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鳳,陳艷俏,牛衛(wèi)洲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狀動脈病變導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血管類疾病,屬于中老年人常見疾?。?]。近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人群逐步年輕化,且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逐漸升高,給人類生命健康帶來極大威脅[2]。急性心肌梗死在中醫(yī)學中被認為屬于“真心痛”“卒心痛”“厥心痛”等范疇,其病位在心臟和血脈,病機為心脈痹阻,氣血不通而引發(fā)心痛。中醫(yī)證型復雜多樣,可分為實證、虛證和虛實夾雜證三類,具體分為痰瘀互結型、寒凝心脈型、氣虛血瘀型、氣虛痰瘀互阻型、氣虛痰濁閉阻型、氣陰兩虛型、陰竭陽脫型七大證型[3]。中醫(yī)常通過辨證分型了解不同病癥的病因病機,在不同的辨證方法中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有利于進行針對性治療。微核糖核酸(miRNA,miR)是一種內源性非編碼單鏈小分子,轉錄后對基因表達具有調控作用,有研究表明miRNA 參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理病理過程,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潛在的診斷生物標志物[4]。miR-1283屬于miRNA家族的一員,參與細胞凋亡和血管生成,在多種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有研究報道,miRNA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的表達差異與中醫(yī)證型的不同分型的臨床表現有關[6]。但目前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miR-1283表達與中醫(yī)證型的關系尚少有文獻報道,鑒于此,本研究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miR-1283表達與中醫(yī)證型的關系,以為臨床診治提供方向,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 年12 月至2021 年11 月在北京市懷柔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36 例作為疾病組,其中男142 例,女94 例;年齡(67.61±12.15)歲,范圍為32~81 歲;體質量(23.23±3.62)kg/m2,范圍為19~28 kg/m2;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4 例,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2 例;合并高血壓113 例,合并高血脂78 例,合并糖尿病96 例。另選取同期在本院體檢中心體檢的健康人群230例作為健康組,其中男148 例,女82 例;年齡(67.22±12.18)歲,范圍為32~81 歲;體質量(23.96±3.86)kg/m2,范圍為21~28 kg/m2。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經通過北京市懷柔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811-004)。
納入標準: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7]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照組均經體檢確認健康;所有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急性肺栓塞、心肌炎等疾?。粐乐匾钟艋蚱渌癫≌?;嚴重感染性疾??;嚴重肝、腎等器官功能損傷;患有惡性腫瘤。
1.2 方法血清miR-1283 的檢測方法:疾病組病人于確診時,健康人群于體檢當天均空腹抽取外周血5 mL,置于無菌抗凝管中。采用TRIzol 裂解抽提法進行總RNA 的提取,確定符合逆轉錄標準,并用分光光度計法檢測RNA 的完整性。根據Fermentas逆轉錄試劑盒(北京瑞爾欣德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逆轉錄。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qRTPCR)按照All-in-oneTMmiRNA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 試劑盒進行PCR 擴增,PCR 反應條件:97 ℃反應10 min,95 ℃反應20 s、62 ℃反應1 min,共35個循環(huán),每個反應重復3次以減少誤差,采用2-??Ct方法計算miR-1283 表達水平。引物序列:miR-1283正向:5′-CGCGCTCTACAAAGGAAAGCG-3′,反向:5′-CAGTGCGTGTCGTGGAGT-3′;內參U6 正向:5′-GCTTCGGCAGCACATATACTAAAAT-3’,反向:5′-CGCTTCACGAATTTGCGTGTCAT-3′。
中醫(yī)辨證分型的診斷方法: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8]中急性心肌梗死中醫(yī)證型的診斷標準,并由經驗豐富的副高職稱以上的資深中醫(yī)醫(yī)師確診中醫(yī)證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疾病組和健康組血清miR-1283 表達情況比較疾病組miR-1283 表達水平0.42±0.07 低于健康組0.98±0.18(t=44.47,P<0.001)。
2.2 疾病組中醫(yī)證型辨證結果疾病組236 例病人經中醫(yī)辨證分型,分為實證99例、虛實夾雜證111例、虛證26 例三類,其中痰瘀互結型、寒凝心脈型、氣虛血瘀型、氣虛痰瘀互阻型、氣虛痰濁閉阻型、氣陰兩虛型、陰竭陽脫型占比分別為38.98%(92/236)、2.97%(7/236)、27.12%(64/236)、11.86%(28/236)、8.05%(19/236)、8.90%(21/236)、2.12%(5/236)。
