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家廣
摘 要:現今,我國不斷加大大棚蔬菜種植力度。相關政策支持發(fā)展大棚蔬菜的種植工作,依托大棚蔬菜優(yōu)化國內農業(yè)產業(yè)結構,促進農業(yè)經濟快速發(fā)展,幫助種植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文章闡述大棚蔬菜種植概況,分析大棚蔬菜種植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要點,提出了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引言:現階段,大棚蔬菜種植對廣大種植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日益復雜的生產環(huán)境與逐漸擴大的生產規(guī)模,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提高技術創(chuàng)新與科學化管理水平,才能達到最為理想的生產效果,為大棚蔬菜的生長與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生產環(huán)境。1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在選擇蔬菜幼苗時,避免幼苗被違禁品等處理過,蔬菜品種要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
選擇合理的栽培技術,如輪作換茬種植法等。為更好滿足蔬菜生長需求,通常選擇天然肥料或有認證的肥料,在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術時,合理控制二氧化碳濃度,合理把控肥料使用量。
大棚蔬菜大多是反季蔬菜,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如燒死、凍傷等。蔬菜結出果實后,采用揭膜方式可提高大棚內晝夜溫差,有效提高蔬菜含糖量。根據蔬菜種類及生長需求合理灌溉,當蔬菜進入成長期后,避免土壤過度濕潤。
2 當前大棚蔬菜種植存在的問題
2.1 無法合理掌控棚內濕度
當前,大棚蔬菜種植多采用半封閉形式,大棚的建設主要用塑料膜覆蓋,鋼筋或混凝土加固,控制溫度較為容易,但是控制濕度具有一定難度。
夏季隨著溫度升高,濕度也會隨之升高,溫度較低時,大棚內會出現露水,導致大棚內的濕度過高。蔬菜在濕度過高的環(huán)境下無法健康生長,從而影響蔬菜產量。
2.2 受天氣影響較大
天氣條件不佳會影響蔬菜正常生長,雨天全覆蓋大棚光照條件不足,導致蔬菜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高溫或者陰天大棚內溫度升高,導致病菌迅速蔓延,嚴重影響大棚內的蔬菜質量。
2.3 通風缺乏合理性
當前,大棚蔬菜種植多采用半封閉形式,種植戶會在大棚兩邊設置一定數量的通風口,但是部分通風口不能滿足蔬菜的生長需求,距離通風口較近的蔬菜可以進行很好的呼吸作用,中間以及距離通風口較遠的蔬菜呼吸作用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爛根爛莖等情況。此外,棚內空氣不流暢會產生一定的有害氣體,影響大棚蔬菜健康生長。
3 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措施
清理大棚內的各種雜物,合理控制大棚溫度,嚴格按照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規(guī)范種植,選擇抗病性強的菜種耕種。
病蟲害發(fā)生與土壤也有很大關系。種植期間如果出現病蟲害,應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農藥控制。采用高錳酸鉀對大棚蔬菜殺菌,消殺寄生在蔬菜表面的蟲卵。
3.1 物理防治
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十分常見,會對大棚蔬菜的品質以及產量產生影響。為了更好地防治大棚蔬菜病蟲害,種植戶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手段是當前大棚蔬菜種植中最為常見的防治方法,需根據大棚中實際的病蟲害情況選擇針對性的措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種植戶可以在大棚蔬菜栽培范圍內放置一定數量的殺蟲燈,利用光線吸引蟲害,然后將其集中滅殺,有效防止蟲害傳播,促進蔬菜健康生長??梢酝ㄟ^設置防蟲網等預防蟲害進入大棚內部,提升大棚蔬菜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梢岳谜陉柧W預防病蟲害,降低大棚內的溫度,防止蟲害進入。
3.2 物理防治
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十分常見,會對大棚蔬菜的品質以及產量產生影響。為了更好地防治大棚蔬菜病蟲害,種植戶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手段是當前大棚蔬菜種植中最為常見的防治方法,需要根據大棚蔬菜生產中實際的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選擇針對性的措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種植戶可以在大棚蔬菜栽培范圍內放置一定數量的殺蟲燈,利用光線吸引蟲害,然后將其集中滅殺,有效防止蟲害傳播,促進蔬菜健康生長??梢酝ㄟ^設置防蟲網等預防蟲害進入大棚內部,提升大棚蔬菜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梢岳酶采w遮陽網預防病蟲害,降低大棚內的溫度,防止蟲害進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智能化的大棚管理技術以及大棚建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要管理好大棚蔬菜,必須優(yōu)化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落實對病蟲害的管理工作,提升種植戶的種植水平。
在提升大棚蔬菜質量的同時,要加強對種植戶的相關指導工作,使種植戶在大棚蔬菜種植方面具備健康、環(huán)保等意識,保證大棚蔬菜種植的合理化、多樣化,滿足市場對蔬菜的需求,推動大棚蔬菜種植業(yè)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郭總總.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21(16):35-36.
[2] 張興花,齊乃平.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1(8):47-49.
[3] 董軍.淺析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南方農業(yè),2021,15(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