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萍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增設了習作單元。習作單元,顧名思義,強調(diào)習作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新型的單元,它與其他普通單元的教學方法肯定存在著差異。針對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教師如果還是采用以前的教學方法,顯然是不合適的。那么,對于這類課文,我們教師該如何進行教學呢?筆者以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一組》一課中的《摔跤》教學片段為例,談談自己的想法。
【課堂記錄】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小嘎子與胖墩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機靈、敏捷、爭強好勝、力大、沉穩(wěn)。
師:咱們的新朋友真是個性鮮明,那么文章又是怎么把他們的性格寫出來的呢?請你再讀課文,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點,做好標注,試著把它們讀好。
生:我從“兩人把‘槍和‘鞭放在門墩兒上,各自虎勢兒一站,公雞鹐架似的對起陣來”這句話感受到他們兩人爭強好勝,特別是“虎勢兒一站”這個詞。
師:“虎勢兒一站”是怎樣的神情呢?(出示圖片)
生:就是你盯著我,我盯著你,各不相讓。
生:兩人氣勢洶洶,要一決勝負。
師:這個詞將這兩個人物爭強好勝的性格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來了。
生:我從“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zhuǎn)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這句話看出小嘎子動作敏捷,很有心計。
……
接下來,教師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師:文中小嘎子和胖墩兒的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好像他們就在我們的面前你爭我奪。你覺得課文是怎樣把這兩個人物寫活的?
生: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把人物寫活的。
師:在以后的習作中,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寫作方法,讓我們筆下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
【透視分析】
上述案例中呈現(xiàn)的可能是我們很多教師的教學過程,主要通過讓學生圈畫關(guān)鍵詞句來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到這一步就算目標已經(jīng)達成。之前,在人教版教材中《摔跤》一文出現(xiàn)在普通單元。如今,教材改版,將這一課放在了新增的習作單元。為此,我們的教學思路必須調(diào)整。
1.宏觀教材,梳理習作教學體系
教材的編排具有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有整體的教材觀,梳理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體系,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在習作教學中有的放矢。五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內(nèi)容是寫一個人。那么,小學階段,教材中有關(guān)寫人的習作是如何分布的?要求又是怎樣的呢?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從三年級開始安排了六次寫人的習作專題。由中年級的學習從外貌、性格、愛好等多個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到五年級的結(jié)合具體事例,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六年級還要求學生捕捉典型事例中的具體場景來描寫一個人。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人物描寫一組》中《摔跤》這篇文章,作家主要通過細致的動作描寫,具體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其編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抓住關(guān)鍵詞句,總結(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并能在習作中加以運用。
前面的案例中,教師只把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作為教學的核心,雖然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卻忽視了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的能力的訓練。這樣的教學,將閱讀與寫作完全割裂開了,學生僅僅停留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
2.微觀學情,突破習作教學難點
對教材進行透徹深入的解讀是上好課的第一步。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還要關(guān)注學情,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為學習起點,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閱讀了大量的以寫人為主的文章,如三年級上冊的《手術(shù)臺就是陣地》、三年級下冊的《剃頭大師》、四年級上冊的《梅蘭芳蓄須》、四年級下冊的《黃繼光》、五年級上冊的《將相和》等。學生對于描寫人物的方法已經(jīng)不再陌生,也寫過這類寫人的文章,但是卻不能將描寫人物的方法靈活地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人物形象不夠豐滿,性格特點不夠鮮明。
前面案例中,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把握住學生的學習難點,只注重分析文本,卻沒有讓學生經(jīng)歷從閱讀走向表達的過程,練學生之所需。因而,學生在課堂上可以侃侃而談,但是在寫作中還是沒有多大的提升。
【思考與改進】
習作單元是以培養(yǎng)習作能力為核心編排的。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與其他單元不同,其直接指向表達,強調(diào)從閱讀中學表達,讓學生將課內(nèi)習得的語言,在動筆實踐中加以運用。但語言的習得是一個長期積累并實踐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地模仿和反復地實踐,學生才能學會運用。因而,在教學這個單元時,教師更要注重讀寫結(jié)合,設計一些語言實踐活動,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如下是一位老師根據(jù)教材與學生的學情,增加了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片段(一)
師:小嘎子雖然機靈好勝,但終究敵不過力大如牛的小胖墩兒,以你對他的了解,他會就此罷休嗎?那他會怎么做呢?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引出第二次摔跤)
師:是呀,接下來還有第二次摔跤呢!請大家快速默讀材料,根據(jù)小嘎子的性格特點,在括號里填上不同的動詞,填完以后在組內(nèi)交流修改,并推薦填得最好的同學來匯報。
接下來學生自讀材料,填寫交流,教師巡回指導。在交流匯報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這樣填的理由,并請其他同學來交流不同的填法,分別說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課件演示原著中的動詞。學生都能抓住人物特征,動作描寫比較恰當。
教學片段(二)
師:動作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好方法之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通過動作描寫來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經(jīng)典片段,我們一起來欣賞。
學生拿出閱讀材料:選自我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李逵殺虎的片段和選自外國名著《老人與?!分欣先瞬遏~的片段。
師:請認真讀這兩個片段,圈出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詞句,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生:“李逵殺虎”的片段,我從“掣”“戳”“送”這幾個動詞感受到李逵的勇猛,從“不慌不忙”這個詞語感受到李逵的鎮(zhèn)定冷靜。
……
師:這兩個片段中,兩位主人公都與動物展開了較量,他們的性格特點中都有“勇”,他們的“勇”有什么不同嗎?
