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陳烜鑫
宜興市腫瘤醫(yī)院內一科,江蘇宜興 214200
2型糖尿?。╠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的發(fā)生主要與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特別是營養(yǎng)過剩、不良生活習慣等環(huán)境因素對該疾病的發(fā)生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1]。T2DM發(fā)病初期一般無明顯臨床癥狀,患者往往難以及時察覺,而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累及心血管、神經等多器官組織,誘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殘疾[2]。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控制T2DM患者病情發(fā)展的主要方法,其中甘精胰島素在該疾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能夠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從而緩解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下受到的損傷,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僅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隨著患者病程的延長,其療效也會隨之下降,難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因此,近年來臨床上多主張在胰島素治療基礎上聯用其他藥物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盡可能規(guī)避相關并發(fā)癥,從而減少不良預后的發(fā)生[3]。二甲雙胍是臨床上治療T2DM使用較多的一種降糖藥,能夠使機體胰島素抵抗減輕,提高胰島素治療效果,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體質量,改善患者病情[4]。基于此,為進一步驗證聯用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的療效,本文選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宜興市腫瘤醫(yī)院收治的40例中老年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40例中老年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20例。研究組男11例,女9例;年齡50~82歲,平均(64.76±4.84)歲;居住環(huán)境:農村12例,城鎮(zhèn)8例;體質指數20~29 kg/m2,平均(24.36±1.79)kg/m2。對照組男13例,女7例;年齡52~83歲,平均(65.28±5.12)歲;居住環(huán)境:農村11例,城鎮(zhèn)9例;體質指數19~29 kg/m2,平均(24.65±1.90)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T2DM[5];②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糖尿病者;②意識不清昏迷者;③主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④對本研究所用存在禁忌證者;⑤合并惡性腫瘤者。
對照組采用甘精胰島素治療。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S20160009;規(guī)格:3mL:300單位(筆芯)×1支]進行治療:初始劑量0.2 U/(kg·d),睡前皮下注射給藥,之后對患者血糖水平變化進行密切監(jiān)測并對給藥劑量進行適當調整。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二甲雙胍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0023370;規(guī)格:0.5 g×20片)進行治療:口服給藥,0.5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①對比兩組血糖水平: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作為檢測指標,使用血糖分析儀(型號:StatStrip)測定。②對比兩組血脂水平:以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作為檢測指標,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Rx Imola)測定。③對比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以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作為檢測指標,使用血液流變測試儀(型號:BV-100)測定。④指標不良反應:觀察統計腹脹、腹瀉、惡心等發(fā)生例數。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血糖水平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
組別研究組(n=20)對照組(n=20)t值P值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11.23±1.21 11.10±1.33 0.323 0.748治療后5.35±1.02 7.39±1.27 5.601<0.001餐后2 h血糖(mmol/L)治療前20.92±2.14 21.19±2.26 0.388 0.700治療后8.40±1.43 10.79±1.81 4.634<0.001糖化血紅蛋白(%)治療前9.72±1.53 9.63±1.66 0.178 0.859治療后6.24±1.14 7.89±1.37 4.140<0.001
治療后,研究組血脂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組別研究組(n=20)對照組(n=20)t值P值三酰甘油治療前2.89±0.82 2.97±0.76 0.320 0.751治療后1.53±0.29 2.09±0.38 5.239<0.001總膽固醇治療前6.80±1.63 6.95±1.81 0.275 0.784治療后4.25±0.96 5.11±1.10 2.634 0.01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治療前4.01±0.87 3.90±0.93 0.386 0.701治療后3.05±0.37 3.32±0.45 2.073 0.045
治療后,研究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粘附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mPa/s)全血黏度(mPa/s)血小組別研究組(n=20)對照組(n=20)t值P值血漿黏度(治療前1.99±0.25 2.03±0.28 0.477 0.636治療后1.41±0.17 1.69±0.14 5.686<0.001治療前5.55±1.23 5.74±1.31 0.473 0.639治療后3.98±0.94 4.66±1.07 2.135 0.039板粘附率(%)治療前58.95±5.87 58.03±6.21 0.481 0.633治療后41.88±4.64 46.01±5.26 2.633 0.01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T2DM患者普遍存在糖脂代謝紊亂癥狀,血糖、血脂水平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可誘發(fā)多系統并發(fā)癥,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6]。甘精胰島素有效成分進入人體后能夠形成六聚體并進一步分解為單聚體,對肝糖原釋放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機體胰島素水平,從而實現對血糖的有效控制[7-8]。甘精胰島素給藥后能夠快速吸收且在短時間內達到藥物濃度峰值,對餐后高血糖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其快慢結合的特點能夠使葡萄糖毒性減輕;同時睡前給藥對患者正常生活影響較小,患者具有較高的依從性[9-10]。但隨著患者病程的延長單獨應用該藥物的療效也會隨之下降,因此目前臨床上多主張將該藥物與二甲雙胍等其他降糖藥物聯用治療T2DM,以維持良好的治療效果[11-12]。
在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空腹血糖水平為(5.35±1.0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為(8.40±1.43)mmol/L、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6.24±1.14)%均低于對照組的(7.39±1.27)mmol/L、(10.79±1.81)mmol/L、(7.89±1.37)%(P<0.05);治療后研究組三酰甘油水平為(1.53±0.29)mmol/L、總膽固醇水平為(4.25±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為(3.05±0.37)mmol/L均低于對照組的(2.09±0.38)、(5.11±1.10)、(3.32±0.45)mmol/L(P<0.05),提示聯用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能夠使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進一步降低,改善患者機體糖脂代謝。魯慧林[13]聯用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對T2DM患者進行治療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8.06±0.62)mmol/L、(10.27±0.52)mmol/L、(7.06±0.32)%,均低于對照組的(8.96±0.99)mmol/L、(12.04±0.78)mmol/L、(8.16±0.44)%(P<0.05),這與本文研究結果相符合。分析原因主要是,二甲雙胍作為一線降糖藥能夠對肝糖的合成與分泌進行有效抑制,并且對外周組織中葡萄糖的利用具有促進作用;該藥物對患者食欲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夠使腸道糖吸收減少;該藥物有效成分進入人體后能夠對脂肪分解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減輕胰島素抵抗,同時可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強,對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13-14]。另外,二甲雙胍還能夠通過降低胰島素原水平,控制患者體質量,并且對患者的血脂譜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5-16]。
臨床研究指出,機體血糖長期處于較高水平會使細胞膜上脂蛋白成分發(fā)生改變,導致膜彈性降低,并且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當細胞內滲透進入大量葡萄糖后會引起血紅蛋白糖基化,從而增加紅細胞內黏度[17-18]。在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及血小板粘附率較對照組均更低(P<0.05),提示聯合治療方案能夠進一步降低血液黏度。分析原因主要是,加用二甲雙胍后能夠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紅細胞內黏度,從而改善機體血液流變狀態(tài)[19-21]。另外,治療期間,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0%)與對照組(10.00%)相近(P>0.05),提示加用二甲雙胍仍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聯用甘精胰島素與二甲雙胍能夠使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與血液黏度有效降低,對其健康狀況具有明顯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