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陳晨,耿志濤,姜蔥蔥
(1.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4;2.山東恒信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0;3.濟南大學,山東 濟南 250022)
赤泥是鋁土礦提取氧化鋁之后產生的固體廢渣。據統(tǒng)計,全世界氧化鋁工業(yè)每年產生的赤泥超過7000 萬t,而我國每年的赤泥排放量就高達3000 多萬t[1]。目前,赤泥的主要處理方式主要是筑壩堆存,不僅侵占大量的土地,而且會嚴重污染周邊的環(huán)境[2-3],因此,亟待加強對赤泥的大規(guī)模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以高效消耗大量堆積的赤泥,解決土地侵占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
目前的研究報道中,有效的赤泥利用途徑主要包括從赤泥中回收稀有金屬[4-6]、制備赤泥陶粒及防滲材料等[7-9]。同時利用赤泥為主要原料可生產免蒸燒磚、粉煤灰磚、裝飾磚及陶瓷釉面磚等[10-11]。但很多研究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其工業(yè)化生產及大規(guī)模利用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本文基于赤泥的組成特點,輔以粉煤灰、粘結劑等原料制備赤泥基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固廢利用率高,生產工藝簡便,利于規(guī)?;a,為赤泥等固廢的大規(guī)模資源化利用提供參考。
赤泥:山東某鋁廠副產品,紅色粉末狀;粉煤灰:山東某電廠副產品。赤泥和粉煤灰的主要化學成分如表1 所示。
表1 赤泥和粉煤灰的主要化學成分 %
粘結劑:自制,其主要組成為膨潤土、高嶺土和鉀長石,經復合配制而成。
水玻璃:天津市化學試劑廠生產,白色塊狀物,模數為1,可溶解于常溫水。
氟硅酸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產,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可溶于常溫水。
發(fā)泡劑:高效混合發(fā)泡劑,自制。
分別稱取一定量的赤泥、粉煤灰、粘結劑,將其粉磨至過100 目篩;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發(fā)泡劑;將稱量好的原料倒入攪拌鍋中,加入特定量添加劑,攪拌均勻,再加入水玻璃和水,快速攪拌均勻,然后加入發(fā)泡劑,攪拌均勻,迅速倒入40 mm×40 mm×160 mm 的不銹鋼模具中,在自然條件下養(yǎng)護一段時間脫模,獲得標準的試樣坯體;將制備的試樣坯體放入高溫燒結爐中,調節(jié)升溫速率、保溫時間,到達設置的溫度后自然冷卻,即可獲得標準的試樣。對試樣的密度、強度及導熱系數等性能進行測試分析。
以赤泥、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經發(fā)泡、燒結等工藝制備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試驗配比如表2 所示。不同原材料配比對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密度、抗折及抗壓強度的影響如圖1 所示。
圖1 原材料配比對試樣強度和密度的影響
表2 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配合比
由圖1 可見:
(1)試樣的密度隨著赤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這是由于隨著赤泥用量的增加,粉煤灰用量出現不足,不能與赤泥發(fā)生反應生成莫來石等產物,從而產物間的空隙較少,形成新的產物較少,為物理堆積,從而隨著赤泥用量的增加,密度增大。
(2)隨著赤泥用量的增加,粉煤灰用量的減少,抗折、抗壓強度呈現先提高后降低的趨勢。這是因為試驗中加入粉煤灰,增加了SiO2和Al2O3的含量,生成較多的莫來石,提高了材料的強度。同時,高溫下SiO2與鈣、鈉能夠形成鈣鋁榴石、鈉長石等新的晶相,鈣鋁榴石硬度較高、結構致密、柔韌性良好,鈉長石可以提高強度,從而提高了材料的整體強度[12-14]。當m(赤泥)∶m(粉煤灰)小于10∶8,隨著赤泥用量的增加,粉煤灰的量相對充足,可以與粉煤灰充分反應,內部生成致密的網狀結構,使其承載作用增加,提高了試樣的抗折與抗壓強度,當m(赤泥)∶m(粉煤灰)=10∶8 時,試樣強度達到最高;當m(赤泥)∶m(粉煤灰)大于10∶8 時,隨著赤泥用量的繼續(xù)增加,粉煤灰的量不足,試樣內部不能充分反應,生成的鈣鋁榴石、莫來石、鈉長石減少,在試樣內部不易形成網狀結構,其承載能力降低,相應地會降低試樣的強度,并且隨著赤泥摻量進一步增加,其強度會進一步降低,綜合性能較差。綜合上述試驗,考慮赤泥利用率、試樣各性能等因素,確定了最佳比例為m(赤泥)∶m(粉煤灰)=10∶8。
在m(赤泥)∶m(粉煤灰)=10∶8 的基礎上,探究發(fā)泡劑用量對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性能的影響,試驗方案如表3 所示。發(fā)泡劑用量對試樣密度、抗折及抗壓強度影響如圖2 所示。
