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莘
穿過一條鄉(xiāng)間小路,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吳錦泉爺爺?shù)募依铩?/p>
遠遠的,是兩間破舊的平房,黑色的瓦片,綠色的窗欞,斑駁的墻壁,顯出幾分歲月流逝的滄桑。院子里有一口井,井邊是一棵茂盛的石榴樹。五月,正是石榴開花的時節(jié),一朵朵紅色精巧的花朵,像風中的小喇叭。吳爺爺就站在石榴樹下,微笑著,歡迎我們的到來,招呼我們在窄條凳上坐下來。在石榴花的芬芳里,我們聽吳爺爺講他自己的故事。
他翻看著自己的照片和珍藏已久的本子,本子上是吳爺爺自己抄的摘錄,有重大政策,有時事新聞。我們看到最后幾頁,都是有關(guān)黨的二十大的重要內(nèi)容和金句,比如: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吳爺爺說,小時候家里窮沒有上學,后來在掃盲班學寫字。雖然有些也不太能懂,但是,寫一寫,讀一讀,心里就有著落。他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滿滿的都是喜悅,一個九十歲高齡的老黨員,用自己樸實的行為表達著對黨和國家的赤誠深情。
來之前,我們觀看了“2015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視頻,了解了吳爺爺生動的事跡。在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那年,老人先后向南通市紅十字會捐出千枚硬幣。這些硬幣都是他辛苦磨刀賺來的;2010年,甘肅舟曲縣發(fā)生強降雨引發(fā)泥石流災害,吳爺爺和老伴得知災情后,帶著幾個月磨刀掙得幾百元硬幣,倒了三趟公交車,輾轉(zhuǎn)了兩個多小時,來到市紅十字會捐款。一枚枚硬幣,一片片深情,像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院子里的石榴花,靜靜地開著,火紅火紅的,映著吳爺爺滄桑而又明亮的眼。我們一起向吳爺爺討教磨刀的技能。他挽起衣袖,鋪上磨刀石,坐上窄板凳,握緊刀把,刀背微抬,一來一回,“咔嚓咔嚓”,富有節(jié)奏的聲音響了起來,在摁壓推送之間,刀刃漸漸地發(fā)亮鋒利起來。吳爺爺不急不緩,就是用這粗糙的手磨了一把把刀,生命不息,磨刀不止,念念不忘,助人初心。
“窄條凳,自行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睆膮菭敔敿页鰜淼臅r候,石榴花依然火紅絢爛,就像胸前飄揚的紅領(lǐng)巾。
(指導老師:丁彩娟)
編輯?喬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