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袁磊,王劍宇,趙晨,徐肖楊,王鎮(zhèn)濤
1.徐州市腫瘤醫(yī)院介入科,江蘇徐州 221000;2.豐縣中醫(yī)醫(yī)院放射介入科,江蘇徐州 221700
原發(fā)性肝癌在臨床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原發(fā)性肝癌具有發(fā)病率較高、預后較差的特點,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2]。原發(fā)性肝癌起病隱匿,多數患者出現腹水和肝功能減退等明顯癥狀時,表明肝癌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階段[3-4]。根治性治療對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療效果較差,且傳統(tǒng)的腫瘤切除術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術后復發(fā)率較高,無法達到理想結果[5-6]。因此,肝動脈化療栓塞術(chemoemboliza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TACE)在臨床中已成為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其具有治療時間短、治療后恢復快以及創(chuàng)傷性小等特點。但TACE 治療過程中需聯合化療藥物,將供血血管進行栓塞,會嚴重影響患者肝功能[7]。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抗癌的重要發(fā)病原因為濕熱,而屬性溫熱的化療藥物會損傷患者正氣,在肝癌的治療過程中,將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進行聯合應用,可改善肝癌患者TACE 術后的肝損傷情況?;诖耍x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徐州市腫瘤醫(yī)院接診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80 例,探究在復方苦參應用于TACE 的臨床作用,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接診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80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對照組:男29 例,女11 例;年齡46~75 歲,平均(60.68±2.38)歲;患病時間5~12 個月,平均(9.68±1.30)個月;其中肝癌Ⅱ期患者23 例,Ⅲ期患者17例。觀察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48~78 歲,平均(60.79±2.34)歲;患病時間4~11 個月,平均(9.51±1.41)個月;其中肝癌Ⅱ期患者22,Ⅲ期患者18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和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并且同意,同時,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 版》[8]中肝癌診斷標準;②年齡35~80 歲;③肝功能Child-Pugh 分級A、B 級,腫瘤患者功能狀態(tài)(Karnofsky, KPS)及體力狀況(PS/ECOG)評分0~2分;④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DNA)<10×102IU/mL;⑤預計生存期>6 個月。
排除標準:①肝功能Child-Pugh 分級C 級者;②凝血功能嚴重障礙者;③門靜脈主干癌栓者;④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⑤依從性差,失訪患者;⑥預計生存期<6 個月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治TACE 介入治療:局麻后采用改良Seldinger 法穿刺右股動脈,置入4F 導管鞘,將4F 肝彎導管選擇性插入到肝總動脈以及腸系膜上動脈中,對腫瘤供血動脈造影,將微導管在腫瘤的大小以及供血情況明確的情況下置入,插入到腫瘤供血動脈中,經微導管緩慢推注60 mg 鹽酸表柔比星(國藥準字H20093251,規(guī)格:5 mL:10 mg)與碘化油的混合乳劑5~15 mL。栓塞后造影,仍有腫瘤染色者,追加明膠海綿顆粒進行栓塞,直至復查造影腫瘤染色消失。手術后進行常規(guī)的護肝治療和護胃治療,幫助患者進行飲食過渡。
在對照組TACE 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復方苦參。復方苦參注射液(巖舒)(國藥準字Z14021230,規(guī)格:2 mL/支)。用法用量:靜脈滴注。用250 mL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使用,1 次/d,20 mL/次。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 個月。
①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主要包括疼痛、發(fā)熱、惡心嘔吐、骨髓抑制、肝功能損傷,對兩組患者上述不良反應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
②對比兩組患者疼痛分數。利用疼痛程度數字評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對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評估。0~10 分。無疼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
③對比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肝功能指標主要包括谷草轉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AST)、谷丙轉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ALT)、總膽紅素( total bilirubin, TBil)、白蛋白(albumin, ALB)通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對照組共出現17 例并發(fā)癥患者,發(fā)生率為30.00%,明顯高于觀察組的8 例并發(fā)癥患者(10.00%),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比較[(),分]
?
治療前,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肝功能指標均改善,且觀察組AST、ALT、TBil 指標低于對照組,ALB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
表3 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
?
原發(fā)性肝癌主要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家族遺傳史有關。早期癥狀不明顯,當典型癥狀顯現時,已為中、晚期階段。TACE 作為不能手術切除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9],其通過肝動脈置管將化療藥物注射到腫瘤區(qū)域,再將腫瘤血供通過栓塞劑進行阻斷,可以有效將腫瘤增殖進行抑制,縮小腫瘤體積,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有效殺傷腫瘤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傷及正常肝臟組織,使肝組織缺血、缺氧,加重患者的肝臟損害。術中應用化療藥物可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肝區(qū)疼痛等栓塞后綜合征,國內80%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10],多合并肝纖維化及肝硬化。對于這類患者,TACE 更會加重其肝損傷,影響預后[11-12]。
我國中醫(yī)認為肝癌屬于“肝積”“積聚”范疇。是虛實夾雜的疾病。脾氣虧虛以及腎陰不足是肝癌發(fā)生之本,血瘀氣滯,痰濁熱毒是標實所在。水濕內停導致毒瘀互結,脾腎虧虛是肝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13-14]。因此,中醫(yī)治療肝癌時以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復方苦參是由苦參和白土苓組成。君藥為苦參;臣藥為白土苓??鄥⒕哂星鍩峤舛竟π?,白土苓具有散結止痛的作用[15]。因此,在本文研究中,采取TACE 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的觀察組患者,其治療后肝功能損傷更小。此外,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要明顯優(yōu)于單獨采用TACE 治療的對照組的30.00%(P<0.05),本文研究結果與魏庭豐等[15]研究結果一致,但魏庭豐研究中,不良反應嚴重程度發(fā)生率為7%,比本文研究結果更優(yōu),主要原因在于,靜脈注射復方苦參可以將腫瘤干細胞的黏附調節(jié)基因上調,將腫瘤肝細胞的增殖和轉移進行抑制,將基質蛋白酶的表達進行下調。阻止肝癌血管的生成,同時促進腫瘤細胞自噬的作用,可以阻斷肝癌的發(fā)生以及肝癌的發(fā)展,另外,復方苦參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和保肝作用,服藥后可以降低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對于患者肝損傷的嚴重程度。文中數據可有效驗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與復方苦參聯合應用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進行治療時,為改善患者肝功能與免疫功能,可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聯合復方苦參,對降低患者肝損傷有積極作用,治療手段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