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弦
一幅畫的存在被凝視照亮,未發(fā)出一點聲響,記起或者遺忘,它都不曾變幻。
畫板上,向日葵將臉龐轉(zhuǎn)向光之來處,金黃的花瓣有如稻穗,靜謐在畫框內(nèi)流淌。
貓將瞌睡壓在了葉柄上,懸空的姿勢醞釀著危險的氛圍。
安全與風(fēng)險始終是一對反義詞,更多時候,土地給予我們安定與穩(wěn)固之感,支撐一切行走、搬運、奔跑、疾馳……最后如葉落歸根,將寂靜還給大地。
與一幅畫相見,融入自然的意境,甚至渴望走入筆下的風(fēng)景,成為一朵游走的云、一根身懷韌勁的莖桿和一片舒展紋路的綠葉。
在一張畫布上暢想人生,以顏料為衣,以畫框為邊界,給自由下好定義,規(guī)范界限。
允許一位畫作者留下不完美的一筆,既寬恕了別人,也修煉一顆處變不驚的心。
而涂色的人在寫一章不會衰老的散文詩,試圖打開一面窺視自身的鏡子。
和草親近,同樹玩耍,一只貓比我更懂得如何將身心融入自然。
走壁似的,飛上枝丫,腳下踩著速度的風(fēng)火輪,一眨眼懸在樹腰,像一個等待戴上桂冠的王。
它的身后,簇?fù)碇谵ǖ木G葉,從搖晃到靜止,花費了曇花一現(xiàn)的工夫。
貓將爪子緊緊扣在樹上,摔下來,便有無數(shù)綻開的疼在身體里游走。
勇氣給予它停在空中短暫的平衡,一次次嘗試,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在恐懼中克服軟弱、膽小與退縮,踏上一段新旅途。
一只貓面臨的課題是攀登高于自身數(shù)倍的樹,我面臨的挑戰(zhàn)是將恐懼收集在往日的玻璃瓶里,迎著逆風(fēng),揚起勇敢的風(fēng)帆。
跌倒,需要一次更加堅定的起立,讓風(fēng)雨退至身后,彩虹便會橫跨風(fēng)雨過后的心橋。
陽臺的窗戶是房間的眼睛,透過它,觀大雁不知疲倦地南飛,偶爾也有微風(fēng)親吻玻璃,鉆進(jìn)屋內(nèi)。
四季常青的陽臺,綴滿衣物的陽臺,懸在空中的陽臺,從窗口瞥見太空之鏡與自己的影子相互輝映。
吊蘭以碧綠著裝,伸出長長的觸須,在有限的空間里交錯生長。萬年青的葉子有的蜷縮成一團(tuán),露出倦態(tài)。茉莉卸去一身枯黃,新生與枯萎同時在身體里上演。
一株株植物擁抱季節(jié)的規(guī)律,迎接冬日。
一座陽臺也有自己的榮枯,花開花謝是常態(tài)。植物與植物聚眾而居,交換著彼此才懂的語言。
我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tài)在陽臺駐足,停留久了,便成為了一個常在陽臺上尋找秘密與答案的守望者。
立在時間的無涯里,靠在墻壁與墻壁的夾角,一張書桌在空中七樓擺放自己的影子。
臺燈照亮閱讀的眼睛,光芒由燈管發(fā)散到書籍、水杯、紙巾、支架的正面,而背面裹挾銀灰色的神秘。
我背靠椅子,傾聽一本詩集的呼吸,從中翻閱思想、碰撞靈魂與觸摸詩意,總有一句詩讓人心生柔軟,思緒躺在飄浮的云朵之上。
同一張書桌、一個本子、一支筆,見證喧囂背后的孤寂,浮華之中的沉淀,徘徊過后的堅定,它們以不變回應(yīng)日子的瞬息萬變。
無言的智者在字間沉思,我在攀登一把語言的松木梯子。
一張桌子承載夜晚的黑、摁亮的光,乘著翱翔的翅膀,潛入我瞌睡的夢境。