2.3 疾病組不同中醫(yī)證型病人血清miR-1283 表達情況寒凝心脈型、氣虛血瘀型、氣虛痰瘀互阻型、氣虛痰濁閉阻型、氣陰兩虛型病人血清miR-1283表達水平兩兩對比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痰瘀互結型病人血清miR-1283 表達水平0.36±0.06 低于寒凝心脈型0.41±0.05、氣虛血瘀型0.42±0.07、氣虛痰瘀互阻型0.43±0.06、氣虛痰濁閉阻型0.44±0.07、氣陰兩虛型0.45±0.09 和陰竭陽脫型0.55±0.08(P<0.05),陰竭陽脫型病人血清miR-1283 表達水平均高于其他型(P<0.05),總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0.18,P<0.001)。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病癥,也是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之一[9]。臨床主要表現為突發(fā)性胸骨或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與中醫(yī)學中“胸痹”和“真心痛”等過程相一致,《靈樞·厥病》中曾記載:“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10],由此可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的嚴重性。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的方法由來已久,但在實際的診斷和治療中,中醫(yī)辨證中“證”屬于動態(tài)變化,其主觀、客觀等影響因素繁雜多樣,辨別困難[11]。因此,探討能夠輔助進行急性心肌梗死中醫(yī)辨證分型的血清學客觀指標對指導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疾病組miR-1283 表達水平低于健康組,提示血清miR-1283表達水平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各種生物體內都存在miRNA,當其與mRNA 非編碼序列特異性結合時,可導致miRNA 降解或阻止蛋白編碼基因表達與翻譯成蛋白的過程,轉錄后調節(jié)基因和蛋白表達,從而調節(jié)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在各種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2]。miR-1283屬于miRNA 家族,能調節(jié)心肌細胞增殖與凋亡,有研究報道,miR-1283 表達水平在缺血/復氧損傷心肌細胞中降低,使心肌細胞活力下降并促進心肌細胞凋亡,表明miR-1283表達水平可能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3]。
急性心肌梗死在中醫(yī)中被認為發(fā)病位置在心脈,涉及腎、脾、肝等臟器,最常見的病理機制為本虛標實,本虛為發(fā)病基礎,標實為發(fā)病條件[14]。由于病人發(fā)病時間和誘發(fā)病因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證型,且證型分布較為復雜。中醫(yī)辨證分型是根據病人癥狀、舌脈象等依照中醫(yī)的思維方式,得出證型,然后根據證型給予相應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辨證分型也是通過病人發(fā)生心肌梗死時的癥狀、舌脈象等辨證得出。本研究通過中醫(yī)辨證將疾病組236 例病人分為實證、虛實夾雜證、虛證三類共7 種證型,以虛實夾雜證占比最高,實證占比稍微次之,虛證占比最次之,其中痰瘀互結型、寒凝心脈型、氣虛血瘀型、氣虛痰瘀互阻型、氣虛痰濁閉阻型、氣陰兩虛型、陰竭陽脫型占比分別為38.98%、2.97%、27.12%、11.86%、8.05%、8.90%、2.12%,以痰瘀互結型,氣虛血瘀型病人占比較高,與朱新峰[15]等研究結果一致。王琦的體質學說中提到氣虛質易受寒邪和熱邪,血瘀質易患血癥、痛癥,痰濕質易患中風、胸痹[16]。急性心肌梗死存在長期慢性病史,本虛突出,五臟氣血虧虛,心氣不足,心陽不振,氣血運行不利,心脈推行無力,以致心脈瘀阻,出現血瘀;氣血推行受阻,出現氣滯;水液氣化無力,聚而生痰,出現痰濁;痰濁重濁黏膩,久病難除,遇寒邪容易寒凝化寒濕,遇熱邪容易化火轉痰熱,視為標實,痰濁瘀血互結,導致瘀血祛除更加困難[17-18]。據此可知,虛證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隨著病程延長病情逐漸加重,血瘀貫穿整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過程,達到痰濁瘀血互結時,病人病情更為危重。本研究比較痰瘀互結型、寒凝心脈型、氣虛血瘀型、氣虛痰瘀互阻型、氣虛痰濁閉阻型、氣陰兩虛型、陰竭陽脫型病人血清miR-1283表達水平,發(fā)現以陰竭陽脫型表達最高,以痰瘀互結型表達最低,而寒凝心脈型、氣虛血瘀型、氣虛痰瘀互阻型、氣虛痰濁閉阻型、氣陰兩虛型兩兩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證型病人血清miR-1283 表達水平存在差異,提示血清miR-1283表達水平可能對急性心肌梗死中醫(yī)辨證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觀依據。分析原因:miRNA 在機體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和凋亡等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不同證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miR-1283表達水平不同,其表達水平越低,病人的病情越嚴重。楊澤民等[19]研究報道,血清miRNA 可作為脾虛證病人脾虛證臨床辨證分型的潛在標志物,為脾虛證病人發(fā)病機制的研究提供依據,賈敏等[20]研究報道,循環(huán)microRNA 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可協助判斷血瘀證的輕重。miR-1283來自miRNA 家族,急性心肌梗死氣血虛弱是發(fā)病基礎,陰陽失調是病變基礎,痰瘀互結是最終產物,而miR-1283 參與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及凋亡,調節(jié)心肌細胞增殖分化和血管內皮功能,且與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故其在不同證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差異顯著。既往何鈴[21]研究也報道了miR-1283 在冠心病血瘀證、高血壓血瘀證等心血管疾病中表達異常,通過調控PERK/ATF4 信號通路來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參與糖脂代謝和動脈硬化的形成,并通過分泌炎性因子影響細胞的增殖、分化與凋亡,可能是冠心病血瘀證、高血壓血瘀證等心血管疾病血瘀證形成的相關特異性miRNA。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miR-1283 表達水平降低,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醫(yī)不同證型表達存在差異,有望成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同中醫(yī)證型的分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