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依玲
(易門銅業(yè)有限公司,云南 易門 651100)
某公司進廠原料主要以低、粗雜銅物料為主,占總進礦量的60%左右,種類包括:浮選銅精礦、銅原礦、冰銅、高雜粗銅、含銅廢渣、混拌精礦等。在銅冶煉過程中,對銅精礦中氯離子含量的控制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指標,氯含量過高會引起不銹鋼的腐蝕,縮短硫酸生產設備使用壽命。
目前,測定銅精礦中氯的分析方法有離子選擇電極法、離子色譜法[1]、電位滴定法[2-3]等。離子選擇電極法操作繁瑣,準確度和重復性較差;離子色譜法成本較高,分析周期長;而電位滴定法操作簡單、靈敏度和準確度高。本文采用無水碳酸鈉-氧化鋅混合熔劑高溫焙燒半熔銅精礦試樣,分離大量的基體元素,用沸水浸取半熔物,在乙醇-水溶液中用硝酸銀標準溶液電位滴定測定試液中的氯,利用氯與銀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的原理,以及電位突躍判斷滴定終點。該分析方法能夠滿足銅精礦中高氯含量(0.010%~10.00% )的分析。
自動電位滴定儀:Titration Excellence超越系列T5;電極:DM141-SC 銀環(huán)復合電極;馬弗爐:TCW-9L。
無水碳酸鈉-氧化鋅混合溶劑:稱取無水碳酸鈉與氧化鋅以5∶2的質量比均勻混合研細,置于100~105 ℃ 烘箱中,烘烤 1 h 后,放入干燥器冷卻,備用。
基準氯化鈉:于 500~600 ℃ 馬弗爐中灼燒至恒重,放入干燥器冷卻,備用。
硝酸(GR)、無水乙醇(AR)、硝酸銀(AR)、分析實驗室用水二級水(無氯離子),符合 GB/T 6682 的規(guī)定。
氯化鈉基準溶液配制(0.005000 mol/L):稱取基準氯化鈉 0.2925 g 于 100 mL 燒杯中,加少量二級水溶解,移入準備好的 1000 mL 容量瓶中,沖洗燒杯3次以上,加二級水定容,搖勻。
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的配制(c≈0.005 mol/L):稱取 4.25 g 硝酸銀溶于 1000 mL 燒杯中,加二級水(無氯離子水)溶解,待硝酸銀完全溶解完全后移入 5 L 棕色試劑瓶中,加二級水(無氯離子水)稀釋至刻度,搖勻,靜置備用。
硝酸銀標準滴定溶液的標定:移取 10.00 mL 氯化鈉基準溶液于滴定杯中,加入 硝酸調節(jié)溶液pH值為弱酸性,再加入 20 mL 無水乙醇,加二級水稀釋至 60 mL,置于自動電位滴定儀上,按照T5全自動電位滴定儀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輸入相關質量,即可開始進行標定。滴定完畢后,記錄下相應的氯離子濃度。
準確移取 20.00 mL 試樣1杯或雙杯,將待測溶液置于 100 mL 滴定杯中,吹水后搖勻,加入硝酸,搖動至反應完全,蘸取少許液體用pH精密試紙測試酸度,逐次滴加硝酸調節(jié)溶液pH值,加入 20 mL 無水乙醇,加二級水稀釋至 60 mL,上機測定。
銅精礦中存在大量的銅、鐵金屬元素及硫、硅等非金屬元素,如用硝酸(1+1)溶解樣品,只能分解出游離的氯,不分離基體,用硝酸銀滴定,測定結果偏低[4]。為了獲得較好的滴定曲線和提高測定的靈敏度,選擇堿熔法高溫焙燒半熔銅精礦試樣,分離大量的基體元素,常用的堿熔試劑有無水碳酸鈉、硝酸鉀-無水碳酸鈉、氧化鋅-無水碳酸鈉等,前兩種熔劑高溫焙燒樣品后結塊嚴重,水浸取時不容易被分散[5]。因此選用氧化鋅-無水碳酸鈉作為混合溶劑,該溶劑經高溫焙燒后不易結塊,被測物易于用水提取,分離后的基體用硝酸銀標準溶液電位滴定,曲線突躍明顯,結果穩(wěn)定。
