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杰 劉婷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了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yǎng)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lán)的天空中飄蕩,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lán)天的感恩……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人和事有很多——感恩養(yǎng)育我們的父母,感恩教育我們的老師,感恩幫助過我們的朋友,感恩一聲溫暖的問候,感恩一句善意的提醒,感恩春天的鳥鳴,感恩絢麗的夕陽,感恩生活里的每一次遇見……
賦得永久的悔
◎季羨林
為什么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并不復(fù)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guān)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紅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只待到六歲,以后兩次奔喪回家,待的時間也很短?,F(xiàn)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diǎn),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yuǎn)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赣H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yuǎn)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于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年齡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jīng)濟(jì)不能獨(dú)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shí)現(xiàn),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誓愿:一旦大學(xué)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xué)畢業(yè),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yuǎn)永遠(yuǎn)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边@話正應(yīng)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dāng)我從北平趕回濟(jì)南,又從濟(jì)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yù),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選自《賦得永久的悔》,有刪改)
◆解讀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有點(diǎn)吃的”成為當(dāng)時最大的奢望,然而“我”總能吃到各種顏色的食物,可母親卻與那些好吃的食物無緣。那是因?yàn)榍趧跇銓?shí)的母親總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這是作者一輩子感恩不盡的深情??僧?dāng)作者還沒能力感恩母親的時候,母親就永遠(yuǎn)地離開了,這成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恨。所以,我們不僅要懂得感恩,更要及時感恩。
感恩純凈
◎林清玄
黃昏時分,陽光的金粉一束束從葉梢間穿過,落在滿地的小草上,有時目光隨陽光移動,還可以看到酢醬草新開的紫色小花,嫩黃色的小蛺蝶在花上飛舞,如果我們用畫框框住,就是印象派中最美麗的光影了。
可惜有很多人在都市生活了一輩子,總是匆忙地走來走去,從來沒有看過這種美——陽光照耀在樹林間。
回望我所居的城市,這座平常使我因煩厭而去尋找細(xì)部之美的城,當(dāng)時竟陪我跨越塵沙,照見了一些真實(shí)的大塊的面目。
那一天,我在山頂上坐到輝煌的燈火為城市戴著光環(huán)才下山,下山時還感覺到美正一分一分地升起。
我們?nèi)绻芑氐阶晕倚撵`真正的明凈,就能拂拭蒙塵的外表,接近更美麗單純的內(nèi)里。面對自己是這樣,面對一座城市時不也是這樣嗎?
清晨時分,我們在路上遇到全然陌生的人,互相點(diǎn)頭微笑,那時,我們的心是多么清明溫情呀!我們的明凈可以洗清互相的冷漠與污染,同時也可以洗滌整個城市。星星與路燈都放著光明,簇?fù)砦覀兦靶小>拖裼幸惶?,我在仁愛路的菩提樹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紅螞蟻的窩,它們緩緩在春天的菩提枝椏上蠕動,充滿了生命清新的力量,正伸出觸角迎接經(jīng)過漫長陰雨之后都市的新春。
每個黃昏,我散完步歸家的時候,就懷著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發(fā),說一些贊美與感激的話。感恩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警醒不至于墮落;感恩這都市的污染,使我們有追求明凈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無知的花樹,使我們深刻的認(rèn)清自我。
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為有情的人,使我們能憑藉情的溫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亂、或骯臟、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聽完感恩與贊美,夕陽就點(diǎn)點(diǎn)頭,躲到群山之背面,只留下滿天羞紅的雙頰。
(選自《林清玄經(jīng)典散文》)
◆解讀
哲學(xué)家尼采曾說過:“感恩即靈魂上的健康。”讓塵世變得溫暖的,讓心靈變得純凈的,莫過于感恩之情。溫潤如玉的文字充滿對塵世萬物、宇宙生靈的溫情與感念?!跋﹃枴薄靶⊥惖贝碇匀幻谰?,“小紅螞蟻的窩”“星星與路燈”意味著生命的活力與溫情,“人世的缺憾”“都市的污染”“無知的花樹”指不盡如人意的世事。對于這一切,作者都心懷感恩。這顆心因體貼萬物,而變得明凈純澈。
感謝這一年的每一天
◎張曉風(fēng)
我深愛“謝謝”這兩個字,這是人類共有的最美麗的語言。
凡不肯說“謝謝”的人,是一個驕傲冷漠的人,他覺得在這個世界過的是“銀貨兩訖”的日子。他是工商業(yè)社會的產(chǎn)物,他覺得他不欠誰,不求誰,他所擁有的東西都是他該得的,所以他不需要向誰說“謝謝”。
但我知道,我并不“該”得什么,我曾赤手空拳來到這個世界,沒有人“該”愛我,沒有人“該”養(yǎng)我,沒有人“該”為我廢寢忘食。我也許繳了學(xué)費(fèi),但老師那份關(guān)懷器重是我買得到的嗎?我也許付了米錢,但農(nóng)民的辛勞豈是我那一點(diǎn)錢報答得了的?
在這個茫茫的宇宙中,我們究竟付出了什么而這樣理直氣壯地坐享一切呢?我們曾購買過“生之入場券”嗎?我們曾預(yù)定過陽光、函購過月色嗎?對于我們每一秒鐘都在享用的空氣,我們自始至終曾納過稅嗎?我們曾喝過多少水?那是出于誰的布施?
然而我們不肯說“謝謝”。
如果花香要付錢,如果無邊的年年換新的草原和地毯等價,如果喜馬拉雅山和假山一樣計石塊算錢的話,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的遺產(chǎn)夠付嗎?如果以金錢來計,一個人要獻(xiàn)上多少錢,才有資格去觀賞令人感動泣下的一個新生嬰兒發(fā)亮的眼睛和揮舞的小手呢?
然而我們不肯說“謝謝”。
中國人的謙遜,總喜歡說“謬賞”“錯愛”,英文里卻喜歡說“相信我,我不會使你失望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更能接受的是前一種態(tài)度,當(dāng)有人贊美我或欣賞我時,我心里會暗暗慚愧,我會想:“不!不!我不像你說的那么好,你喜歡我的作品,只能解釋為一種緣分,一種錯愛。古今中外,可欣賞、可膜拜的作品有多少,而你獨(dú)鐘于我,這就使我感激萬端。”
我的心在感激時降得更卑微、更低,像一片深陷的湖泊,我因而承受了更多的雨露。
讓我們從心底說一聲:“謝謝!”——對我們曾身受其惠的人,對我們曾身受其惠的天。
(選自《張曉風(fēng)散文集》)
◆解讀
心懷感恩的人體貼豁達(dá),會對“我們曾身受其惠的人”由衷地說聲“謝謝”;心懷感恩的人謙遜慈悲,會對“我們曾身受其惠的天”由衷地說聲“謝謝”。作者反復(fù)渲染,欲揚(yáng)先抑,用一串串追問指出我們對自然美、生活美“不肯說謝謝”的驕傲。而事實(shí)上,只有對“人”、對“天”懷有感激,才能承受更多生命的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