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峰
二點委夜蛾是夏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隨著小麥機械收割和秸稈還田面積逐年擴大,其為害呈不斷加重之勢,對此農戶必須高度重視,及早采取綜合性防治技術措施。
一、為害特點和發(fā)生規(guī)律
(一)為害特點
二點委夜蛾成蟲有趨光性,一般晝伏夜出,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其為害高峰時期。其卵多散產于玉米苗基部及附近的土壤中,卵期為3~5 d,1只雌成蟲1次可產卵300~2000頭。幼蟲畏光且有假死性,身體受到觸動往往蜷縮呈“C”狀。二點委夜蛾幼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侵害夏播玉米幼苗,因此,6月底至7月初是施藥防治該蟲的最佳時期。二點委夜蛾幼蟲自幼苗的莖基部鉆蛀至莖心后再向上取食,形成圓形或橢圓形孔洞,若鉆蛀較深可切斷生長點導致心葉失水萎蔫,從而形成枯心;嚴重時可將玉米苗蛀斷導致死亡,也可蛀食玉米氣生根系而致其傾斜或側倒。
二點委夜蛾幼蟲一般在玉米根部周圍還田后的小麥秸稈下或2~5 cm的表土層為害,少則1株有蟲1~5頭,多則1株有蟲20頭以上。在玉米3~5葉期時蛀食玉米的莖基部可形成3~4 mm的橢圓形或圓形孔道,可導致玉米苗心葉萎蔫枯死;當玉米苗葉齡至8~10片葉時,又咬食其主根和次生根,可導致玉米苗倒伏甚至枯死。地老虎大齡幼蟲直接咬斷玉米幼苗基部,二點委夜蛾是在莖內咬食形成孔洞,這是甄別二者為害的重要特征。
(二)發(fā)生規(guī)律
二點委夜蛾成蟲及幼蟲都喜歡潮濕隱蔽的環(huán)境,近年大面積的小麥秸稈還田,導致麥秸、麥糠在田間存留量較大,為其棲息活動提供了適宜條件。調研發(fā)現(xiàn),二點委夜蛾在田間的分布與麥秸和麥糠的覆蓋密度、厚度、高度呈正相關。麥秸、麥糠較多的地塊該蟲較多,即便是同一塊玉米田,麥秸、麥糠沒有覆蓋的地方一般沒有該蟲為害,麥秸、麥糠密度大的地方該蟲為害較重。玉米播種后如果出現(xiàn)持續(xù)的小雨天氣,土壤濕度較大,有利于其成蟲和幼蟲的發(fā)生及卵孵化,蟲害發(fā)生往往也較重。
玉米苗期與二點委夜蛾幼蟲為害期吻合度較好,小麥收獲期與二點委夜蛾成蟲高峰期比較接近,小麥秸稈還田率較高和二點委夜蛾成蟲田間產卵環(huán)境條件較好的年份,該蟲一般偏重發(fā)生;玉米播種前后降水量偏大,對該蟲的發(fā)生有利,但如果出現(xiàn)持續(xù)數(shù)日35℃左右的高溫天氣,則對其產卵、卵孵化和幼蟲的發(fā)育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二、綜合高效防治技術
(一)預防措施
破壞適宜二點委夜蛾棲息和為害的環(huán)境條件是防止和減輕其為害的基礎工作,對于往年二點委夜蛾發(fā)生為害較重的地塊,于麥收或播種后要及時把麥秸、麥糠清理出田外,以保證玉米苗基部周圍的土壤裸露,不能有秸稈和麥糠覆蓋,不能讓其有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對于該蟲為害十分嚴重的地塊,建議采用機械滅茬的方式,最好于麥收后使用滅茬機或淺旋耕滅茬后再播種玉米。
(二)農業(yè)防治措施
農業(yè)防治建議采取適當調整玉米播種期、對冬閑田進行深耕翻、旋耕滅茬、粉碎小麥秸稈和清除播種行的麥秸麥糠等措施,減輕或避免玉米苗期受害。
(三)物理防治技術
利用二點委夜蛾成蟲趨光和晝伏夜出的特點,于麥收開始到玉米6葉前利用殺蟲燈(每2~3 hm2設置1盞燈)對二點委夜蛾成蟲進行誘殺,配合利用性誘捕器、糖醋液等,可以顯著減少夏玉米田間落卵量,降低蟲源基數(shù),減輕為害。
(四)化學防治技術
早防早控,如果百株玉米苗蟲量6頭、被害株率達3%即達防治標準,必須立即施藥。二點委夜蛾幼蟲3齡前防治效果最好,建議采用以下方法:
1.毒餌法。每667 m2用4~5 kg炒香的麥麩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餅與48%毒死蜱乳油500 g拌成毒餌,于黃昏時順玉米壟撒于苗邊;或用48%毒死蜱乳油200 mL、30%毒·辛微囊懸浮劑250 mL、90%敵百蟲晶體250 g兌水適量拌入5 kg炒香的麥麩再加1.5 kg的碎青草或菜葉制成毒餌(具體兌水量以用手攥麥麩可成團、但以不往下滴水為宜),將毒餌于黃昏時撒布于距玉米苗莖基部約5 cm處,每株一小撮即可,重點撒布在麥秸、麥糠等較多的玉米苗附近。但要注意毒餌不可接觸玉米苗。
2.毒土法。每667 m2用80%敵敵畏乳油300~500 mL
拌25 kg細碎干土,于清晨順壟撒于玉米苗邊。
3.灌藥法。隨水灌藥,每667 m2用48%毒死蜱乳油1 kg,灌溉時隨水沖入田中。
對大齡二點委夜蛾幼蟲發(fā)生地塊可局部施藥滅殺,由于常規(guī)的噴霧防治方式很難奏效,可選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等,將噴霧器噴頭擰下,使藥液逐株順莖滴注,藥液量要充足,以保證藥液能滲到玉米根系周圍害蟲藏匿的地方。也可在玉米6葉期前,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酰胺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藥劑噴淋根莖部。
(責任編輯?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