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榆木
“怎么讓800 公斤重的牛過承重700 公斤的橋?”這是網(wǎng)傳華為的一道面試題。在不少人看來,這個問題全然不能體現(xiàn)技術能力,充其量是一個腦筋急轉彎。如果一個人業(yè)務能力不行,只因多看了些腦筋急轉彎,能夠順利答出這道面試題,那應不應該錄用這個人?如果不能錄用,這道題設計出來又有什么意義?
先講一段我自己面試的經(jīng)歷。
我應聘過一家企業(yè)。第一輪面試是技術面試,通過后我和其他幾人一起進到第二輪。第二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么一個問題:“你愿意和一只大象大小的鴿子戰(zhàn)斗,還是和50 只鴿子大小的大象戰(zhàn)斗?”我們幾個人面面相覷,憑著感覺各自作答,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結果我們當中有人被錄用,有人被刷,至于為什么你行我不行,彼此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由此我得出結論,出這種問題的公司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面試官水平不行,不清楚想要什么樣的人;二是公司不缺人,靠這種主觀隨緣題刷人。
后來又有一次面試,同樣遇到了這種問題:“你被變成一個硬幣放入攪拌機。攪拌機很快要攪動,這時你有什么想法?”
這次有個應聘者,給出了和所有人完全不同的答案。他先問,所謂“變成硬幣”是變成硬幣大小的人,還是就是硬幣。然后他說自己考慮第二個可能,攪拌器不足以破壞硬幣,因此他被丟進攪拌器后,不會想自己的安危,而是會考慮攪拌器的刀片使用什么材質才能避免壞掉。他認為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因為現(xiàn)實中的確有很多熊孩子閑著沒事把一些異物丟到攪拌器里。接著他往自己專業(yè)上靠攏,分析了一些材料的優(yōu)劣性,并給出了選擇的建議。
他在那兒說得一本正經(jīng),我們則是差點笑出聲。面試結束后我還打趣他說:“面試官都沒你想得多。”他看了我一眼說:“面試官想到哪一層,跟我有什么關系?”他后來有沒有被錄用,我不得而知,但回頭想了想,至少在這個問題上,他比我高明不少。
一道看似荒誕的面試題,你覺得是腦筋急轉彎,那就只能是腦筋急轉彎??僧斈愣觅x予其意義時,這也能成為你脫穎而出的臺階。
回到華為那道面試題,還真有網(wǎng)友本著專業(yè)的態(tài)度進行解答。
他把這題看作是考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他將問題里的要素簡化為商業(yè)模型,其中牛的質量是產(chǎn)品價格,橋的承載量是用戶購買力,因此牛過橋問題便是一個購買力不夠承載產(chǎn)品價格的問題。接著他針對這個問題,援引一些現(xiàn)實的案例,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隨后就有許多人跟當時的我一樣起哄,說你這是過度理解,出題人根本沒想過你說的這些。但我想說,如果一個人能給出這樣的專業(yè)回答,不管面試官的初衷是什么,哪怕最終沒有提出讓牛過橋的方法,也足以博得企業(yè)的青睞。
現(xiàn)實中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市場,永遠不像面試中一問一答那樣能線性思維。很多時候,業(yè)務能力只是方案實施的基礎,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才是決定性的力量。
大家應該都聽過牛頓的一句話:“把復雜的東西做簡單了,可以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但其實還有前半句:“把簡單的東西做復雜了,可以發(fā)現(xiàn)新領域。”一件事不管多簡單,只要你愿意認真挖掘,永遠能找到成就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