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文治與修書:康熙朝官修書籍編刊興盛成因考探*

        2023-08-28 18:15:55
        圖書館學刊 2023年6期
        關(guān)鍵詞:康熙書籍

        甄 蕓

        (西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部,甘肅 蘭州 730030)

        清代文化興盛開端于康熙朝。康熙皇帝博識好學,對于文教振興與政治統(tǒng)治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有著清醒的認知,因此施行“文治”成為治國基本策略?!肚迨犯濉に囄闹尽酚小笆プ胬^統(tǒng),詔舉博學鴻儒,修經(jīng)史,纂圖籍,稽古右文,潤色鴻業(yè),海內(nèi)彬彬向風焉![1]”其中,官方編修刊印書籍便是“文治”舉措中的重要一項。據(jù)統(tǒng)計,康熙朝官修書籍共151部,約6375卷,四部皆備,冊頁繁巨①。分析康熙朝官修書籍興盛的原因,便可看到“文治”策略對官方結(jié)集編刊書籍的行為產(chǎn)生的影響,清晰呈現(xiàn)出政治與書籍之間細微而“隱秘”的關(guān)聯(lián)。

        清代官修書籍的研究已經(jīng)產(chǎn)生豐富成果,既有通史性質(zhì)的宏觀幅照,也有微觀問題的具體考察。整體而言,清代官修書籍的研究范圍廣闊,情形紛繁復(fù)雜,因此微觀層面的深度探索能夠進一步細化清代官修書籍的研究。筆者聚焦清代官修書籍興盛的開端時期——康熙朝,在文獻考證的基礎(chǔ)上,探察“文治”治理策略如何為官方大規(guī)模編修書籍提供內(nèi)在支持。

        1 振興文教:官方編刊書籍的文化導(dǎo)向

        文化政策對官修書籍的編修產(chǎn)生根本影響。由于中國古代王朝的文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帝王影響,甚至完全取決于帝王個人,因此帝王所秉持的文化態(tài)度,便會直接決定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導(dǎo)向。編刊官修書籍的行為則在更深程度上受到帝王及其王朝文化政策的影響。

        清朝入關(guān)之初就已確立“崇儒尊道”的文化政策。清初的幾代帝王都因穩(wěn)固統(tǒng)治的需要,重視興建文教,同時亦能自覺學習、接受儒家文化,提倡“重儒尊道”。但是由于清初政局尚未完全穩(wěn)定,局部戰(zhàn)亂時有發(fā)生,又有遭到滿族保守貴族的反對與抵制,“興盛文教”僅停留在政策層面,未能取得明顯效果。

        康熙皇帝執(zhí)政后鮮明地確定“倡興文教”的政策導(dǎo)向??滴跏辏?677)三月,康熙上諭翰林院掌院學士喇沙里等:“治道首崇儒雅。前有旨令翰林官將所作詩賦詞章及真行草書不時進呈。后因吳逆反叛,軍事倥傯,遂未進呈。今四方漸定,正宜振興文教[2]?!薄罢衽d文教”政策為清廷崇獎儒學奠定基本格調(diào)??滴醵四辏?689)上諭中又再次強調(diào)“政治所先,在崇文教”[3]。崇儒重道、昌興文化,成為康熙執(zhí)政時的基本文化國策。

        康熙皇帝采取多項具體措施來表明他對倡明文教的態(tài)度。其中影響深遠的是康熙十年(1671)舉行的經(jīng)筳日講,即由博通經(jīng)史的漢族大臣擔任日講官,為康熙開解儒家經(jīng)籍和正史,康熙十五年(1676)出版經(jīng)筵日講課的文本。日講在康熙生年之日從未終止。康熙二十三年(1684)首次南巡,康熙歸途行至曲阜,拜謁孔廟,行三跪九叩大禮,親自題寫“萬世師表”匾額,懸掛孔廟大成殿,以示對于儒學的尊崇。對清代政治走向、學術(shù)風氣及文人心態(tài)產(chǎn)生更為深刻影響的重大事件是康熙十八年(1679)春三月首開“博學鴻詞科”取士?!傍櫾~科”的開取,表明清廷對繼承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誠意,也是官方向知識分子釋放出的“尊儒重道”信號??滴跻匀寮椅幕^承者的身份自任,極大地改變了文人士子對待清廷的態(tài)度,所謂“己未詞科,實文治斡運之鈞樞”②。

