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手機和電腦用了一段時間,要卸掉一些無用的功能,以減輕本機的負荷。人除去情感因素,其他如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功能也需要及時卸掉。
第一個就是沾光的觀念。尤其與我們走得比較近的朋友升官了,發(fā)達了,總感覺好不容易押寶正確,朋友隨便關照一點不就好啦。但其實,有些人連自己的親戚發(fā)達了都要把自己的手機號碼換掉,什么意思,還不是拐彎抹角的攀附都出現(xiàn)了嘛。
人的境況不同,想法就會不同,要平衡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兩件,如果自己手上沒牌且不能互惠至少也不要給人添麻煩,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第二點就是停止抱怨。人生的許多委屈和磨難都有一定配額,完成不了,八十歲了也未必清閑。所以盡量忍耐,實在忍不了的就生吞下去慢慢消化。
在這一點上大家都一樣,發(fā)泄一下情緒沒有問題,成為習慣就不好了。
現(xiàn)在的流行語是:明事理,情緒穩(wěn),溫柔堅強我能忍。
第三種情況是不要指責。我們有時太執(zhí)著于對錯,摔了一個碗,買了一次假貨,雨季出門不帶傘,替人背鍋,碰到一個渣男,等等,尤其對待同事或家人,錯了就錯了,他們平安就好。
如今的成年人大多是冷暖自知,不是靠別人的指責修正自己的。
第四點,不要說教和指導別人的生活。人年紀大了特別有熱情奉獻的沖動,感覺這一肚子的經(jīng)驗不傳授出去就是浪費,都是為了你好。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很大,每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受教育的程度、遇到的困難都不同,包括好壞的標準也各異。致使我們也許是用汗水或者鮮血換來的經(jīng)驗教訓對別人毫無用處。少說多做會顯得比較靠譜。
第五,切忌顯擺。錦衣夜行很考驗人的功力。我又大賺了一筆,我又跟某位領導吃了頓飯,我又升遷了,等等。你想傳達出來的信息就是我很牛,或者我很努力才有今天的榮耀,可是這些與別人毫無關系啊。何況人生充滿變數(shù),凡事有漲就有跌,有優(yōu)就有劣,有坦途就會有崎嶇,任何時候寵辱不驚才是上品。
最后一點,不要什么都看不慣。它除了能佐證你老了、固化了,沒別的功效。
我就有這個毛病,感覺很多人或事不入眼,比如很多莫名其妙的罵戰(zhàn)啊,隔不了多久就搞出很多新名詞啊……其實都正常啊。
要想事事都順眼就得“會當凌絕頂”,努力了很久沒有配得上的成就只好屈尊于半山腰,上山下山那么多人當然是亂的,自己也是亂的一分子,有什么看不慣的。
人性就是這樣,那些好的品質,什么誠實樸素、真誠可靠、謙虛謹慎根本都是圣賢之風,很難做到,而好吃懶做、不勞而獲、紙醉金迷都是我們?nèi)菀追傅拿?,那么卸掉以上的那些所謂人性的自然功能,人至少可以輕盈一點兒,任何時候干凈一點兒、簡單一點兒總是好的。
【原載《華聲觀察》】
題圖 / 指責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