1、偏遠(yuǎn)山區(qū)的水利工程難度很大,受限于地形、地質(zhì)、水文等因素,而且河流湖泊眾多,交通不變等眾多地區(qū)因素,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常常要關(guān)閉水流,借助自然資源。另外,這些地區(qū)的氣候變換會比較大,對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shè)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它在我心中不會腐朽,如同文字生生不息。
托舉有形之中的無形、現(xiàn)實之上的想象、情感層面的理智,意義立在我們看不見的邊緣。
我陪伴書桌,或者書桌陪伴我,是一個等式的兩端。
跑步者擅長往外傾倒思緒,將雙手揚向高處,腳步聲沙沙落下。
房間被驚醒,地板在睡眠中震響。
跑動時與自我對話,收攏昨日的在場記憶。世界在持續(xù)轉(zhuǎn)動中邁向冬日,今夕不可復(fù)制。
美麗的遺憾如火棘懸在枝頭,仰頭保持注目的距離。
曲折的必要性在于百轉(zhuǎn)后依然守住初衷,正如旅途中盡是坦途,缺少了山重水復(fù)的景致,便不斷向內(nèi)探索,抵達(dá)寧靜的彼岸。
跑帶往復(fù)地向后拉著,我一步步向前,靜與動的對立趨向于完美的平衡。
儀表盤刻錄公里數(shù),而我拉回的思緒刻錄在跑步這場精神跋涉中。
蒸水河,流淌著永恒的寂靜。時間像只巨大的篩子,雜質(zhì)被挑揀。
給人生的畫板,輔以明媚的底色,思緒滌蕩成干凈的線條。
沿河而行,從地上拾起一片濕潤的梧桐葉,生命的紋路閃著幽光。
葉片的血管連接根部的心臟,從源頭出發(fā),指向生之去處。
如今,它輕到足以忽略重量,水分流失于風(fēng)中,其他物品成為它不能承受之重。
我也正以輕抵抗著重,以柔軟營造堅韌,以多數(shù)的堅定與偶爾的徘徊破解生命的密碼。
翻開背面,梧桐葉弓起的脊背像極了向土地彎腰的親人,他們以虔誠挖掘著自然的寶藏,日出之時便扛起鋤頭出門,日落之時仍在田地耕耘。汗水一遍遍親吻臉頰,微風(fēng)替他們拂去辛勤的見證。
葉片堆放在書籍之上,紀(jì)念著歲月的豐潤與荏苒。
一棵挨著另一棵,共享陽光、雨露,在同一塊地上汲取養(yǎng)分與水。
一棵火紅,一棵兼具嫩綠、橙黃、橘紅……兩棵楓樹海拔相似,略低于房頂。
一棵向外支撐巨大的傘蓋,如遮蔭的涼亭,一棵瘦高,下半身長成竹竿,上半身枝丫叢生。
原諒我不經(jīng)意間比較兩棵萍水相逢的楓樹,它們的生命力、韌勁與意志不可比擬。
比較這一次無意的冒犯,對樹也是無形的傷害。
楓樹張揚的個性與生俱來,為冬日涂上一抹亮麗的色彩,在最為凜冽的季節(jié)保持特立獨行。
遇見另一棵同頻的樹,是緣分的造就。如若久未相逢,便將根扎得更深,接住一身的風(fēng)雨。
心有熱愛,方能在靜默里享受孤獨,在孤獨里成全自身。
兩棵楓樹最美的樣子是在大雪中相互依偎,攜手白頭。
一條河流咽下風(fēng)聲、雨聲、樹葉的簌簌聲,將故事藏在回憶深處。
鳥鳴落入粼粼波光,驚動了水里的魚。漣漪層層鋪開,蝴蝶效應(yīng)在蒸水河連環(huán)顯現(xiàn)。
垂釣者獨坐河邊,也偶爾醒醒筋骨。微風(fēng)拂過釣竿,心自巋然不動。
蘆葦滌蕩飛揚的思緒,以河面為鏡,一遍遍梳理自己的羽毛。
順著河堤,走向人間煙火處,縷縷菜香飄散在鼻尖,喚醒饑餓的味覺。
一座橋?qū)⒑右环譃槎?,水始終不緊不慢、不驕不躁流向下游,縱身匯入奔騰的湘江。
向水的寬容、博大、從容靠攏,即使水幻化為雨、霧、雪,依舊懷有端莊與優(yōu)雅。
蒸水河的歷史,被水記載。滾燙的故事,被水帶走。我們在遺忘中記起歲歲年年、蘆葦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