        康熙朝明確振興文教的文化政策導(dǎo)向,是清代進入官方修書盛世的根本保證。與此同時,官方編修大量書籍成為振興文教取得的直觀成果。追溯中國古代書籍的歷史,自東漢官修史書以來,歷代帝王出于“文治武功”的統(tǒng)治需要,都會在政權(quán)穩(wěn)定之后,進行大規(guī)模的纂史修文的文化工程。國家在學術(shù)生活中發(fā)揮主導(dǎo)作用,康熙朝時官方大規(guī)模編修書籍的行為,正是蘊涵繼承正統(tǒng)知識、文化及學術(shù)的意義。

        2 集結(jié)精英:官修書籍的翰林編者群體

        開“博學鴻詞”科取士、穩(wěn)定和完善翰林院制度,為康熙朝集合精英力量編修書籍、疏通人才吸納渠道起到助推作用。中國古代文化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是由內(nèi)向外,由人心到世情再到社會。人心是解決國家統(tǒng)治、社會治理問題的首要前提。歷史上每當舊王朝覆滅、新王朝確立初期,統(tǒng)合人心是第一要務(wù)。

        為籠絡(luò)知識階層,緩和抗清情緒,康熙十七年(1678),詔舉博學鴻儒以備顧問著作之選③。除開科取士之外,康熙十七年(1678)開設(shè)明史館修《明史》,征召學者、名士入館修史,即使堅辭不受的遺民文士也以間接的方式參與修史,緩和了知識精英分子的對抗情緒。這種籠絡(luò)大批知識精英入朝修史編書的行為,被稱作高明的文治手段:一方面網(wǎng)羅才華出眾的漢族士人進入清廷“為我所用”;另一方面有效地紓解了文人懷念故國的情緒,使其能盡“以故國之史報故國”的愿望,精神有所寄托。以修《明史》為開端,康熙朝又次第整理編修數(shù)量龐大、體制宏巨的書籍,“即開‘鴻博’之科,網(wǎng)羅才俊,既修《明史》,并肄諸經(jīng)”“益治益安,四部諸書,繁重不易整理者,悉詔儒臣因前代之舊審訂修補,以便承學之士[4]?!闭貑⑶宕傩迺d盛期。

        通過考試選拔,抑或修書任用等方式進入朝廷的漢族知識精英,成為康熙朝官方修書的中堅力量。根據(jù)清代職官設(shè)置,供事于翰林院的修撰、編修、檢討以及庶吉士,統(tǒng)稱為翰林。翰林院職司文瀚,論纂文史,擔任國家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職責。凡纂修實錄、圣訓、本紀、玉牒及其他書史,或由翰林院承辦,或派送編修、檢討人員參與纂修。其中各類官修書籍的編輯??笔呛擦止俚闹饕氊?。

        康熙認為翰林院官領(lǐng)負“裨益治道”的重任,因此只有學行兼優(yōu)之人才能充當④??滴鯇τ谠谌魏擦值囊笫遣粌H需要經(jīng)常讀書,更要做到“淹貫經(jīng)史,博極群書,方克諳練體裁,洞悉今古,敷詞命意,典贍弘通,悉登著作之林,用佐右文之治,始為稱職[5]?!睘榉乐购擦止賹W業(yè)荒疏,每隔數(shù)年再加考試,名為“大考”??滴跄觊g,對翰林任職官員進行過至少四次大考⑤。試題由皇帝欽定,內(nèi)容為論一,賦一,詩一??己蠓譃樗牡?,一等超攫任用,二等升階,三等、四等則給予處分??婆e考試保證翰林官員經(jīng)過嚴格選拔,考核制度則保證翰林官員學識增進,以上兩點都為官方編修書籍提供人才保障??滴鯃?zhí)位期間,為編修書籍增加文士之職,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多至200人,庶吉士也有五六十人⑥。人數(shù)眾多、學識優(yōu)異的翰林群體是康熙朝實現(xiàn)編修種類繁多、鴻篇巨帙書籍的人力基礎(chǔ)。如,《淵鑒類函》450卷,參與編撰翰詹官員共有136位;《佩文韻府》106卷,參與編撰人員78位,其中翰林38人;《分類字錦》64卷,參與編撰人員50位,其中翰林31人。

