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川市城建小學
吳川市梅菉中心小學 車曉芹
吳川市梅菉街道新華小學 陳念平
當前,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課改也提出了信息技術要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學現代化發(fā)展的要求。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圖文聲像并茂地展示出來,賦“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fā)”于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中,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圍中學習,讓教與學的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就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靈活運用,達到高效課堂的一些做法進行詮釋。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教學中靈活應用信息技術,首先需要教師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以及熟練的互聯網、計算機知識基礎,這是對數學教師的一個挑戰(zhàn)。在理論學習中,教師要多參加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訓,認真參與信息技術校本研修,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能將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對信息技術理論有較深理解的同時,教師要提高動手能力,熟識課件的編輯與制作等技能,以便能創(chuàng)作出適合數學學科特點的課件。能熟練應用互聯網搜集整理教學資源,逐步建成自己的素材庫和課件庫。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收集教學、作業(yè)設計,教學反思,微視頻等教學資料,逐步構建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信息技術備課系統(tǒng)。我們要以先進的教育信息技術理論為指導,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業(yè)務水平,為高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數學是一門抽象、邏輯性強的學科,學生往往要通過理解和想象去獲得知識,憑著老師傳統(tǒng)的講解學生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借助信息技術,我們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巧妙地用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進行展示,使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直觀,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多樣化的思維空間和呈現出真實的數學應用場景。如在進行“圓的認識”教學時,教師要完成“學生認識圓,并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教學目標,數學資源庫缺少生動形象的教學參考,用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授課,學生往往會因為單調乏味而難以理解,從而產生了厭倦心理,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借助信息技術,筆者進行了這樣的處理,先用Photoshop 軟件的摳圖功能將有關圖片做成PNG 透明背景,再分別加上正方形,橢圓形,圓形的車輪,然后使用“Corel VideoStudio”軟件將圖片做成動畫效果,最后加上背景音樂和配音,制成一段有趣的微課視頻。視頻設計了如下開場白:小明準備騎自行車去學校,他先選了正方形輪子的自行車,騎車時發(fā)現車子顛一下后就騎不動了;他撓撓腦袋,把輪子換成橢圓形,車子雖然可以前進,但是上下顛簸(孩子們看到這里都笑了起來,課堂氛圍活躍了起來);經過多次嘗試,輪子被換成了圓形,這時車子騎起來又快又穩(wěn),筆者邊解說邊讓學生們觀看課件。在學生們興趣盎然時,不失時機向他們提出以下問題:圓形、橢圓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區(qū)別?圓輪的車子為什么又快又穩(wěn)?……有趣的動畫,生動的配樂及充滿童趣的配音,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產生探索知識的渴求。學生們都積極發(fā)言,勇于自我表達。筆者順勢而入,導入課程內容,牢牢掌握了教學的主導權,一節(jié)好課因為有了精彩的開頭而變得更加完美。
例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我們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乘法口訣游戲小程序,讓學生在游戲中加深對乘法口訣的認識的同時,有趣的益智游戲還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再如可以使用“希沃”“安道教育”和“汗微”等軟件中的投屏功能,把學生的學習情景、學習情況同步到教室屏幕上,新奇的教學場景可大大地活躍課堂氣氛。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我們可通過“Photoshop”等軟件的摳圖功能,將有關圖片的主題部分裁剪出來,再制成透明背景的PNG 格式圖片,把處理好的圖片應用到課件中去,可以讓主題更加突出,重點更加清晰簡潔,達到讓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的教學效果。
需要數學方面的教學資源,互聯網也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如百度的“看圖識物”,微信小程序中的“看圖識字”“語音轉文字”等功能,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優(yōu)質的服務。比如當我們想要一首不知道歌名的音樂時,只要使用手機“酷狗”中的“聽歌識曲”功能,即可以輕松獲得歌曲。把這些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應用到數學課堂中去,可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興趣。
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它信息量大,直觀形象,能夠全方位、多元化地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并激發(fā)他們的動手興趣,使學生從被動變成主動。借助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多層次地啟發(fā)、拓寬學生的思維境界,使他們得到更深、更廣、更獨立、更高效的訓練。
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為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兩道作業(yè):
1.在○里填“>”、“<”或“=”。
為了充分訓練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筆者將上面的作業(yè)用“問卷星”進行處理,并制作出如下的作業(yè)鏈接。筆者把鏈接發(fā)給學生,他們只要使用手機或電腦點開鏈接,即可在線完成作業(yè),作業(yè)分“選擇”和“計算”兩部分,選擇題可以直接選擇完成,計算題需要完成后上傳照片。
學生需要在掌握“分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借助手機或電腦等設備,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完成答題并上傳計算題照片,這種作業(yè)主要訓練了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我們采取線上模式,可以讓學生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完成數學知識訓練,充分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和素養(yǎng),讓他們獲得了更獨立的訓練空間,他們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同時,教師只要進入“問卷星”的后臺管理,即可通過“統(tǒng)計&分析”功能輕松地掌握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包括每道題的正確率,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不好,哪些地方學生容易犯錯都一目了然。我們還可以隨時隨地在線查閱學生上傳的作業(yè),把他們的作業(yè)情況認真記錄整理,為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充分的準備,為實現優(yōu)質質高效的數學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