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郭
我有個關系要好的男性朋友沉寂3年后終于談了一場戀愛。情人節(jié)后,我問他怎么過的,他說他在餐廳門口傻等女朋友,等到餐廳打烊,女朋友也沒來,他一個人灰溜溜地回家了。
事實上,手機就在他手里,但女朋友把他的微信和電話都拉黑了,他就像被關進了小黑屋,聯(lián)系不上女朋友,只能傻等被“解禁”。后來才知道,他不是第一次被拉黑了,他們交往1個多月,一言不合就拉黑的次數(shù)不少于10次,平均3~4天一次,這誰受得住啊!
我問朋友,是不是他說錯什么話、做錯什么事惹女朋友不開心了,他承認自己不太會討女朋友歡心,但直接被拉黑,他也很委屈。有一次是因為他臨時要加班,不能去接女朋友下班,她二話不說就拉黑;還有一次是他給女朋友點外賣,忘記備注“不加辣椒”,等要解釋的時候,已經發(fā)不出去消息了;情人節(jié)那天他們商量晚餐地點,女朋友覺得他連自己喜歡吃什么都不清楚,很失望,說了一句“我不想跟你吃飯”,就再次熟練地把他拉黑了。
我的朋友做錯了嗎?
他確實不夠體貼,但也不至于被拉黑,有什么事不能在對話框里解決,非要拉黑拒收消息呢?
關于拉黑這件事,另外一個朋友也跟我吐槽過。因為她不愿意去見父母介紹的相親對象,她媽拉黑了她一星期,打電話也不接,一星期后她媽想讓她見另一個相親對象,才把她拖出了小黑屋。
拉黑這個功能既然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對騷擾自己、已經分手或者久不聯(lián)系且沒必要再聯(lián)系的人,拉黑是一種恰當?shù)奶幚矸绞剑鼭u漸被濫用。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可能總是順暢的,會有分歧、矛盾、不愉快,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應該回到溝通本身。拉黑有什么用呢?它導致了交流的通道關閉,此時,對主動拉黑的人來說,解決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是控制欲占了上風。
朋友問過女朋友,能不能以后別總拉黑,哪怕跟他吵一架也行,不要什么話都不說,至少給他一個解釋和道歉的機會,女朋友的回答有點“酷”:不拉黑,你是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的。我聽了這個解釋感覺很不舒服,拉黑變成了一種威脅和懲罰,它背后傳遞的是控制欲。
擅用反復拉黑的人,具有“寄居蟹人格”的特點。寄居蟹是一種外殼堅硬、內里軟弱的生物,用它來比喻這樣的人很形象。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強硬、霸道,但內心又很虛弱,自尊感低,安全感缺失。只有通過控制別人保護自己,他們才能獲得安全感。
像朋友的女朋友一樣,她的初衷是想讓男朋友更在意她,她渴望得到愛。其實這是正向需求,但她滿足需求的方式很負面,通過展示自己的“權力”讓對方服從——只要我拉黑你,你就不能跟我對話,只能被動地等待我的指令。
擁有“寄居蟹人格”的人內心的虛弱和敏感會讓他們把任何風吹草動都當成對方要背叛、否定自己的信號,所以用拉黑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這能讓他們擁有更高的自尊感。同時拉黑也隱含著“對方犯錯、對方不好”的意味,把錯誤都推給別人,便不必自省。他們也是在用最無效的方式表達情緒,阻滯了情緒的流動,帶來了“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