        與此同時,參與編修書籍的翰林群體中不乏文壇、書畫界的卓著人物。從最早入值南書房的張英、高士奇,還有官聲、詩名并高的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再到理學名臣、詞林領(lǐng)袖李光地,博精學識、映照江左的張玉書,善書工楷的陳邦彥,工詩善畫的蔣廷錫,都是清代文壇、書畫界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滴踹€會對卓越之才采取“特授館職”⑦。如高士奇、勵杜訥因善書法,查慎行因詩學卓著而入值南書房,后皆特授館職。康熙朝官修書籍的主纂官、匯閱官或編纂官多是由特才卓著的翰林官員擔任,這些翰林官員陪伴康熙剖析經(jīng)義、吟詩作畫的同時,必然會對康熙的詩歌審美態(tài)度、書畫鑒賞品趣產(chǎn)生影響。如康熙對唐詩的興趣是受到陳廷敬的影響⑧,詩文趣味則是受到高士奇的影響⑨。

        康熙朝集合翰林精英作為官修書籍的編者群體,他們普遍具有較高的學識素養(yǎng),保證官方編修書籍的質(zhì)量。特別是在文壇、書畫界具有影響力的文士被吸納進入編者群體,必然影響官修書籍體現(xiàn)出的文學態(tài)度、藝術(shù)風格與審美傾向。

        3 繼承征詔:官方編修書籍的文獻來源

        康熙朝時,藏書與刻書的互動關(guān)系體現(xiàn)最為明顯??滴醭幮迶?shù)量龐大的巨帙書籍,與清代宮廷藏書的豐富程度存在直接關(guān)系。

        清朝宮廷藏書的首要來源是明朝皇室遺存。藏書囊括自宋迄清五個朝代、九百余年間的傳世典籍。明代宮中主要藏書處為文淵閣。清初定都北京,前明皇室庋藏的全部珍貴典籍成為清宮藏書。《春明夢余錄》載“閣中所積書計二萬余部,近百萬卷”[6]。

        清朝宮廷藏書的第二來源是通過征詔、采購等多種方式,以充實完善宮廷藏書體系。第一,詔求天下遺書的次數(shù)增多??滴跛哪辏?665)八月以修《明史》諭禮部搜采明代檔案與史書⑩??滴跏拍辏?680)二月,“吏部遵旨議復(fù),內(nèi)閣學士兼修《明史》徐元文疏言,纂修《明史》,宜舉遺獻,請將揚州府前明科臣李清,紹興府名儒黃宗羲,廷致來京。如果老疾不能就道,令該有司就家錄所著書送館[5]?!笨滴醵迥辏?686),兩次諭禮部、翰林院,“凡經(jīng)、史、子、集等善本,宜廣為訪輯,搜羅罔遺。又命各省出示曉諭,如得遺書應(yīng)酌價購買,匯送京師,亦可雇覓書手繕寫進呈,藏書家有自愿進獻者則交禮部匯繳??!庇纱烁魇《綋崴奶幩蚜_遺書送呈京師,入藏宮廷。第二,除官方詔采書籍之外,皇帝特令采購書籍是宮廷藏書的另一來源。如《繹史》為靈壁知縣馬骕編著,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駕南巡時以白金二百兩購入內(nèi)府。同時,受到朝廷積極召采態(tài)度的影響,中央和地方官員進獻書籍變得頻繁。徐乾學《恭進經(jīng)籍疏》載:“謹將家藏善本,有關(guān)六經(jīng)諸史者共二十種,或用繕寫,或仍古本,裝潢成帙,仰塵乙夜之觀??!睆V東香山縣監(jiān)生楊錫震得沈約《四聲韻譜》古本,奉旨交付內(nèi)閣??滴醵迥辏?686),呂東萊《左氏傳說》、王太史家植《史薈》、渠丘馬禮部應(yīng)龍《古本周禮》同經(jīng)進呈?。通過朝廷搜采與民間進獻多種途徑,宮廷藏書日益增多。第三,康熙朝時搜采書籍文獻種類寬泛??滴醭艑捤亚髸拗?,對順治朝禁止的野史悉心搜求,即使地方官員和民間獻呈檔案書籍中載有忌諱之語,亦不治罪。同時,搜求書籍種類不限,檔案、方志、賦役、書畫等被大量搜集入宮,擴充了宮廷藏書的規(guī)模。

