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檔案館 河北日報報業(yè)集團
編者按:百年歷程,百年榮光!風華正茂,初心如磐!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檔案館和河北日報報業(yè)集團聯(lián)合推出33集系列微紀錄片《紅色檔案印初心》。該片通過珍藏至今的紅色檔案,深情講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設(shè)和改革進程中,燕趙大地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堅守誓言英勇奮斗的故事。本刊將連續(xù)刊載該片文字腳本和部分圖片,同讀者一起翻開珍貴的燕趙紅色檔案,共同追尋蘊含其中的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色印記和初心故事。
檔案先導(dǎo):在河北省檔案館,珍藏著這樣一份檔案,這是一本名為《遵化擔架隊》的畫冊。畫冊以圖文的形式,生動描繪了當時赫赫有名的“遵化萬人擔架團”的事跡。擔架團隊員拼死上火線、悉心照顧傷員,擔架隊員寧愿自己穿單衣,也不讓解放軍傷員著涼……如今,70多年過去了,這本畫冊紙張早已泛黃,字跡也變得模糊,但“萬人擔架團”用汗水和鮮血成就的不朽功勛,卻被我們永遠銘記(圖1)。
解說:1948年初冬,遼沈戰(zhàn)役勝利結(jié)束,東北野戰(zhàn)軍揮戈入關(guān),平津戰(zhàn)役拉開帷幕。
為配合解放大軍作戰(zhàn),有力地支援平津戰(zhàn)役,河北遵化奉命組建擔架團。時間緊,任務(wù)重,人員多。時任遵化縣委武裝委員會主任的楊青接到命令后,立即動員各方面力量,于11月1日組成了6個擔架團、1個運輸隊。每團1570人,運輸隊100人,總計9500余人,號稱“萬人擔架團”。
其實這已經(jīng)是遵化第三次奉命組建遠征擔架團。1947年8月到1948年8月的一年時間里,遵化已先后派出過兩批擔架隊員,熱南戰(zhàn)役、解放昌黎城、奔襲武清香河……轉(zhuǎn)移傷員、運送糧食,每一次奔襲,每一場戰(zhàn)役,擔架團都和主力部隊一起,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為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的后援保障。
遵化市黨史研究室退休干部程水星同期聲:遵化縣是冀東區(qū)黨委的直屬縣,土地改革后,農(nóng)民分得了田地,分得了房產(chǎn)還有生產(chǎn)資料,所以,參軍和參戰(zhàn)熱情都很高漲。遵化縣委一號召,短短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招進了近1萬人的擔架團。
解說:12月初,擔架團出發(fā)奔赴天津前線,他們配合解放大軍攻下北塘,在將200名解放軍傷員抬上擔架傷員運回漢沽后,他們又投入了攻打塘沽的戰(zhàn)斗。
塘沽是戰(zhàn)略要地,國民黨派重兵把守,這里駐有國民黨1個軍、2個師,還有交警旅、保安團,加之外圍是一片鹽堿開闊地,易守難攻,攻城的解放軍傷亡不小。擔架團的任務(wù)是將搶救下來的傷員安全送到漢沽治療、休養(yǎng)。
遵化市黨史研究室退休干部程水星同期聲:北塘到漢沽,只有25公里的路程,但是隊員們抬著傷員卻走了一天,為什么呢?打天津的時候正是臘月最冷的時候,天上下著大雪,鹽堿地里有冰碴還有葦茬,走在上邊把腳都扎破了,再泡在鹽堿水里邊只能堅持著。他們(擔架隊員)把自己的棉被蓋在傷員(的身上),這種現(xiàn)象是很多的。(擔架隊員)把傷員當成自己的親人,這樣對(待)傷員,對(待)子弟兵。
解說:已經(jīng)95歲高齡的遵化市上店村村民路臣海,就是當年遵化萬人擔架團隊員,他隨團參加了遼沈、平津兩大戰(zhàn)役,至今他還保留著當年那張珍貴的平津戰(zhàn)役參戰(zhàn)證。如今,老人已經(jīng)行動不便,但一提起那段浴血往事,仍然難掩激動的心情。
遵化市尚店村村民(原擔架隊隊員)路臣海同期聲:那時候正是寒冬臘月,打天津(擔架隊員)就一身棉衣裳,四雙鞋穿不到一個月(就壞了),凈走不是,爬山過嶺的,腳扎破了,四雙鞋不夠穿了。正是下雪天,(擔架團隊員)該搶(救)的搶(救),該背的背,五個人一抬(一個小組),往安全的地方轉(zhuǎn)移,還要防空,飛機總追著,好幾架飛機在天上飛,扔炸彈,有子彈把脖子燙(傷)了的,有讓炮彈皮子傷著的。那時候不怕死,不怕死不怕累,(首長問)累不累(我們回答)不累, (首長問)怕不怕死(我們回答)不怕死。
解說:當時擔架隊里有兩本小冊子,一本畫冊,畫面惟妙惟肖,人物生動鮮活,描繪的都是擔架隊員的先進事跡。還有一本是教材(圖2),里面詳細記錄了擔架員的責任、擔架隊伍的排列等等。當時這兩本冊子每位擔架隊員都必須學(xué)習閱讀。
擔架隊要求行進過程中盡可能平穩(wěn),行進過程中,即使隊員摔倒了,雙手仍要緊緊地握住擔架,不能讓戰(zhàn)士們受到二次傷害。不僅如此,在運送傷員的過程中還要隨時躲避槍炮,甚至是空襲,有些隊員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冀東烈士陵園講解員張樂淘同期聲:蘭玉山是擔架團團長,一次戰(zhàn)斗中,他帶領(lǐng)隊員們?nèi)デ熬€搶救傷員,一枚炮彈在他面前爆炸了,當時蘭玉山和幾名隊員都負傷了。同志們想把他搶救下去,但是蘭玉山跟大家說,別管他,先把隊伍帶上走,他說傷員我們一個都不能落下,部隊到哪我們就沖到哪。他這話還沒說完的時候,又一排炮彈打來,蘭團長和7名隊員壯烈犧牲,年僅28歲。
遵化市黨史研究室退休干部程水星同期聲:“萬人擔架團”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民革命戰(zhàn)爭史上獨一無二的成建制隨軍擔架團的光輝業(yè)績,獲“全國模范隨軍擔架團”稱號。他們?yōu)檫|沈和平津戰(zhàn)役做出了重大貢獻。
解說:在解放天津的戰(zhàn)役中,擔架團隊員舍生忘死,及時搶救和轉(zhuǎn)運了大批傷員,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有力地支援了平津戰(zhàn)役。解放軍七縱為擔架團三團四團頒發(fā)了獎旗;有兩個營被命名為“模范擔架營”;有250人獲模范隊員稱號。擔架團有12名隊員為搶救傷員獻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遵化萬人擔架團的隊員們用鮮血和汗水,鑄就了不朽的英雄豐碑,先輩們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激勵我們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