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為驗證土壤調理劑對小麥的作用,湯陰縣農業(yè)農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安排了土壤調理劑試驗,對小麥的成產因素、產量及經濟效益進行分析驗證,從而為農民朋友施肥提供指導。
一、 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1.試驗作物為小麥,供試品種為當地常用品種百農207。各試驗小區(qū)品種保持一致,選用的種子純度高、籽粒大小一致,嚴格去除病粒、雜粒、秕粒、小粒及不完整籽粒。試驗各小區(qū)要滅茬播種,采用機播或人工擺播等方式。播種后墑情不足應立即澆水,確保苗全、苗齊。試驗小區(qū)定苗后的密度應保持一致。
2.參試土壤調理劑為成都新朝陽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免申耕”牌土壤調理劑,規(guī)格為每袋1 kg。
3.試驗其他用肥品種。氮肥選用安陽化學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含氮(N)46.3%的尿素,磷肥選用衛(wèi)輝市豫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含磷(P2O5)12%的過磷酸鈣,鉀肥選用俄羅斯生產的含鉀(K2SO4)50%的進口硫酸鉀。
4.供試地塊基本情況。試驗于2020年10月安排在湯陰縣韓莊鎮(zhèn)北張賈村閆大平的大田內。 試驗地遠離村莊、道路、溝渠等,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供試土壤為褐土,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為玉米,每667 m2產量為550 kg。詳細情況見表1。
(二)試驗方法
試驗設5個處理,無重復,各處理隨機排列,小區(qū)面積30 m2。小區(qū)之間設埂,區(qū)組間1 m走道,試驗地周圍1 m保護行。布置見圖1。
施肥方法采用開溝條施覆土,具體施肥情況見表2、表3。施肥時應力求均勻,由1人完成,避免造成施肥不均。
二、 結果與分析
(一) 不同處理對小麥成產因素的影響
試驗對5個處理的小麥出苗期、分蘗期、返青期、拔節(jié)期、開花期、成熟期等生育期進行比較。由下頁表4可知,土壤調理劑對小麥生育期無影響。
試驗調查并記載了小麥株高、1 m雙行數、穗長、穗粒數等,對千粒質量、畝穗數、穗粒數、小區(qū)產量及每667 m2產量等成產因素進行了分析比較,得出結論:土壤調理劑改善了小麥成產因素。從下頁表5可知: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較處理1平均穗粒數分別增加 0.9、0.6、1.8、1.1,平均千粒質量分別增加0.9 g、0.8 g、1.4 g、1.1 g。說明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小麥土壤調理劑及氮肥、磷肥、鉀肥合理配比施用能夠提高小麥的穗粒數和千粒質量。
(二) 不同處理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試驗對5個處理的小麥樣點產量、折合每667 m2產量進行了對比。由表6可以看出: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較處理1平均每667 m2增產分別為34.3 kg、24.9 g、61.09 kg、42.69 kg,增產率分別為7.33%、5.32%、13.05%、9.12%;處理3較處理2每667 m2減產為9.4 kg,處理4、處理5較處理2每667 m2增產分別為26.79 kg、8.39 kg,處理3較處理2每667 m2減產率為1.87%,處理4、處理5較處理2每667 m2增產率分別為5.33%、1.67%。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說明土壤調理劑及氮肥、磷肥、鉀肥合理配比施用能夠提高小麥的產量。
(三)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7可知,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的凈收入比處理1分別增加55.92元、40.26元、70.21元、36.05元;處理4、處理5比處理1產投比分別 減少0.057、0.096(處理2、處理3分別比處理1增加產投比為0.04、0.096)。由表8可知,在常規(guī)施肥的基礎上,土壤調理劑及氮肥、磷肥、鉀肥合理施用能夠提高小麥的凈收入。
三、 結論
土壤調理劑及氮肥、磷肥、鉀肥合理配比施用能夠提高小麥的穗粒數和千粒質量,土壤調理劑及氮肥、磷肥、鉀肥合理配比施用能夠提高小麥的產量,土壤調理劑(每667 m2用量1~2 kg)及氮肥、磷肥、鉀肥合理配比施用能夠提高小麥的凈收入。
(責任編輯?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