        整體而言,康熙朝多次下詔求書,廣泛征集的同時配合官方編修書籍的需要專項搜采。康熙四十年(1701)之后,宮中收藏的各類圖籍日漸豐富,為此后編修圖書提供堅實的文獻條件。與之相應(yīng),康熙四十年后官方編刊的圖書數(shù)量也日益增多,代表康熙朝官修書籍水平與成就的百卷鴻篇巨帙多出于這一時期。如,《歷代賦匯》(184卷,康熙四十五年)、《全唐詩》(900卷,康熙四十六年)、《佩文齋書畫譜》(100卷,康熙四十七年)、《淵鑒類函》(450卷,康熙四十九年)、《佩文韻府》(444卷,康熙五十二年)、《古今圖書集成》(10000卷,康熙五十五年)、《駢字類編》(240卷,康熙五十九年)??梢娍滴醭罅拷Y(jié)集編修書籍與藏書之間的特定關(guān)聯(lián)體現(xiàn)在:

        第一,編修新書通過承繼舊籍、廣泛搜采兩種途徑得來的書籍作為文獻基礎(chǔ)編定。如《佩文韻府》以《韻府群玉》和《五車韻府》為底本加以擴編而成;《佩文齋廣群芳譜》在明代王象晉撰《群芳譜》基礎(chǔ)之上增編而來;《古今圖書集成》征引方志有1370多種?;多部集成式大型圖書如《大清會典》《古文淵鑒》《全唐詩》《全金詩》等,皆縱貫歷朝,搜采咸備,這些書籍都征引大量文獻,或依靠大量的文獻資料編成。第二,編修新書的同時也會促進其他類型書籍的搜藏,即以修促藏,以藏助修。如康熙朝為編纂《大清一統(tǒng)志》,多次諭令各省、府、州、縣等各級機構(gòu)定期將纂修方志的賦役之書進呈。

        康熙朝通過朝廷搜采、私人進獻等多種途徑搜求的藏書,為官方大規(guī)模編修書籍提供堅實的文獻基礎(chǔ)。對前朝文獻重新組合編成新書的過程,體現(xiàn)出清代通過書籍樹立知識權(quán)威、重建知識秩序的意圖。

        4 殿局專司:官修書籍的刊刻出版機構(gòu)

        設(shè)置專門的官方書籍出版機構(gòu)是康熙朝大規(guī)模修書的一個重要條件??滴醭瘯r官修書籍已經(jīng)建立從編修校對、刊刻印刷直至頒布流通的完善流程??滴醭傩迺男?∷⒅饕c武英殿、揚州詩局、蘇州詩局3個機構(gòu)有關(guān)。

        武英殿建于明代,最初為皇帝與大臣議事之所。武英殿真正與清代刊刻圖書發(fā)生聯(lián)系是康熙十九年(1680)十二月設(shè)立武英殿修書處,專門負責內(nèi)府敕修書籍的校定刊刻與印刷裝潢。書籍編刊具體流程是:在得到皇帝敕諭修纂某部書籍的命令后,從翰林院、國子監(jiān)內(nèi)選擇合適纂修官員派至武英殿進行編纂與核校工作,通常纂修參與成員是由皇帝欽定。書籍編校完畢之后,這些人員再回原處供事??贪?、印刷、裝訂事宜則由武英殿下設(shè)造辦處各司工匠分責完成,如銅字庫專司銅字、銅盤擺列事;書作司裝裱界畫事;刷印作則專司鉤摹御書、刊刻、寫樣、刷印、折配、齊訂諸事。書籍售賣處主管圖書的發(fā)行。以上各項事有專責,分工合作,已經(jīng)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刊刻出版發(fā)行流程。武英殿初創(chuàng)時期,主要刊刻翰林儒臣編纂進講的經(jīng)史,有《日講易經(jīng)解義》《日講書經(jīng)解義》《日講四書解義》等。

        康熙四十年(1701)之后,隨著康熙敕修書籍種類與卷帙的增多,武英殿承刻書籍大為增加,最為著名者有《古文淵鑒》《淵鑒類函》《康熙字典》《駢字類編》《分類字錦》《古今圖書集成》等。武英殿在康熙朝總共承刻的官修書籍達百部。

