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匠心之城 編輯:山湖
“獨居老人”這個詞往往叫人聯想到凄慘和無助,但這在朱奶奶身上是不存在的。她是個超級網迷,大家所熟知的互聯網平臺,她基本上都有賬號。看新聞、發(fā)評論、看視頻、購物、游戲……沒她不會整的活兒,如果有,她立馬去學。
都說熬夜是年輕人的專屬,但朱奶奶可謂是熬夜大軍中最猛的那一種,熬夜干嘛呢?看球。在簡介里,她稱自己為“40年的女排迷”,她粉上女排的那會兒,郎平還只是普通球員,多年來一場場精彩球賽她如數家珍,只要有我們國家的比賽,她再晚都要看??吹骄W友給運動員起外號,她立馬留言怒懟:“你少說幾句,你為什么一天到晚攻擊別人,你到底是要賺多少流量?”
除了排球,她也是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的忠實粉,特別重要的比賽,她連對手和比分都記得清清楚楚。
為了大腦不退化,朱奶奶在平板上下了個APP,專門做數獨。從菜鳥到大師級,她只用了不到半年,這學習能力,分分鐘讓我跪了。因為過分硬核,朱奶奶的視頻火了。這位寶藏奶奶,就是朱錦沁。
朱奶奶的大半輩子都在跟鼠疫打交道。
從普通的研究員到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她和她的團隊為我國的鼠疫防治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朱奶奶身上有著那一代人所共有的苦難與卓絕,光榮與夢想。
1938年,朱錦沁出生于上海松江。父親一輩子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yè)東奔西走,一家人也隨著他顛沛流離。17歲那年,父親被安排去支援大西北,她跟隨家人定居青海,這里也成為了她的第二故鄉(xiāng)。
1957年,朱錦沁以青海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系,因為成績十分優(yōu)秀,老師們都希望她能留在北京,但她放棄了北京優(yōu)異的條件,堅決回到青海,她說:“青海是我的家,我要回家?!?/p>
回到青海的朱錦沁做起了鼠疫防治工作,雖早有心理準備,但條件的艱苦還是大大超過了她的預期。所謂的國家實驗室,不過是幾個矮小的平房,連自來水都沒有,做實驗用的水,全靠她和同事們去大老遠的地方挑。
初來乍到時,同事都說她是“上海來的嬌小姐”,吃不了苦,但沒過多久大家就驚嘆于這個“嬌小姐”的生猛。男同志會騎馬,她也能。做研究的檔子里,她會跟大家一起騎著馬去給藏民看病,帳房跟行軍床都是自己帶,自己搭。因為缺少實驗樣本,她還曾去到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區(qū),把死人的尸體挖出來做解剖。
那個年代,鼠疫防治工作是屬于國家保密的,就連丈夫都只知道她要么待在實驗室,要么外出,并不知道她具體做啥。這注定是一條危險且孤獨的道路,再辛苦也只能自己消解。
30多年,生死線上過,朱錦沁沒有一天松懈。曾經,鼠疫是動輒讓數百萬人喪命的瘟疫之一,如今,它的年發(fā)病和死亡數已經接近為零。沒有他們的付出,咱們現在大概率還是會談鼠疫色變。
當鼠疫防治已不再保密,很多朋友都勸她寫本自傳,聊聊瘋狂的那些年,朱錦沁只用“懶筆頭”為由給推脫了。如今,她在視頻里聊聊這些,只因女兒說“我們都想聽故事”。人到了這個歲數,脆弱得很,給子女留下些回憶,也不賴。
朱奶奶一生忙碌,老了也不消停,用她的話說:“以前拼命工作,現在盡管閑事”。
2020年,朱奶奶的老伴兒突然去世了,兒女都想把她接過去同住,但她卻主動選擇了獨居。一來,她不想影響兒女的正常生活,二來,她也能放飛自我。
話說,朱奶奶的一天真是忙碌。每天早晨6點多,她準時醒來,第一件事:躺床上玩手機。自制一張早安圖,每天不重樣。然后翻開微信里的300多位好友,挨個兒發(fā)。要是偶爾忙得抽不出身,她很快便會接到無數關心的電話:今天咋沒發(fā)圖?身體還好不好?為了不讓老朋友們擔心,她把這視為一天中頂重要的事兒。一陣問候,手指忙到起飛,直待放下手機,她才能抽空給自己做個早飯,簡單又營養(yǎng),拍出來還好看。
