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信
(西寧野生動物園,青海西寧 810000)
黑頸鶴(Grus nigricllis)種群數量稀少,在青藏高原東部至四川西北部的沼澤及湖泊周圍繁殖。體高約150 cm,頭、喉及整個頸黑色,僅眼下、眼后具白色塊斑,裸露的眼先及頭頂紅色,尾、初級飛羽及形長的三級飛羽黑色[1],是我國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屬世界珍稀野禽。李永通等(1988)對黑頸鶴血清的幾項生化指標和染色體組型進行了研究[2];張偉木(1993)報道草海2 只黑頸鶴和12 只灰鶴的生理指標[3];目前國內有關黑頸鶴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標的研究報道不多,關于黑頸鶴棲息環(huán)境、居留與遷徙時間、生活習性、數量與分布,覓食地與食物等相關報道相對較多。本研究測定了西寧野生動物園圈養(yǎng)的6 只黑頸鶴血液中生理、生化、血清維生素及鐵、硒、鋅等微量元素25 項指標參數,為研究黑頸鶴的生理狀態(tài)、疾病防治及救護等方面提供參考數據。
1.1 動物來源
實驗中所檢測的6 只黑頸鶴均來自西寧野生動物園。
1.2 實驗條件
對西寧野生動物園的6 只黑頸鶴,年齡在6~10 歲,均處于非繁殖期,被毛光滑,食欲正常,糞便正常,經獸醫(yī)臨床檢查均為健康成年個體。主要食物:黃花魚、泥鰍、牛肉條、小麥、玉米。
1.3 樣品采集
采血部位翼下靜脈體表消毒,分別采血2mL入空白離心管,3000 r/min,離心15 分鐘,分離出血清,用于血生化、微量元素、維生素指標測定。
1.4 測定方法
按照IDEXX vetTest8008 血液生化儀的操作規(guī)程操作,測定白蛋白(ALB)、堿性磷酸酶(ALP)、丙谷轉氨酶(ALT)、淀粉酶(AMY)、尿素氮(BUN)、肌酐(CRE)、球蛋白(GLOB)、血糖(GLU)、總膽紅素(TBIL)、總蛋白(TP)、鈉(Na+)、鉀(K+)、谷草轉氨酶(AST)、總膽固醇(CHOL)共14 項生化指標。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鈣、磷、鐵、銅、鋅微量元素(試劑盒為南京建成公司生產)。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2 共5項維生素指標(試劑盒為上海酶聯(lián)生物公司生產)。
1.5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tǒng)計,以樣本數(n)、均數±標準差(±SD)表示。
2.1 生化參數檢測結果
14 項血液生化指標檢測結果(見表1),詳細給出各值,并統(tǒng)計出范圍值。
表1 黑頸鶴的血清生化指標測定結果
2.2 血清維生素、微量元素檢測結果
5 項血清維生素指標和6 項微量元素檢測結果(見表2),詳細給出各值,并統(tǒng)計出范圍值。
表2 黑頸鶴血液微量元素指標測定結果
3.1 血清維生素、微量元素對維持動物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同時,它們濃度只有保持在正常的范圍之內,動物的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才能運行。血液的生化指標是指血液中的一些酶和蛋白質。它們在代謝、免疫調節(jié)、能量傳遞及生長發(fā)育等各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血液生化指標的測定有利于掌握動物機體健康狀況。在一些臟器疾病的診斷過程中,血液的生化指標測定也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實驗對西寧野生動物園圈養(yǎng)的6 只黑頸鶴進行了25 項血液指標的測定。由于本實驗測定黑頸鶴的數量較少,確定參數的范圍值有一定的偏差,但所測數據相對穩(wěn)定,對日后黑頸鶴血液指標范圍值確定有一定的意義。
3.2 與李小麗等[4]報道的圈養(yǎng)鶴類體重、體尺及血液生化指標的測定的白鶴、白枕鶴、丹頂鶴、蓑羽鶴四種鶴類的GIU、ALT、AST、ALP 相比較,本次實驗結果與報道中丹頂鶴AST 指標數值比較接近,其余指標數據偏差較大??赡苡捎跈z測方法不同,也可能與動物在采血前的產生的應激反應等有關。與嚴得金[5]報道的圈養(yǎng)條件下鶴類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丹頂鶴、白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的ALT、CRE、GIU、TP、ALB、Na、K+生化指標中本次實驗結果接近,GOT、ALP 結果偏差較大;BUN 結果相差不大。說明不同種類之間血液生化指標存在差異性,說明不同的物種不僅具有適于各自生存的體態(tài)特征、也有各自獨特的生物學信息。
3.3 此次實驗結果與劉赫等報道的圈養(yǎng)鶴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標分析中的報道的黑頸鶴的部分生化指標相比較,GIU、GLOB 指標數據基本一致;TP、ALB 指標數據略顯偏低;CRE、BUN 指標數據略顯偏高。這個可能與黑頸鶴采食的種類、生活環(huán)境、動物的營養(yǎng)狀況等相關。
3.4 張占俠報道幼鶴缺乏VB1癥通常在幼雛2周齡內發(fā)生,以突然發(fā)生食欲不振、肌肉麻痹為特征。張馬龍等報道廣州動物園自繁自養(yǎng)的雛鶴因缺乏維生素B1、B2 導致動物發(fā)生死亡;趙齊川報道了家禽雞、鴨、鵝的100 mL 血清中的維生素E的含量,分別為1.392、1.838、1.238 mg,比本次實驗中測得維生素E 的黑頸鶴的含量明顯要高出,同時指出在禽病防治中借助維生素E 的水平診斷家禽某些疾病是很有效的手段[8]。動物微量元素鋅、銅、鐵、硒、錳的檢測指標在臨床診斷中的作用及其營養(yǎng)學意義。微量元素失衡與疑難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其臨床檢測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目前在文獻中關于血清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報道非常少,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因此缺乏比對分析的依據,有待后續(x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