        從刊印技術(shù)上看,武英殿掌握比較先進的印刷工藝?;钭钟∷⒃诳滴踔衅谝呀?jīng)被應(yīng)用?!堵蓞握x》是康熙朝銅活字刻造完成之后武英殿排印的第一部書籍,《御制數(shù)理精蘊》《御定星歷考源》也是用銅活字印刷。武英殿還采用套印工藝,《御選唐詩》《詞譜》《曲譜》為朱墨套印本;《古文淵鑒》有四色套印本和五色套印本。版畫刻印工藝也被應(yīng)用,《南巡盛典》《萬壽盛典初集》即是。當時還出現(xiàn)詩圖相配的刻印技術(shù),如《耕織圖詩》,上詩下圖,由當時名刻手朱圭上板雕版;《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由馬國賢(Matteo Ripa)利用銅板鐫繪印刷?,可見武英殿掌握先進刻印技術(shù)。與此同時,西方印刷技術(shù)進入武英殿,對當時刊印書籍產(chǎn)生了影響。武英殿所刊書籍??叹迹b訂美觀,世稱“殿本”。

        揚州詩局是康熙朝分設(shè)的編校出版機構(gòu),歸內(nèi)務(wù)府直接管轄,是康熙朝官修書籍重要的出版機構(gòu)。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令江寧織造兼兩淮鹽漕監(jiān)察御史曹寅設(shè)立揚州詩局,奉旨??獭度圃姟?。繼此之后,康熙又特命數(shù)種敕修圖書交由揚州詩局付梓。由于揚州詩局籌建和詩局承辦內(nèi)府書籍刊印的經(jīng)費都來自鹽政款財?shù)闹С?,刻書資金有充足的供給和保障,因此刻印書籍不惜成本,并集合當?shù)丶夹g(shù)強勝的刻工印匠操作,寫刻工致,印刷精美,世稱其所刻印書籍為“揚州詩局本”。揚州詩局刊刻的書籍特點是用細楷體精寫上版,密行雕刻,秀麗工整,紙張則選用潔白堅韌的開化紙,裝潢考究。其版式風格區(qū)別于宮中武英殿所刻,又稱“康版”?。

        除以上官方專業(yè)出版機構(gòu)之外,臣官出資刊印官方書籍是康熙朝新的書籍出版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為中央財政節(jié)省了書籍刊刻出版的支出,另一方面承刻內(nèi)府書籍被視為至上榮寵,于是臣官積極請旨呈刻,甚至刊書主動進呈,成為康熙朝時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如宋犖一人即承刻《清圣祖御制詩初集》(10卷)、《二集》(10卷)、《皇輿表》(16卷)、《御批資治通鑒綱目》(109卷)多部書籍;蘇州織造李煦則承刊了《御制詩三集》(8卷);《幸魯盛典》(40卷)由孔毓圻承刻進呈。對此朱彭壽言:“蓋其時士大夫中,皆以??烫旄蒯Я忻喣闃s,故多有竭誠報效者??!?/p>

        出版機構(gòu)具有較強承刻刷印書籍的實力,出版流程的完備為編修書籍提供動力,出版工藝的成熟則為刊印書籍提供技術(shù)支持。官員將承刻官修書籍視為榮寵之舉,又增加了官書的刊刻渠道。與此同時,康熙將所編書籍頒布學宮,以此確立官修書籍的知識權(quán)威地位。

        5 結(jié)語

        集藏文獻、編修書籍是中國古代國家統(tǒng)治作為政權(quán)實力判定的一個標志。由此,書籍和統(tǒng)治構(gòu)成國家事務(wù)的一體兩面,或者說成為中國古代國家統(tǒng)治的具有特定性的表現(xiàn)形式。探察康熙朝官修書籍興盛的內(nèi)在原因,可以看到“文治”策略下的每項舉動都會對官方編修書籍的行為產(chǎn)生細致影響。反向觀之,官修書籍的興盛亦是康熙“文治”策略的直觀呈現(xiàn)方式??滴醭跁幮蘅∩贤度氲膰伊α俊⒂弥R精英參與的程度在歷代王朝中無可類比。自此以后,清代官修書籍便遵循著康熙朝奠定的部類格局及模式流程,由此形成中國官修書籍發(fā)展史中的清代興盛景象。

        注釋:

