,飛瀑流泉,山崖重疊,云樹蒼茫,景致多姿,氣象千萬。
『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長松之下列羽客,對坐不語南昌仙。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歷落青云士。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詩于此時是由景到人,在自然中『寂聽』,與仙人對坐,詩人要到名山尋仙去,這是李白在長安放還后,仍有建功立業(yè),功成身退,桃源歸隱的美好愿景。這些愿景來自于李白的自信,性格的瀟灑、堅毅、豪邁與豁達(dá),才會有我有老筆,清壯可窮。
李白的自信,敢于放言,并不是在『賜金放還』之后,而是在位也能傲岸不屈,斥責(zé)奸佞小人。他在《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xué)士》中對致仕時閑逸無聊生活的不滿,表露出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本心和歸隱志向?,F(xiàn)在讀《上陽臺帖》與《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在藝術(shù)上享受其簡繁不同的美,都是山水詩上乘之作。
近年來,由于外出少封閉在家,郁悶時便常讀李白的詩,便能看到豪氣干云的英雄:『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也能看到仙風(fēng)道骨的仙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記得豐子愷先生說過,只要你是藝術(shù)的,處于審美狀態(tài)的,哪怕你就是不畫一筆畫,也是藝術(shù)家。是的,李白這個名字都是詩。他的一切都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