若是大晴天,她會提著小包出門買菜,天氣不好或實在不想動時,她會網上訂購,然后在小區(qū)里自提。午飯葷素搭配,再加一湯,吃飯從不糊弄自己。興頭一來,烤肉分分鐘搞起。下午,她又成了大忙人,教老同學們用電腦、用手機、排查網絡問題,妥妥的技術顧問。要么跟老同事們嘮嘮嗑,天南地北的,聊不完的話題。
老班長一發(fā)話,張羅大家尋找失聯的老同學,朱奶奶第一個沖在前面,翻遍網絡也得把人找出來。整個朋友圈,朱奶奶是絕對的大姐大,能折騰,肯幫忙,從來不寂寞。晚飯過后,她要么做做數獨,要么玩玩游戲,要是有比賽追,那更是熬大夜。
即便80多歲,朱奶奶的興趣也依然廣泛。多肉流行時,她跟著入坑,狂買100多盆,加上院子里的月季、牡丹、美人蕉、繡球、茶花、仙人掌……光是澆水,每天就得提上十來桶。
年輕時,她是乒乓小能手,單位組織的球賽,她準是作為種子選手參賽。現在大多數同齡人都玩不動了,她依然自己跟自己打,拍上500個來回一點問題都沒有。家里的書架亦是她的藏寶處,各種萌萌噠的小玩意擺的到處都是。集郵的愛好玩了40多年,郵冊一本本的,翻開來細看樂趣無窮。
去年,朱奶奶開始玩抖音,生活更忙碌了。她對網友講述自己的經歷,高光的、驚險的、黯淡的……一幕幕娓娓道來,邏輯清晰,記憶力驚人。再后來,話題逐漸展開,聊老年人被騙、談下一代人的婚戀……很多年輕人給她留言,請她解惑,她都會回復得極認真,這一回復,很多時候又是到深夜。
朱奶奶的生活,每天都忙忙碌碌,熱氣騰騰,豐富到令人羨慕。但仔細咂摸,無非是一蔬一飯,一朝一夕,糊弄是一天,認真也是一天。世間哪有什么過日子的天才,無非是勤勤懇懇,用心經營,不嫌棄上天給的每一個瞬間。如果可以,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流動起來。
今年2月,朱奶奶上傳了一則視頻,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一旦病重或有意外的話,不要搶救,就正常治療?!彼幌M约鹤邥r全身插滿了管子。她反對復雜的儀式,“一切都要從簡,骨灰盒買最簡單的,人生就這么一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咱們這個忌諱談論死亡的語境里,朱奶奶聊起這些坦坦然然,如同聊些家常話。
這則視頻僅13分鐘,但發(fā)布后卻很快收獲了1300多萬的播放量,很多網友都說奶奶清醒通透。這反而把朱奶奶給整懵了,在一位醫(yī)學工作者的眼里,死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她之所以把話交代在前頭,是因為目睹了很多倉促的死亡。曾經的同事,早上說頭痛,晚上就過世了,給家人留下的是突然的悲傷與慌亂。老伴兒亦是,好好的人突然倒地,沒兩天就過世了,臨終前,他的嘴唇張張合合,但始終沒能說出一句話。他到底想說什么呢?想對誰說呢?此后許久,朱奶奶都無法釋懷。
“他這個走法,我心里不痛快”,朱奶奶說。老伴走后,她開始慎重思考自己應該為死亡做好哪些準備,如何跟子女預演一場告別。所以她仔細梳理了自己的人生,盡可能多的留下些美好的影像。
2020年,朱奶奶被查出胰腺上有實性病灶,醫(yī)生建議她做穿刺,確診一下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胰腺癌是癌癥之王,若是惡性的,基本沒救,若是良性的,也會面臨漫長的治療,無論哪種,都不會輕松。但朱奶奶兩相對比后,反而心里清爽了,她對醫(yī)生說,確診不做了,以后的每一天就假裝沒有這個腫瘤?!?0多歲就這個好,有些不好做的決定,就交給老天爺吧?!?/p>
與病痛共處的日子里,朱奶奶的生活一如往常,忙碌,開心。她永遠在學習,永遠在進步,永遠積極擁抱新鮮的事物。她從不封閉自己,努力伸出各種觸角,去與周圍建立聯系,不讓自己活成一座孤島。她從不為想象中的困境而焦慮,而是過好每一個具體的當下。
“人啊,愁眉苦臉地生活是一天,開開心心生活也是一天,我還是選擇開心點過。”這大約是我所能見到的,面對衰老和死亡最優(yōu)雅,最無畏的態(tài)度了。生命無論在哪一刻停止,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