        ① 根據(jù)《國朝宮史》《國朝宮史續(xù)編》《清史稿·藝文志》及《補編》《拾遺》《四庫全書總目》《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宮中檔康熙朝奏折》《清代內(nèi)府刻書圖錄》《清代敕修書籍御制序跋暨版式留真》等書目及著作所做康熙朝官修書籍統(tǒng)計。

        ② 啟功先生在《朱竹垞家書卷跋》中評價康熙十八年的“博學鴻詞”是“文治斡運之鈞樞”。不僅如此,還特別指明“博學鴻詞”科取士是清代統(tǒng)治得以長久的重要保證:“自知天地古今之君,始知書生之有其用,亦清祚之所以綿延于元祚者也?!币妴⒐Α秵⒐哺濉ゎ}跋卷》,中華書局,1999年,第314頁。

        ③ 康熙十七年戊午正月乙未,主諭吏部:“自古一代之興,必有博學鴻儒,振起文運,闡發(fā)經(jīng)史,潤色詞章,以備顧問著作之選。朕萬幾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學之士用資典學。我朝定鼎以來,崇儒重道,培養(yǎng)人材,四海之廣,豈無奇才?碩彥學問淵通,文藻瑰麗,可以追蹤前哲者,凡有學行兼優(yōu)、文詞卓越之人,不論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員,在外督撫布按,各舉所知,朕將親試錄用。其余內(nèi)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見,在內(nèi)開送吏部,在外開報督撫代為題薦,務(wù)令虛公延訪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賢右文之意。爾部即通行傳諭。”見趙之恒、牛耕、巴圖《大清十朝圣訓·清圣祖圣訓》,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255頁。

        ④ 上曰:“翰林院學士,職任關(guān)系最重。必學行兼優(yōu),方為允當。滿漢學士得人,則詞林觀摩興起。咸勤學砥行,人材成就,有裨治道匪淺?!薄肚鍖嶄洝なプ嫒驶实蹖嶄洝罚ǖ谖鍍裕?,中華書局,1985年,第333頁。

        ⑤ 清鄂爾泰、張廷玉《詞林典故》記載康熙十八年(1679)、二十四年(1685)、三十三年(1694)、五十四年(1715)進行的四次翰詹大考。據(jù)此,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云:“康熙大考者共四次,有以學問優(yōu)長獎勵者,徐乾學、韓菼等是……”。邸永君《清代翰林院制度》中亦云:“康熙年間,共行大考四次,具體做法大同小異?!秉S建軍通過文獻考證,指出康熙朝時除了常規(guī)翰詹大考,小范圍考試時有發(fā)生,從人數(shù)規(guī)模判斷康熙朝時翰詹大考應(yīng)不只限于四次。見黃建軍《康熙朝翰詹大考究竟有多少次》,《學理論》,2011年第7期。

        ⑥ 張德澤言康熙朝因纂修各種書籍,需很多文學之士,所以翰林院編修、檢討等人數(shù)都有增加。參見張德澤《清代國家機關(guān)考略》,學苑出版社,2001年,第153頁。

        ⑦“特授館職是指皇帝運用其超乎一切制度之上的特權(quán),不受任何條件約束,因某種原因而欽授某些人以翰林官的做法?!币娵∮谰肚宕擦衷褐贫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第95頁。

        ⑧ 陳廷敬是康熙信任的官員,他的詩才被康熙認為是最優(yōu)秀的。陳廷敬認為詩的首要功能在于弘揚道德:“夫文以載道,詩獨不然乎?”陳廷敬強調(diào)“道遵而學正,學正而文興?!标愅⒕吹恼w文學觀念正好回應(yīng)康熙作為滿族皇帝的正統(tǒng)立場。

        ⑨ 高士奇《蓬山密記》載康熙語云:“當日初讀書,教我之人止云熟讀四書本經(jīng)而已。及朕密令內(nèi)侍張性成抄寫古文詩文,讀之久而知張性成不及。后得高士奇,始引詩文正路。……今朕邇年探討家數(shù),看詩文便能辯白時代,詩文亦自覺稍進,皆高士奇之功?!保ㄇ澹└呤科妗杜钌矫苡洝罚噷嵼嫛豆艑W匯刊》(第三編下),上海國粹學報社,1912年版,第6頁。

