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林
如今的文具店,已經(jīng)很少再有書簽的身影了,如今的人們,也不會在乎一枚書簽的去向。可是在少年時代,誰不想擁有一枚好看的書簽呢?
幼兒園的時候,上手工課,老師讓我們用剪刀把硬紙板上的樹葉和花朵剪下來,然后打上一個洞,用線穿起來,告訴我們,這就是書簽。但那時候,我卻沒有一本書。
直到上了小學,我才擁有了自己的書,那便是課本。那時,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課本看起來與眾不同,于是班里刮起了一場“書簽風”。我們總喜歡在放學后去路邊摘下漂亮的葉子和花朵,然后夾進書本里。每天上課的時候,用胳膊肘壓著它們,把它們壓得薄如蟬翼,壓得滿課本都是花香草香。翻書的時候,看到它們已化作書里的一抹色彩,不禁喜不自勝。摸上去,仿佛在觸摸一個季節(jié),一座山川。
甚至有時候,我們還喜歡在那些風干了的樹葉上寫滿詩句,讓自己的書簽看起來更文藝一些。那時的我們,會經(jīng)常在課間圍成一團,比誰的書簽最好看。而制作書簽,也成了童年的趣事。
后來上了中學,手機還沒有普及,對于課外活動的時間,我們除了寫寫作業(yè),聊聊八卦,再也沒有別的消遣了。于是,很多同學都開始攢錢買各種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學校門口也開始賣各種各樣的書簽,記得當時最常見的就是“梅蘭竹菊”的紙質(zhì)書簽,買上幾張,夾在自己的書中,好像是年少的標配。
那時候送禮物也喜歡送書簽?;ㄒ话愕哪昙o,總是情感極為細膩且繾綣。若是交了筆友,便會在信箋里夾上一枚書簽,好似年少的信物一般,瞬間為情感也平添了一份書卷氣。若是遇見了特別的人,也是送書簽,仿佛你送了,別人便懂了。手巧的女孩子還會自己制作書簽,在紙片上畫上畫兒,寫上字,繪制出獨一無二的書簽,送給心里獨一無二的人。
記得那時候,我收到過一枚書簽,是金屬的,樣子精美,做工精細,比我的任何一枚書簽都要特別。我不敢言語,也不敢回應,將它藏在不??吹臅?,生怕被旁人發(fā)現(xiàn)。可是隨著時光的流逝,那枚書簽已不知去向,時隔多年,卻仍然記得收到時的忐忑。
前幾日出去游玩,文友子見送了我一枚竹子書簽。想必他認為這是我會經(jīng)常用到的東西,但是拿到后,我滿心慚愧。想到幾年前,我還有買書、收集書簽的習慣,這兩年越發(fā)懶惰,書沒有讀幾本,書簽自然也不再用到。如今碎片化的閱讀,很多東西看過就忘,讀書也不再似曾經(jīng)那般虔誠。
回去后,我將這枚書簽放在了書桌最顯眼的位置,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年少時對書籍的渴求,也不要讓自己迷失在網(wǎng)絡的世界里。
不光是我,現(xiàn)在用書簽的人越來越少了。人們習慣在無聊時刷短視頻,或者用看電子書來打發(fā)時間。出門逛街,人們會選擇逛商場、逛景點,也很少有人再去選擇逛書店。歲月幾經(jīng)輾轉(zhuǎn),書簽漸漸顯得那么多余,好像如今的時代,已沒了它的用武之地。
但是我仍然記得,那一枚枚書簽,伴我讀了很多的書,寫了很多的文字。那些散落在年少的書簽,仿佛成了青春的注腳,永遠也無法遺忘。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