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興致勃勃給父母準備驚喜,迎接你的大概率不會是感謝,而是一張責備的冷臉。
對于一個中國人而言,人生最大的奢侈品,就是擁有一對不掃興的父母,度過了一個沒有陰影的童年,成長為一個沒有精神創(chuàng)傷的人。而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概率相當于中彩票。東亞父母子女,一種奇妙的雙向辜負的親密關系。
事情從一個14歲的江西女孩說起。
女孩暑假為母親做了一頓飯,飯桌上是四道很漂亮的菜和一大碗玉米排骨湯,甚至還搭配了一顆西柚做飯后水果。看得出來她準備了許久,媽媽的碗里還特地準備了蛋炒飯。
母親卻拿起手機拍了一條抖音,視頻中她嚴厲地責備女兒菜做多了:“我是要表揚你嗎?”
在網(wǎng)友的憤怒徹底席卷了這位母親的抖音之后,她又在直播中質(zhì)問女兒:“網(wǎng)上好多人有意見,說我罵了你打了你,說我不好,說我這個媽媽不配,你覺得我配不配做你媽?”緊接著她又追問了孩子一句:“你說,我配不配?”女兒轉身離開,留了一句回答:“這不是我說了算的?!边@對母女當然不是唯一的案例。曾經(jīng)有一條抖音,畫面中是一個穿著校服哭泣的男孩。他在母親節(jié)給媽媽準備了一束鮮花當作驚喜,結果媽媽氣到不行,發(fā)了一條抖音詢問網(wǎng)友:“這個一點都不實在的東西,過了兩天就得扔掉,我讓兒子退回去,兒子很委屈了,回來竟然哭了,我做的真不對嗎?”
這位母親甚至真誠地好奇自己是否有錯。
被父母潑冷水,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而言并不陌生,甚至是從小到大最熟悉的精神創(chuàng)傷。
我們?nèi)绱肆曇詾槌?,甚至覺得和其他更痛苦的創(chuàng)傷比起來,“掃興”已經(jīng)不算什么大事。隨處可見網(wǎng)友們分享的故事??剂司攀?,父母會說那為什么別人能考一百;考了一百分,父母會說為什么沒有考雙百。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準備了鮮花禮物,被責備“還不是花了我的錢”。
畫了一副特別滿意的畫,父母看了沒有表揚,只會責備“作業(yè)寫完了嗎,不學無術”。在外地旅游特地背回了特產(chǎn),父母瞥一眼就說真難吃。拿了三等獎學金,父母看了第一反應是:為什么沒拿到一等和二等?
掙到了第一筆工資,給父母轉賬卻收到了一頓陰陽怪氣:你以為自己賺了很多嗎?
有人在火車上目睹一個兒子給母親買了一個面包,母親數(shù)落他好幾分鐘:我可吃不起這么貴的面包,你留著自己吃吧。
“不掃興”變成了中國父母的稀缺品質(zhì),打著燈籠都難找,甚至許多人在成年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正常的家庭是可以給人帶來溫暖的。甚至“擁有不掃興的父母是什么體驗”都變成了熱搜。有人半夜想吃冰激凌,媽媽會陪她下樓一起吃;畫了古怪的妝容,爸爸會噗嗤一下笑出來;點了一大杯奶茶,會用大碗分給父母一起喝。有人想在三伏天喝羊湯,父母二話不說就陪著去了。
在一家人的監(jiān)控錄像里,姐姐不小心摔壞了小提琴,媽媽在安慰她,爸爸在想辦法修琴,年幼的弟弟說要出錢幫姐姐修琴,爺爺耐心地總結經(jīng)驗,絲毫沒有責怪埋怨。全家情緒穩(wěn)定得像一部科幻片。抖音有個話題,叫做“一張照片證明女兒被你養(yǎng)得很好”。
點開這個話題,里面有各式各樣的coser和父母的合拍,五顏六色的頭發(fā)和夸張的妝容并沒有讓父母歇斯底里,甚至還露出驕傲的神情。
評論區(qū)里的網(wǎng)友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窗外窺探屋里溫暖的壁爐——
“野貓看家貓的感覺?!薄伴L大才發(fā)現(xiàn)一個碗才四五塊,為什么會挨那么久的罵呢?!?/p>
“我當時好像一個地溝老鼠看著這一切,眼淚含在眼睛里面不敢掉?!?/p>
有人總結了中國詭異的親子關系:和父母分享快樂,快樂就會消失;向父母傾訴煩惱,煩惱就會加倍。父母似乎帶著某種神秘的使命感,執(zhí)意拉開父輩與子輩的距離,即便你一次次靠近,現(xiàn)實總會讓你碰一鼻子灰。但如果你真的想逃離,他們又會拽緊繩子把你拉回來。
有些父母到老都想不明白,兒女親情為什么越來越疏離。明明是父母牽著孩子的手來到世界上,最后卻變成了隔著厚障壁的陌生人。
直到他們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知道(或永遠不會有機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情緒叫做“失望性情感隔離”。
如果在童年時期,孩子的委屈、撒嬌、苦惱、傾訴在父母那里從來不會得到正向反饋,那么在領悟到這個事實后,大部分孩子會因為失望選擇不再與父母建立情感鏈接,這就是失望性情感隔離。像是人體的某種自我保護機制,一旦受到太多次同樣的傷害,便會本能性地隔絕再次受傷的可能。
巧合的是,在抖音“14歲女孩做飯”火了的同時,TikTok上有一則“華裔母女對話”也火了。病態(tài)的東亞父母給溫室里的美國人一些小小的東亞震撼。
一位女主播邀請了自己的媽媽錄節(jié)目,女兒試圖告訴媽媽,在美國,自己偏黑的皮膚和較厚的嘴唇會被認為是“美”的,母親聽完之后,微笑地看著女兒問:“是這樣嗎?”緊接著母親溫柔而嘲諷地反問道:“那你還是個美女啦?”
女兒堅定自信地點點頭,而母親的回應讓人頭皮發(fā)麻:她微笑著搖了搖頭,輕輕冷笑了一聲,“你從來都不是什么美女”。女兒眼睛里甚至都閃著淚水反問媽媽:“你為什么不相信我在美國是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