稱取 1.00 g 基準氯化鉀加入混合溶劑中,在700~850 ℃ 的焙燒溫度下進行試驗,700~800 ℃ 下氯的熔出量最高,在750~850 ℃ 下樣品樣品燒結,不易被水浸取,因此選取 730 ℃ 為焙燒溫度。
樣品經高倍焙燒后,硫及硫化物轉化為硫酸鹽,稱取 1.00 g 樣品加入混合溶劑中,分別在 730 ℃ 下焙燒20、25、30、35 min。某公司進廠原料主要以低、粗雜銅物料為主,樣品較為復雜,所以通過試驗得出焙燒 30 min 后氯的熔出量基本恒定,確定 30 min 為焙燒時間。
分別將樣品在pH=8.0、7.0、6.0、5.0、4.0、3.0、2.0、1.0下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氯的測定結果會隨著硝酸酸度的下降,先增加后保持穩(wěn)定。在滴定前使用硝酸對溶液的酸度進行調節(jié),溶液呈弱酸性時讀數穩(wěn)定,所以控制溶液酸度在pH 3.0~5.0范圍內。
1)稱取 1 g(精確至 0.0001 g)試樣于盛有 9 g 混合溶劑的 30 mL 瓷坩堝中,并攪拌均勻;加入 1 g 混合溶劑均勻覆蓋在樣品上層,同時做空白對比(空白:稱取 10 g 混合溶劑于瓷坩堝中)。將瓷坩堝依次放入 730 ℃ 的馬弗爐中焙燒 30 min,取出冷卻。冷卻后用玻璃棒攪松試樣,將試樣倒入 100 mL 燒杯中,用 30 mL 沸水沖洗坩堝倒入 100 mL 燒杯中,攪拌均勻,隨后放在低溫電爐上加熱煮沸后取下。將燒杯內的熔融物全部倒入 100 mL 容量瓶中,用熱水洗滌燒杯,冷卻至室溫用冷水定容至刻線后搖勻。靜置 15 min 后,用中速濾紙進行干過濾。
2)準確移取 20.00 mL 二級水取4~6杯做水空白于 100 mL 滴定杯中,滴加2滴(1+1)硝酸,加入 20 mL 無水乙醇,加二級水稀釋至 60 mL。
3)準確移取 20.00 mL 空白溶液取4杯,試樣1杯或雙杯,將待測溶液置于 100 mL 滴定杯中,吹水后搖勻,加入 3 mL(1+1)硝酸,搖動至反應完全,蘸取少許液體用pH精密試紙(3.8~5.4)測試酸度,逐次滴加(1+1)硝酸調節(jié)溶液pH值為弱酸性(pH≈3.0~5.0),直至試紙變?yōu)辄S色,加入 20 mL 無水乙醇,加二級水稀釋至 60 mL。
4)用自動電位滴定儀進行等當點滴定,同時進行空白試驗(抽取3個空白各 20 mL),上機測定。
氯質量分數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V為滴定中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體積,mL;V0為空白實驗中消耗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體積,mL;V定為測定溶液的體積,mL;V1為測定溶液分取體積,mL;c為硝酸銀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M為氯離子的摩爾質量,(M=35.50)g/mol;m為試料的質量,g。
對銅精礦中不同氯含量的樣品進行測量,結果見表1。通過實驗數據得出該法測定數據穩(wěn)定可靠。
表1 精密度試驗結果
將6個樣品分別送到兩家檢測機構用離子色譜法進行分析,結果與電位滴定法比對,詳見表2。
表2 結果對比表 w(氯)/%
利用對比檢驗方法對自動電位滴定法數據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電位滴定法與離子色譜法偏差小,證明電位滴定法準確度、精密度能夠滿足生產要求。另外,此方法操作簡便、滴定速度快,重現(xiàn)性好,在實際銅冶煉生產中對銅精礦中氯離子含量更好的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