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丹
幾年前,走路心慌,氣喘得厲害,咳嗽得厲害,我才恍然發(fā)現健康是太寶貴的東西。我決定開始運動。
我意識到自己很懶且隨心所欲,思慮再三最終選擇了跑步,因為它是一項隨時隨地能進行的運動。
地點選在離家百米之外的小廣場。這里離家近,便于執(zhí)行跑步計劃。這里寬敞、雅致,周圍遍布著四季花木,每一季都有一種或幾種花開放——遺憾的是廣場不大,一圈下來大概是四百米。我的開始便是這四百米上的某一點。
“開始”是痛苦的,呼吸急促,肺葉鈍痛,喉嚨拉風箱一般,沒跑幾圈就不斷看手機上的跑步軟件,看看自己跑了多少千米,距離自己的目標還有多遠。
一度想放棄,何必為難自己?不也有不鍛煉身體好得很的嗎?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么?肺部仿佛有一萬只戰(zhàn)鼓在敲,喉嚨就像吹風機的機口,腦中一片空白,只有“放棄”和“結束”兩個詞。
我挺了過來。在極度的不適、極度的矛盾、極度的掙扎中挺了過來。
靠著單薄的意志力,靠著一次次自我鼓勵、自我吶喊、自我頒獎,我一次次完成了既定目標。
在最難熬的時候,再堅持一會兒,不給自己歇腳的理由,不給自己嘗到甜頭的機會。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某棵樹,某個座椅,某塊顏色不同的地磚。自己發(fā)小小的誓言:如果做不到,那么就長胖,長粉刺,吃不到榴蓮,等等。一次也沒有放棄,感謝那些日子一路咬牙堅持下來的自己。
很喜歡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十年前已不可追,那么就現在吧,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便是成功。
很多個周末的早晨,我想再睡一會兒,但一想已經連續(xù)堅持了這么多天,已經給自己頒發(fā)了那么多獎章,怎么能讓“自我”羞赧呢?如果給了自己一次放任的借口,后面將會不斷地有借口。
“放棄很容易,但堅持一定很酷。”“因為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蔽也粫r拿這些勵志標語來激勵自己,于是一躍而起,換上運動裝備,戴上耳機,懷著朝圣般的心情,迎著朝陽出發(fā)。
清風拂面,鳥兒呢喃,惺忪的泥土地里散發(fā)出讓人心神安寧的氣息。披散的長發(fā)在肩頭,異常歡欣雀躍,我腳步輕盈,心境明亮,那一刻,仿佛不是我在奔跑,而是世界在我的腳下。那一刻,我遠離了我的社會角色,我完全屬于自己。我覺知到了“自己”,與自己和諧相處。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中說,肌肉很像記憶力良好的動物,只要注意分階段地增加負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適應和承受。
我一邊跑步,一邊踐行書中的理論,變得越發(fā)從容。從開始的兩千米,慢慢增加到三千米,五千米?,F在,我居然能突破八千米了。
周末的早上或者夜晚,我會到稍遠的公園去跑,會遇到許多同跑者呼嘯而過。每個人的起點都不一樣,但只要按照自己的既定線路奔跑,都可以到達想要的終點。已過而立,可我沒有去過更多的遠方,就從腳下、從丈量這個城市開始吧。朝陽、星空、穿梭的人群,以及不知名的花草和樹木,都在我奔跑的路上,夾道相迎。
因為要快樂,所以我就去跑步。越來越從容,越來越堅韌。
在我奔跑時,我想到了許多,我的生活,我的未來,我的夢想,更多的是目及平凡事物時內心迸發(fā)的火花。多么美好的世界!
有時候我會突發(fā)奇想,或許有一天我也會像村上春樹那樣去跑個馬拉松,或者也寫一本小城的《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些什么》,或者《當你在路上遇見我》,那一定也是極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