生:李逵的“勇”體現(xiàn)了他的勇猛與豪放;圣地亞哥的“勇”表現(xiàn)了他的智慧。
師:的確如此,人物的動作要體現(xiàn)性格特點,也要符合他們所處的情境,這樣才能用得貼切自然。
教學片段(三)
師:今天有一位新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就是鼠小弟斯圖亞特,個子小小的它卻在帆船比賽中憑借智慧和勇氣為哥哥拿下了冠軍。請仔細觀看電影片段,特別要關(guān)注它的動作,然后將這個片段寫下來。
學生自由寫作,教師巡回指導。集體交流。
師總結(jié):動作描寫能讓人物形象豐滿真實,起到畫龍點睛之效。今天,我們的學習和寫作是一個起點,相信以后在大家的筆下一定能創(chuàng)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透視分析】
1.鏈接相關(guān)文本,模仿寫作方法
教學中,教師僅僅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本表達的內(nèi)涵,這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更應注重文本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感受其精妙之處,提高學生的審美品鑒能力,并結(jié)合文本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這樣才能學以致用。《摔跤》一課,教師在學生初步感受動作描寫對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作用之后,在教學片段(一)中,鏈接了小嘎子與胖墩兒第二次比賽摔跤的場景。這個場景是課文內(nèi)容的延伸。教師善于運用這個與課文緊密聯(lián)系的資源,讓學生借助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仔細揣摩人物當時的動作并試著模仿填寫,給學生搭建了一個由課內(nèi)走向課外、由閱讀轉(zhuǎn)向表達的平臺。學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呈現(xiàn)原著中的內(nèi)容,與之比照。這樣有針對性的語言實踐,既提升了學生準確運用動詞的能力,又讓學生對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這種表達方法,有了更深層次的領(lǐng)悟。
2.拓展閱讀材料,比較寫作方法
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只是學生學習表達的一個文本。在教學時,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挖掘與文本有關(guān)的閱讀材料,拓寬學習的廣度與深度,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片段(二)中,教師拓展了閱讀材料,引入了同一種寫作手法的兩篇文章:一篇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李逵殺虎的片段,一篇是外國名著《老人與海》中老人捕魚的片段。這兩個片段都是通過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勇敢的品質(zhì),但是略有不同。教師讓學生品讀人物的動作描寫,體會動作描寫的精彩之處,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領(lǐng)悟這兩個片段在表達方法上的大同小異,使學生明白人物的動作要體現(xiàn)性格特點,也要符合他們所處的情境。這樣的對比性拓展,既豐富了語言學習材料,又有利于學生對語言表達與作者情感的深層理解。
3.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運用寫作方法
語言的教學,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學會表達、樂于表達,這就需要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有感而發(fā)。因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就能使學生進入情動辭發(fā)的狀態(tài)。
在教學片段(三)中,教師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精靈鼠小弟》這一影片,播放鼠小弟斯圖亞特在帆船比賽中憑借智慧和勇氣為哥哥拿下冠軍這一片段,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暫時變成了該情境中的主人公“鼠小弟”,與它同呼吸共命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結(jié)合本課的教學重點,提醒學生關(guān)注鼠小弟的動作,觀看完,讓學生用筆記錄下來。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感同身受,因而寫作欲望強烈;再加上教師有意識地指導,讓學生聚焦主人公的動作,使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tài)。這種遷移式的表達,實現(xiàn)了語言內(nèi)化運用,將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當然,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guān)注細節(jié),關(guān)注當時的環(huán)境,展開想象,會用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還會將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融入進去,使寫作指導更有效。
總之,在教學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時,教師要改變以前那種重分析輕實踐的教學方式,改變只教單篇課文的單一模式。教師要有教材觀,梳理習作教學體系;要有學生觀,關(guān)注學情,突破習作教學難點。在教學時,以課文為載體,鏈接相關(guān)內(nèi)容,拓展閱讀材料,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讓學生在模仿、對比、運用中習得語言。當然,教學的方式有很多,教師要研讀教材,結(jié)合文本,善于挖掘開發(fā)材料,設計有效的實踐活動,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曾樂平.把握編寫意圖 搭建習作支架 提升教學效率——以習作“小小‘動物園”教學為例[J].小學語文教學(人物),2022(4).
[2]李葆春.用好教材,研讀是根本——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課堂實踐與思考[J].湖南教育(B版),2019(38).
[3]黨玉萍.讓寫作不再令學生懼怕——有感于小學作文教學[J].教書育人,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