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丞
循著絲綢之路,馳行河西走廊,穿越漫漫黃沙,掠過蔥蔥胡楊,在駝鈴輕響中,我與莫高窟相遇在敦煌的戈壁上。
踏上沙石,目之所及處,天地間悠遠蒼涼,一輪紅日嵌于天穹之上,純凈的日光穿透不盡的沙塵,天光云影在莫高窟的赭黃之上勾勒出自己的輪廓。
邁入九層樓,迎面便是一尊巨大的坐佛。他頷首含笑,嘴角那一抹微微上揚的弧度帶著一絲神秘。嘴唇微合,像是在諦聽佛法,又像在無言地訴說。慈眉善目的臉上充溢著恬靜祥和,又不禁使人頓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著坐佛,霎時洞窟內(nèi)喧囂頓失,寂靜如島,雜念滌凈,心如止水,“天地與我同生,而萬物與我合一”,我的眼眸中一片安寧,只余虔誠。這是對神跡的震顫,一千多年的層層聚蓄,盛唐的風(fēng)韻裹卷著我沉浸于歷史長河中。
出窟,我漫步于枝繁葉茂的葡萄廊臺之中,暮光透過枝葉投下一地斑駁。一段又一段歷史在我腦海中掠過,金戈鐵馬,沉浮俯仰間,功名利祿終歸土,千年不絕的依舊是駝鈴聲聲。西出陽關(guān),鼓樂胡琴,中西文明在這里邂逅、交織,激蕩著思想與藝術(shù)的浪花,凝煉出這瑰麗千年的飛天文化。
不知不覺間,我已走到一個游客罕至處。忽然間有什么刺痛了我的眼,快步走去,猛然一驚,那竟是尊殘像!原本端莊大氣的面目如今已被風(fēng)沙銷蝕殆盡,只余下幾絲依稀可辨的輪廓引人遐想。顏料脫落,西天凄艷的晚霞灑落在殘像上,一片流脂般的殷紅,冷淡而又空寂。一人,一像,佇立在敦煌的薄暮中,憂傷地對望。
歸途,我不禁思緒萬千。莫高,是一種信仰,是古人超凡脫俗的匠心,是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心所聚。莫高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守護著,他們中的很多人擇一事終一生,才使得九層樓前,至今薪火相傳。但這還遠遠不夠,從古至今無數(shù)文化瑰寶湮滅于風(fēng)沙之中,流落在國境之外??帐幨幍牟亟?jīng)洞揭示著這民族的傷疤,無面佛像在黃昏中無聲地哭訴,令人嘆惋。這是人類永恒的智慧與榮光,它們需要被留存與銘記!我們都是飛天的后人,更需要將先輩的遺產(chǎn)流傳于世。
光陰荏苒,清脆的鈴鐸聲已響徹千年。柔美的月光一視同仁地照在所有文物上,完整的,殘缺的,修繕的,破敗的。它們在清夢中靜靜地等待,等待一代又一代守護者的到來。
也許,千年之后,你的守護,你留下的痕跡,也會變成傳說。
吾心歸處是敦煌。
‖江蘇省徐州市第34中學(xué)‖指導(dǎo)教師:李春梅
吉吉工作室J I J I G O N G Z U O S H I
漫漫黃沙,茫茫大漠,悠遠蒼涼的天地間,莫高窟像是縫綴在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閃爍著華夏文明獨特的光彩,系起過去與現(xiàn)在的傳說,鋪展時間與空間的神奇。
與莫高窟相遇,會有著怎樣的驚嘆在等待:含笑的坐佛恬靜注視,讓人不禁“喧囂頓失,寂靜如島,雜念滌凈,心如止水”;暮光中駝鈴響徹,西出陽關(guān)的鼓樂胡琴猶在耳,中西文明激蕩出藝術(shù)的火花;夕陽下與涂滿晚霞流丹的殘像對望,憂傷溢滿胸膛;空蕩蕩的藏經(jīng)洞宛若在黃昏里哭訴,所有完整的、殘缺的、修繕的、破敗的文物,仿佛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飛天的舞姿再度蹁躚,等待流浪的經(jīng)典重回懷抱,等待一代又一代的守護者,在凝望、觸摸、描繪、新生中將這久遠的文明傳承,溫暖她千年的珍貴與孤寂、智慧與榮光。
【適用文題】傳承;難忘的相逢;看見;守護文明……(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