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潔
李玲:江蘇徐州人,1977年5月出生。1999年12月結婚。丈夫曾祥勇,副大隊長。
聚光燈下,身披綬帶,手捧鮮花。李玲在長久而熱烈的掌聲中走下領獎臺后,她還是覺得獲評丈夫單位“十佳好軍嫂”的榮譽太突然。
愿意成為軍嫂的人,多少會有軍旅情結。從小就有點像男孩性格的李玲,一直都想成為一名軍人,可惜沒遇到合適的機會。
1998年7月,親戚熱心給李玲介紹一名軍人,本以為一向對相親很不“感冒”的她可能會拒絕,沒想到,李玲居然痛快答應了:“行,那就見見?!?/p>
曾祥勇是工程兵,用他的話說就是“居無定所、人不著家,駐地隨著工程跑”,可這些都嚇不倒李玲。見了三次面之后,曾祥勇又要奔赴工程現(xiàn)場了。走之前,他特意問李玲:“這樣的生活模式,你能接受嗎?”
“我愿意!”李玲毫不猶豫地回答。
此后,兩人用半年多的書信往來,見證了一段彼此牽掛的時光。1999年12月,李玲嫁給了曾祥勇。
不斷向前推進的日子里,李玲需要獨自應對生活中的大小考驗。
2000年8月,大兒子曾令贊出生后,李玲在單位辦理了下崗。她一邊在駐地操持著家,一邊心隨丈夫轉戰(zhàn)全國各地。
每次帶兒子去工地探親,都會成為李玲娘兒倆那一年里記憶最深刻的事情。
2011年暑假,李玲帶11歲的兒子去某工地探親。其間,恰逢多年不遇的異常天氣,連續(xù)的大風和暴雨造成大面積停電,碗口粗的大樹被吹倒,枝葉七零八落。一天,大風嗚嗚作響,板房的窗戶晃動得厲害。李玲見兒子和另一個來隊探親的孩子正在窗邊玩耍,不免有些擔心:“快離窗戶遠點兒!”
話音還沒落,板房就發(fā)生了坍塌……驚魂未定的李玲從板墻的縫隙中爬起來,第一時間跑向兒子,發(fā)現(xiàn)他正用一只胳膊撐起倒下的窗框,身下護著小伙伴,胳膊被碎玻璃劃出了深深的血口。
“媽媽,你先把弟弟救出去。”見到李玲之后,兒子說的第一句話讓她大為驚訝。
作為工地負責人,當時,曾祥勇忙著帶人搶救辦公設備和工程資料,等到清點工地人數(shù)時,才知道自己的老婆、孩子也遭遇了危險。
李玲說,兒子在包扎傷口時,揚著稚氣的小臉問她:“媽媽,我勇敢嗎?”現(xiàn)在提起這件往事,李玲依舊很為兒子自豪。
在這種責任感的伴隨下,曾令贊逐漸成長,后來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曾家的另一個小生命也應約而來,2017年8月,李玲生下小兒子曾令辰。
2018年,曾令贊上大學后不久,李玲決定去醫(yī)院好好檢查一下身體。此前,她就感覺身體有些異樣,但考慮到大兒子正值高考關鍵期,小兒子剛滿1歲,檢查身體的事就放下了。
初檢后,醫(yī)生告訴李玲,一定要讓家人陪著再進行檢查。本想獨自扛下來的她,才不得不和丈夫說起。
得知檢查結果后,一向剛強、從不輕易流露感情的曾祥勇突然慌了,蒙了。
這些年,曾祥勇一直在外施工,完成過多項大型任務,7次榮立三等功。他從沒想過,經常把“我愿意”掛在嘴邊的“女漢子”李玲,有一天會生病。
回家時,兩人一路沉默。李玲看出了曾祥勇心里難過,就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打趣地說:“哎呀,也沒多大事兒,就是看你以后還跟我對著干不?”
只這一句,就讓曾祥勇突然就淚流滿面。
李玲說的“對著干”,其實是生活中、電話里的一些逗嘴,兩人常以逗嘴為樂。
一周后,李玲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后,隨著麻醉藥藥效逐漸消失,傷口的疼痛逐漸顯現(xiàn),不良情緒也被觸發(fā)。李玲當著其他家人的面,對曾祥勇發(fā)了脾氣。與以往不同的是,曾祥勇沒做一聲辯解。
“你別生氣,都怨我。”只這一句,讓李玲的氣消了一大半。
李玲說,其實自己發(fā)脾氣也沒有什么實際原因,可能就是擔心一家人就此分別,有一種劫后余生的委屈,“這股無名火,只能撒給最親的人”。
李玲住院期間,曾祥勇一直守在她身邊悉心照料,每天可以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術后需要注意什么,穿什么衣服,他都詳細記在手機備忘錄里。
術后,李玲身體虛弱,容易出汗,曾祥勇就不斷地為她擦手、擦身。李玲說,結婚多年,自己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是鐵漢柔情。
如今,李玲已經順利度過術后五年期,依然開朗、直率,笑對生活。
彼此理解卻又含蓄,相互支持中愛得深沉。李玲說,以前做好了飯,就等著丈夫能夸上一句,可就算他吃得心里美滋滋,也始終不說一句好聽的話。
“現(xiàn)在,時不時也能夸上兩句了?!崩盍嵝Φ?,“雖然可能是口是心非,但夫妻不就是圖個彼此逗樂嘛?!?/p>
李玲獲評“十佳好軍嫂”后,曾祥勇當著很多人的面自豪地說:“對這個家,李玲是勇于擔當;對我的工作,李玲是全力支持。”
說的雖然依舊不是甜言蜜語,但李玲愛聽。
更讓李玲意外的是小兒子的話。那天“十佳好軍嫂”頒獎,曾令辰跟隨父母全程在現(xiàn)場觀看,回家一進門,他突然抱住李玲:“媽媽,對不起,我以為只有爸爸在外面干活很辛苦,不知道你因為照顧我,都累病了?!闭f完還大聲哭起來,孩子的懂事讓李玲很欣慰。
如今,李玲仍覺得自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軍嫂,不管是否獲得榮譽,她都踏踏實實地過好這個軍人之家的日子,追隨軍營的心從未改變。
(作者為陸軍某院校講師)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