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濟洪
在高中理科各科中,物理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學生總有這樣的疑問:上課聽得懂,聽得清,課下做題時總不會。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值得物理教師和學生們認真研究。下面就如何學好高中物理提一些建議。
教師要分析學生們提出的普遍問題,即:為什么上課聽得懂,而課下不會做呢?我作為理科教師有這樣的切身感覺。比如,讀某一篇文學作品,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對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描寫,都寫得令人叫絕,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讓自己提起筆來寫,會寫不出像作家一樣優(yōu)美的文章。聽別人說話,看別人文章,聽懂看懂絕對沒有問題,但要自己寫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那么容易了。教師要注意學生會說的東西,要讓他寫出來,就必須經(jīng)過反復寫的練習才能達到這一步。因而要由聽懂變成會做,要在聽懂的基礎上,多多練習,方能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是學習高中物理應該下功夫的地方,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達到哪些具體要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來分幾個層次具體分析。
一、記憶。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guī)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jié)論,即我們常提到的基礎知識。學生們往往忽視這些最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背誦這些文字性東西,在高三總復習時提問學生物理概念,能準確說出來的學生很少。概念背不完整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整個物理系統(tǒng)知識的形成會有影響。學習語文需要熟記名言警句,學習數(shù)學必須記憶基本公式,學習物理也必須熟記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這是學好物理的首要條件,是學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沒有這一步,下面學習無從談起。
二、積累。這是學習物理過程中記憶后的工作。在記憶的基礎上,不斷搜集來自教材和參考資料上的許多有關物理知識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有的來自一道題,有的來自一道題的一個插圖,也可能來自一小段閱讀材料等。在搜集整理過程中,要善于將不同知識點分析歸類,在整理過程中,找出相同點,找出不同點,便于記憶。積累過程是記憶和遺忘相互斗爭的過程,但是要通過反復記憶使知識更全面、更系統(tǒng),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絕不能不加思考地機械記憶,其結(jié)果只能使記憶得比遺忘得還多。
三、綜合。物理知識是分章分節(jié)的,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的內(nèi)容也是一塊一塊的,它們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所以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要不斷進行總結(jié),待高三年級知識學完后再進行系統(tǒng)大綜合。這個過程對學生們能力要求較高,章節(jié)內(nèi)容互相聯(lián)系,不同章節(jié)可以互相類比,真正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連為一體,這樣就逐漸從綜合中找到知識的聯(lián)系,同時也找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四、提高。有了前面知識的記憶和積累,再進行認真綜合,就能在解題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謂提高能力,就是提高解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針對某一題目,首先要看是什么問題——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確研究對象,結(jié)合題中所給條件,應用相關物理概念、規(guī)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級或二級結(jié)論,順利求得結(jié)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確,題中所給的條件或隱含的條件看不出來,或解題用的公式不對,或該用一、二級結(jié)論,而用了原始公式,都會使解題的速度和正確性受到影響。提高物理解題能力首先是解決問題熟練,然后是解法靈活,而后在解題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這里包括對同一題的多解,能從多解中選出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還包括多題一解,一種方法去解決多個類似題目。真正做到靈巧運用,信手拈來的程度。
綜上所述,學習物理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后記住,練習會用,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chuàng)新。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依照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過程,對照學習的六個層次,學生要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進而確定自己改進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