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鳳菊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一首詞作,也是他的絕筆。面對這樣一首經(jīng)典詞作,教師要如何開展閱讀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步驟展開教學。
一、引導學生誦讀作品
教師開展古詩詞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引導學生將字音讀準,同時還要讓他們把握好作品的整體節(jié)奏。李煜的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并沒有過多的生僻字,所以對于高中生而言,在初步閱讀詞作的過程中把字音讀準,是必須要做到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作品,然后再挑選出幾名學生進行朗讀展示。其余的學生則需要在聆聽的過程中作標記,思考幾位朗讀者在把握整首詞的音準上有何異同。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名家的誦讀音頻或視頻,再讓全體學生學習名家的誦讀技巧,把握字詞的讀音。
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的“了”字是“了結(jié)”“完結(jié)”的意思。時光呀,它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呢?詞人覺得只有時光了結(jié)了,人的哀愁才會得以消除。所以,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讀“了”這個字。第二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字,表明詞人心中的哀愁隨著東風一次又一次地吹來。這里的“又”字需要重讀。第三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應”的讀音也需注意,在這里它讀第一聲,意思是“應該”。雖然住在金陵城里的人換了,但是那里精雕細刻的欄桿和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第四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中的“幾”字應該重讀,以更好地抒發(fā)詞人的情感。他似乎在問:“這憂愁怎么就連綿不絕呢?”
二、鼓勵學生翻譯作品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古詩詞相關知識。所以,當他們可以流暢地誦讀作品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注釋對詞作進行自主翻譯?!队菝廊恕ご夯ㄇ镌潞螘r了》一詞的字數(shù)并不多,詞人的語言也比較簡潔。學生基本可以較為順利地翻譯整首詞。
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格外注重一些翻譯上的問題,比如關于詞中“朱顏”的解釋?!爸祛仭币话闶侵该廊?、年輕的容顏,那么詞人在這里寫“朱顏改”僅僅是在嘆息容顏的衰老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思,教師可以為他們講解李煜的故事。李煜是南唐末代的皇帝……南唐是他在位期間衰亡的。一句“往事知多少”帶領讀者回首往昔,看到了李煜是如何從一位尊貴的國君淪為如今的階下囚的。所以,詞中的“朱顏改”暗指南唐的滅亡,流露出詞人對過去的懷念之情。最后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翻譯比較簡單。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花樣”翻譯,將最后一句分別作為開頭和結(jié)尾去翻譯作品。比如,開頭是“要問我的心中有多少憂愁”,結(jié)尾是“回想起來,這些愁思就像滔滔春水般奔涌而來”。至于中間的內(nèi)容,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詞作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想象去自行填補了。
三、帶領學生體會詞人的情感
對情感的體會是需要貫穿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的。在誦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只能初步感知詞作的情感基調(diào);在翻譯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也只能結(jié)合詞作的內(nèi)容略微感知到對方的情感。接著,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進入閱讀中的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那就是探究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深入品味詞作中的情感。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時可以著重引導他們關注作品中的“意象”。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人在這里需要釋放的是“愁”這種情感。情感本身是一種十分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說“我憂愁”,那么讀者是無法直接體會到這種情感的。所以,詞人在這里借“一江春水”這一特殊意象去表現(xiàn)自己心中憂愁的綿長。這時,抽象的“愁”就變成了具象的“一江春水”,讀者就能更加直接和深刻地體會到詞人的情感,更加順利地走進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了解李煜其人。正所謂“知人方能論事”,說起一個朝代的滅亡,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這個朝代的君主是怎樣的人。能創(chuàng)作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樣的絕作,足以說明李煜是一個滿腹才華的人。但是,作為一名君主,他是否承擔起了他應當承擔的責任呢?顯然沒有。根據(jù)史書記載,李煜在位時荒廢朝政,整日沉迷于藝術創(chuàng)作,最終導致國家滅亡。之后,李煜被宋太宗俘虜,失去了往日的自由。結(jié)合詞人的人生經(jīng)歷,學生再去閱讀詞作,就能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指導學生快速背誦作品
背誦古詩詞是學生的基本任務,也是讓不少學生感到困擾的一個任務。教師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把“背誦”這個任務變得更加簡單。前面的教學已經(jīng)為“背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作品。此時的讀已經(jīng)和第一階段的讀不一樣了,這時,學生需要帶著感情去誦讀?!坝菝廊恕笔窃~牌名,以七字句和五字句為主,再配一個九字句作為結(jié)尾,整首詞的節(jié)奏富有韻律美。李煜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選用了“虞美人”這個詞牌。但是,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面對同一首詞作,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就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誦讀作品。比如,針對“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個句子,不同的學生在誦讀的時候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讀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有的學生會讀出一種較為舒緩的感覺,認為雕欄玉砌雖還在,但是曾經(jīng)住在里面的人再也回不去了,用舒緩的語氣可以突出“惋惜”的感覺。有的學生則讀出一種較為緊促的感覺,認為回望過去,從另一個角度看,發(fā)生變化的也只是詞人的身份、地位和處境,金陵城還是原本的樣子,除了詞人在“愁”之外,這座城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出聲短而緊促,可以給人一種情感郁結(jié)于心、難以排遣的感覺。教師要尊重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為他們配一些輕音樂,引導他們跟隨音樂反復誦讀,并慢慢嘗試閉上眼睛背誦。置身于情境中,他們就會更加高效地完成背誦任務。
總而言之,開展古詩詞閱讀教學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步驟,講究由簡入繁,由淺入深,逐步帶領學生感受作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