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存文
酒泉市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甘肅酒泉 735099
肝癌是位列我國第三的惡性腫瘤,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升高趨勢,由一種或多種病因反復作用所致,惡性程度高,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甲胎蛋白異質體(alpha fetoprotein heterogene-L3, AFP-L3)是常用的肝癌血清標志物,但研究表明,其敏感度較低,且在4/5的小肝癌患者中血清中未發(fā)現AFP-L3升高,且在30%的肝癌患者中AFP-L3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故探究一種高敏感性的血清標志物成為研究的重點課題[3-4]。高爾基體糖蛋白73(Golgi glycoprotein73, GP73)也被稱為Ⅱ型高爾基體跨膜蛋白,作為一種新的肝癌腫瘤標志物逐漸運用于臨床,最早于病毒感染的肝細胞之中發(fā)現,敏感性高[5]。多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有望提高肝癌的診斷的敏感度、特異性,但目前關于乙型病毒性肝炎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GP73、AFP-L3等指標在肝癌的報道中較少見[6]。鑒于此,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間酒泉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1例肝癌患者與19例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觀察其血清HBV-DNA、GP73、AFP-L3的水平表達。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本院收治的41例肝癌患者為肝癌組,19例肝硬化患者為肝硬化組,以及同期體檢健康者60例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0~65歲,平均(47.13±5.88)歲。肝癌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30~65歲,平均(48.10±5.98)歲;病程3~9年,平均(5.99±0.98)年。肝硬化組中男11例,女8例;年齡30~64歲,平均(48.10±5.72)歲;病程3~9年,平均(5.91±0.92)年。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病理學及實驗室檢查為肝癌[7]者;②所有受試者的臨床資料完整,可隨訪者。
排除標準:①排除風濕免疫性疾病者;②合并其他心、腎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精神疾病者;④合并腦血管疾病或肺結核疾病者。
采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5 mL,低溫保存30 min后以3 000 r/min的速度行離心處理10 min,離心半徑為5 cm,分離血清并保存于-80℃冰箱中,等待進行集中檢測。GP73、AFP-L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HBV-DNA的檢測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分析儀(型號:FQD-33A)進行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分析儀進行,所有步驟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
分別檢測3組受試者的AFP-L3、GP73、HBVDNA含量。分析HBV-DNA、AFP-L3、GP73各項指標單獨及聯合檢測肝癌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n)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AFP-L3、GP73、HBV-DNA指標水平均低于肝硬化組和肝癌組,肝硬化組各項指標水平低于肝癌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研究對象AFP-L3、GP73、HBV-DNA的表達情況比較(±s)
表1 3組研究對象AFP-L3、GP73、HBV-DNA的表達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肝硬化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肝硬化組肝癌組F值P值例數60 19 41 AFP-L3(μg/L)2.56±0.58(4.21±0.73)*(5.62±1.01)*#192.153<0.001 GP73(μg/L)47.13±8.14(178.39±21.36)*(251.79±38.79)*#855.401<0.001 HBV-DNA(log copies/mL)76.78±12.13(93.11±10.58)*(124.78±18.49)*#135.083<0.001
AFP-L3、GP73、HBV-DNA聯合診斷肝癌的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高于HBV-DNA、ALP-L3及GP73單一診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FP-L3、GP73、HBV-DNA單一和聯合診斷結果與診斷效能
肝癌是由感染肝炎病毒引起肝硬化發(fā)展而來,由多種病因所致,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致死率高[8]。因此盡早確診并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是臨床關注的重點。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可通過對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進行檢測來評斷疾病的病情嚴重程度[9]?,F有報道中發(fā)現肝癌患者早期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敏感度低,多為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故早期診斷易漏診、誤診,待癥狀明顯再進行檢測時多數患者已經處于中晚期,導致預后不理想,因此科研人員致力于發(fā)現敏感性、特異性較高的肝癌血清標志物[10]。AFP-L3是全球范圍內公認的肝癌血清標志物,能夠有效地判定肝臟疾病的良性、惡性病變,并且與肝癌的惡性程度密切相關,但其敏感性較低,僅在50%~65%,存在30%左右的假陰性問題[11]。隨著研究的進展,新的肝癌標志物逐漸引起重視。GP73為高爾基體跨膜蛋白,主要在肝細胞中表達,若病情進展GP73會大量分泌,導致肝癌患者血清中GP73的含量異常升高[12]。Mak LY等[13]資料表明,GP73分子量73 kD,在正?;颊吒闻K的膽管壁上呈恒定表達狀態(tài),其表達水平隨著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與肝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近年來的國內臨床實踐中表明,GP73在肝癌患者中均呈高表達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表明,肝癌組患者的血清AFP-L3、GP73、HBV-DNA表達水平顯著高于肝硬化組和對照組(P<0.05),可見,AFP-L3、GP73、HBV-DNA指標均在肝癌患者中呈高表達狀態(tài)。這一結論說明HBV-DNA、GP73在肝癌患者中可能呈異常增高狀態(tài),對肝癌的診斷及鑒別有指導意義。
資料表明,HBV-DNA的增高多是因肝癌組織中HBV cccDNA過度分泌所致,由此認為AFP-L3在肝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生物學行為,能夠為病情向肝癌發(fā)展提供物質條件[14]。結果顯示,AFP-L3、GP73、HBV-DNA聯合診斷的敏感度92.68%、特異性89.47%、準確度91.67%,均高于各項指標單獨檢測(P<0.05),與Sagnelli C等[15]研究中3項檢測敏感度92.21%、89.34%、91.41%基本一致??梢?項指標聯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較高,說明上述3項指標聯合用于診斷肝癌準確性均較高,為臨床早期診斷肝癌提供了參考依據。但本研究所納入的樣本含量較少,容易出現選擇性偏倚,因此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AFP-L3、GP73、HBV-DNA聯合檢測可提高臨床診斷肝癌的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對提高肝癌的檢出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可在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