        ⑩“前于順治五年九月內(nèi),有旨纂修《明史》,因缺少天啟甲子、丁卯兩年實錄,及戊辰年以后事跡,令內(nèi)外衙門速察開送。至今未行察送。爾部即再行內(nèi)外各衙門,將彼時所行事跡及奏疏、諭旨、舊案俱著查送。在內(nèi)部院,委滿漢官員詳查,在外委該地方能干官員詳查。如委之書吏下役,仍前因循了事,不行詳查,被旁人出者,定行治罪。其官民之家,如有開載明季時事之書,亦著送來,雖有忌諱之語,亦不治罪。爾部即作速傳諭行?!薄肚鍖嶄洝なプ嫒驶实蹖嶄洝罚ǖ谒膬裕腥A書局,1985年,第239-240頁。

        ? 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諭禮部、翰林院:自古帝王致治隆文,典籍具備。猶必博采遺書,用充秘府。蓋以廣見聞而資掌故,甚盛事也。朕留心藝文,晨夕披覽,雖內(nèi)府書籍,篇目粗陳,而裒集未備。因思通都大邑,應(yīng)有藏編,野乘名山,豈無善本?今宜廣為訪輯,凡經(jīng)史子集,除尋??瘫就?,其有藏書秘錄,作何給值采集,及借本抄寫事宜,爾部院會同詳議具奏。務(wù)令捜羅罔佚,以副朕稽古崇文之至意?!薄肚鍖嶄洝なプ嫒驶实蹖嶄洝罚ǖ谖鍍裕腥A書局,1985年,第331頁。

        ? 呈進書籍共計36套192冊。(清)徐乾學《憺園文集》(卷十),《續(xù)修四庫全書》(一四一二·集部·別集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39-440頁。

        ? 參見王紹曾、杜澤遜編《漁洋讀書記》,青島出版社,1991年,第8-14頁。

        ? 清代各朝中康熙朝所修方志數(shù)量最多。征引到《古今圖書集成》中的自然不是康熙朝所修方志的全部,但與當時實修方志的數(shù)量所差甚少??梢哉f,《古今圖書集成》是清初方志的一次總匯與檢閱。參見裴芹《古今圖書集成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第92頁。

        ? 《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并圖》,康熙五十一年(1712)版,其中三十六幅圖畫是沈崳所繪,利用銅版鐫繪印刷,鐫刻者為馬國賢。這是第一次將銅版鐫刻法引進中國。鄭振鐸認為繪者沈崳為內(nèi)廷供奉,拘謹之至,僅知寫實而已。見盧秀菊《清代盛世之皇室印刷事業(yè)》,《中國圖書文史論集》(上篇),正中書局,1991年,第40頁。

        ? 清人金植曰:“自康熙三四十年間,頒行御本諸書以來,海內(nèi)好書有力之家,不惜雕費,競摹其本,謂之歐字。見刻宋字書,置不掛眼。蓋今歐字之精,超軼前后,后世寶惜,必稱曰‘康版’,更在宋版書之上矣!”(清)金植《不下帶編·巾箱說》,中華書局,1982年,第65頁。

        ? 清人朱彭壽指出:“本朝人所刻之書,以康熙間最為工整。至當時欽定諸籍,其雕本尤極精良,然大都出自臣工輸貲承辦?!保ㄇ澹┲炫韷壑⒑坞p生整理《安樂康平室隨筆》,中華書局,1982年,第166頁。

        猜你喜歡
        康熙書籍
        中國書籍享譽海外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康熙:陽剛雄健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曹文軒主編的書籍
        當代作家(2018年11期)2018-11-27 05:00:00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yīng)用
        書籍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歡迎購買我編輯部書籍
        陶瓷(2015年3期)2015-05-12 02:35:10
        康熙下象棋
        精品国产亚洲级一区二区| YW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三区在线| 一本到亚洲av日韩av在线天堂|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可以下载|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国产爆乳美女娇喘呻吟久久|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av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水蜜桃| 久久99精品这里精品动漫6| sm免费人成虐漫画网站| 亚州性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8090成人午夜精品无码| 大陆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亚洲另类 丝袜综合网|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少妇高潮喷水正在播放| 99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 加勒比东京热中文字幕| 最近免费mv在线观看动漫| 丝袜美女污污免费观看的网站| 蜜桃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h动漫尤物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中文字幕av| 中文无码日韩欧| 动漫在线无码一区| 国产又湿又爽又猛的视频 | 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 第1页| 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 中国人妻沙发上喷白将av| 涩涩鲁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天堂无码人妻精品av一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