圖2 發(fā)泡劑用量對試樣強度和密度的影響
表3 不同發(fā)泡劑用量的試驗方案
由圖2 可見,隨著發(fā)泡劑用量的增加,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的密度及抗折、抗壓強度均降低。這是由于發(fā)泡劑用量增加,使料漿內形成的封閉氣孔增加,密度降低。大量氣孔的存在使試樣內部結構變得疏松,致使所制備試樣強度降低。綜合考慮,發(fā)泡劑的適宜用量為6 mL,此時試樣密度相對較小,抗折、抗壓強度較高,符合試驗要求。
在m(赤泥)∶m(粉煤灰)=10∶8,發(fā)泡劑用量為6 mL 的基礎上,探究燒結溫度對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性能的影響,試驗方案如表4 所示。
表4 不同燒結溫度的試驗方案
燒結溫度對試樣的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試驗采用的赤泥中SiO2含量高,高溫下容易與CaO、Na2O 和Fe2O3生成玻璃相,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燒結溫度升高,形成的玻璃相增加,可以粘結顆粒形成網狀結構,在表面張力和毛細管力的作用下填補試樣缺陷。同時,高溫下鈣、鈉、鋁等同SiO2可以形成鈉長石、鈣鋁榴石等新的晶相,鈣鋁榴石硬度高、結構致密、柔韌性好,可提高強度,鈉長石也可增加強度。試驗中燒結溫度在1110 ℃以上,SiO2從α-石英轉轉為α-鱗石英,α-石英的反應活性比α-鱗石英低,較高的活性更易形成硅酸鹽復合物,利于玻璃固化反應。原材料K2O、Na2O 的熔點較低,在燒結初期熔化成液相,在700~900 ℃同SiO2、Al2O3等結合制備出共融化合物,提高試樣強度。在450~600 ℃,CaO 同Fe2O3反應生成鐵酸鈣,從而達到提高強度的目的[15-17]。
不同燒結溫度下試樣表面形貌如圖3 所示。
圖3 燒結溫度對試樣表面形貌的影響
由圖3(a)、(b)可見,燒結溫度較低時,試樣內部不能充分發(fā)生化學反應,表面出現少量孔洞,燒制的試樣出現欠燒現象,相應地試樣強度較低;燒結溫度繼續(xù)升高,試樣內部發(fā)生充分反應,試樣表面平整度較高、質量較輕、表觀密度較小,燒出的試樣性能較好,如圖3(c)所示;當燒結溫度進一步升高時,試樣顏色變黑,表面出現少量裂紋及大量凹陷,此時燒結溫度過高,試樣出現過燒現象,如圖3(d)所示。由上述試驗可知,最佳燒結溫度為1150 ℃。
探究保溫時間對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性能的影響,試驗方案及性能測試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不同保溫時間的試驗方案及性能測試結果
保溫時間對試樣性能有一定的影響。當保溫時間過短,試樣出現欠燒的現象,試樣表面的瓷質不均勻或不能完全生成,不能生成表面的玻璃態(tài)。由表5 可見,保溫時間越長,試樣強度越高,密度相對增大。這是因為保溫時間較短時,試樣內部的液相還沒有完全生成,瓷質不均勻,試樣強度不高,而且表面玻璃化也不明顯,表面粗糙。保溫時間過長時,雖然液相生產量較多,表面的玻璃態(tài)過多,密度有較大增加,成品出現少量的凹孔,試樣變形。由于赤泥中SiO2的量較大,對表面玻璃態(tài)的形成以及瓷質的產生有較大的阻礙作用,保溫時間應稍延長一些。綜上所述,試驗保溫時間以120 min為宜。
圖4 為最佳工藝條件下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的SEM照片。
圖4 赤泥輕質保溫材料的微觀形貌
由圖4 可見,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內部由氣孔和孔間壁2 部分組成,材料內部孔結構比較復雜,既有封閉氣孔,又有開放氣孔。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是由泡沫分散在赤泥漿體中,通過膠凝作用固泡形成。試驗采用化學發(fā)泡的方法,其發(fā)泡機理是:發(fā)泡劑與已配好的料漿在攪拌及澆筑過程中發(fā)生化學反應,釋放出氣體。隨著化學反應的進行,氣泡的數量不斷增加,氣泡周圍的氣壓隨著氣泡的增加而增大,氣壓作用在料漿上,當料漿的極限切應力小于氣壓產生的切應力時,隨著氣泡尺寸的增大,料漿膨脹,試塊體積增加。在最佳的試驗配比和最優(yōu)的工藝條件下,料漿中氣泡均勻地分散,料漿膨脹及其凝結速率與發(fā)泡劑的發(fā)泡速率相同,隨著發(fā)泡反應的結束,料漿的膨脹從而停止[18-19]。綜上所述,料漿膨脹、凝結過程的本質就是氣泡產生和長大的過程。
以赤泥、粉煤灰及粘結劑為原料,經發(fā)泡、燒結等工藝制備了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試驗最終確定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的配比為:m(赤泥)∶m(粉煤灰)=10∶8,粘結劑10%,發(fā)泡劑6 mL。最佳工藝條件為:燒結溫度為1150 ℃,保溫時間為120 min。制備的赤泥發(fā)泡輕質保溫材料的密度為479 kg/m3,抗折強度為0.41 MPa,抗壓強度為1.15 MPa,導熱系數為0.09 W(/m·K)。本研究赤泥利用率高,制備的輕質保溫材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