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飛
妙文品評
唯有牢記初心,方能踔厲奮發(fā)
◎汪思詠
行于世間,時間永不停步,而各種紀念日也不會消失。紀念日承載著歷史,亦攜著初心。唯有牢記初心,方能踔厲奮發(fā),圓夢于新時代。(開篇對材料進行詮釋,提出觀點。)
相生相伴,相談相守,紀念日之于個人是涓涓細流,滌蕩我們的靈魂,激勵我們成長。孩子呱呱墜地時,這一日便為生日,這一日是父母銘記心間的紀念日,這一日也是我們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紀念日。生日,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日期,更是一個人帶著初心成長的標志,每逢生日這一天,我們會收到來自父母的生日蛋糕,我們會收到來自朋友的生日祝福,我們會收到精美的禮物。(運用一組排比句,突出強調(diào)生日這一紀念日的特殊性,句式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生日這一天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紀念日,因為它隆重的儀式感,讓我們學會享受愛、領悟愛、分享愛;因為它相聚的氛圍感,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憧憬。我們的人生因為擁有珍貴的生日紀念日而變得溫馨,茁壯成長。(分論點放在段首,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緊扣中心論點,采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將紀念日形象化。)
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紀念日之于國家是星星之火,是前進的初心,點燃我們的斗志,踔厲我們奮發(fā)?!耙允窞殍b,可以知興替?!?937年12月13日,發(fā)生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日本軍國主義屠戮我們?nèi)f同胞;1941年6月5日,又發(fā)生了重慶“大隧道”慘案,日本飛機轟炸重慶市大隧道,造成無辜百姓死傷無數(shù)。這一段段歷史不能遺忘,由此設立的紀念日,就是要讓我們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要想發(fā)展必要自立自強。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譜寫了中國歷史上最絢麗的華章。1950年,中國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重要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在戰(zhàn)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戰(zhàn)爭的勝利前赴后繼,終于贏來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舉例論證,示例典型,富有說服力。)紀念日不僅讓我們牢記歷史教訓、不忘初心,也激勵著我們要更加努力地謀求發(fā)展。(分論點結論句,語言精練,扣準總論點。)
涅槃重生,跨越再跨越,紀念日之于未來是浩浩長空,勉勵我們不忘發(fā)展的初心,引導我們拼搏。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開始了中華民族駛向星辰大海的征途;2022年4月16號,神舟十三號三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運用了同類事例推理說理,分析入木三分。)無數(shù)的紀念日見證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秉持初心篤行拼搏,勇攀高峰。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勇?lián)厝危蔀閲畻澚?,力求?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紀念日,最終創(chuàng)造出“當驚世界殊”的跨越。(巧妙化用毛澤東詩句,增加文采。)
朋友們,春風又綠神州,華夏再沐朝陽。紀念日不僅是簡單的日期,而且是歷史厚重的注腳,它會不斷提醒我們要帶著初心奔向遠方。讓紀念日因我們而精彩,讓紀念日因我們而被銘記。(結尾總結上文,首尾呼應,文脈相承,升華主題。)
【湖北鄂南高級中學】
技法提純
1.整體把握材料,篩選出材料中的“關鍵詞”。材料中的關鍵詞之一——“紀念日”,即我們的過往、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功績。它時刻提醒著我們要不斷地關注、銘記這些日子,發(fā)現(xiàn)自己,找尋自己,確定自己的內(nèi)心和愿景。關鍵詞之二——“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銘記歷史,不忘初心”……行走千里萬里,都不要忘記來時之路,行至何處,都不要忘記再問夢想。不論是小到寫自己的初心,還是大到寫黨和國家的初心,都需闡明堅守初心的重要性。
2.重視開頭,巧聯(lián)材料提出觀點。開門見山是議論文開頭常用的手法,作者將論點旗幟鮮明地亮在最前面,能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這種開頭的好處在于能使讀者迅速把握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快速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例文開頭一段引入材料,在對材料內(nèi)容簡單闡釋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3.選取典型的素材進行論證。作文主體部分旁征博引,引用大量典型素材,使作文出彩。這種“引用意識”值得肯定。在任務驅動型新材料作文中,積極尋找與材料相關的素材,可以收獲舉一反三和點石成金之妙。
4.結尾觀照,照應開頭。結尾巧妙照應開頭,首尾圓合,使作文讀來氣韻流暢,既有視覺上的和諧對稱,又有思維上的起承轉合,嚴密周全。結尾用呼告的方式,呼吁青年應該牢記“紀念日”,并賦予“紀念日”新的內(nèi)涵。
課后練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孟子》中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币馑际且粋€人只有對某些事情舍棄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為?!斗N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的種樹之道,既需有為之舉,又含無為之妙。
作為擔當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結合材料,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首先,解讀材料。《孟子》中的這句話,“無為”理解為“對某些事情舍棄不干”,“有為”理解成“有所作為”?!皩δ承┦虑樯釛壊桓伞?,需要我們深思,舍棄不干,一定是不利的事情。于個人來說,如追名逐利、貪污腐敗、同流合污、“躺平”“擺爛”等;于社會發(fā)展和國家發(fā)展來說,如叛國賣國、橫征暴斂、破壞和平、忽視民意等。在理解不同層面的“無為”后,還要明確“無為”和“有為”二者的關系——“無為”成就了“有為”。
“《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的種樹之道,既需有為之舉,又含無為之妙?!辈牧贤ㄟ^表并列關系的“既……又……”強調(diào)了“有為”“無為”的作用。結合《種樹郭橐駝傳》一文可知,“有為”表現(xiàn)在“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無為”表現(xiàn)在“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由種樹可以看出,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由此及彼,由淺入深,“有為”“無為”應當上升到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方面。
其次,正確立意。兩則材料都提到“無為”“有為”。二者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寫作時應兼顧二者,理清關系,增強作文的思辨性。如“無為”成就“有為”人生,“無為”“有為”并舉,開啟智慧之門等。
最后,明確事項。第一,“無為”是寫作的難點、重點和亮點;第二,要重視“作為擔當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這一句,寫作時要謹記“新時代青年”這一特定身份,銘記“擔當復興大任”的社會責任,由人及己,結合時代背景,寫出擔當。
【許蘭蘭/供稿】
(同學們,請將你的作文投寄給我們。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號郵政信箱;郵箱:gzblzwzk@163.com,我們將擇優(yōu)刊登,快來投稿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