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琴
“好爭第一”的原因分析
1. 自我意識和競爭意識萌芽。
樂寶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初期的2~3歲年齡段,這一時期的孩子什么都想做第一,喜歡說“我”“讓我來”“我是誰”“這是我的”等體現(xiàn)自我的詞句。由于年齡較小,表達能力較弱,當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或肯定時,就容易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又或者是行為上不遵守紀律,只想表現(xiàn)自我等。
孩子喜歡爭第一,除了是自我意識的體現(xiàn),也說明其萌發(fā)出了一定程度的競爭意識。有競爭意識并不是件壞事,成人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要努力的是不斷超越自己,而不是想一味贏過別人。
2.家庭中夸贊、關(guān)注過多。
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的利益、心理需求總是放在第一位。時間久了,容易造成孩子理所應(yīng)當?shù)卣J為自己是最重要的,所有人都該排在他后面,都應(yīng)該讓著他。有時為了讓孩子做事情更有行動力,更加積極主動,家長往往什么都夸。即使是孩子應(yīng)該做的事,也都大夸特夸。當孩子迷戀上被夸獎的感覺后,為了繼續(xù)得到夸獎,什么事情都想爭得第一、做到最好。當然,家長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引導(dǎo)不當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只在乎結(jié)果、只想做第一而忽略體驗其他方面的意識和行為。
3.想要引起老師的注意和喜歡。
樂寶上述行為就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也許在他眼中,只有排在第一個,老師才會看到他、表揚他、喜歡他,所以一定要做第一個讓老師看到的人。當然,還有個原因是孩子很喜歡老師,與老師的肢體接觸讓其感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滿足了其情感需求。
緩解“好爭第一”的策略引導(dǎo)
1. 正確看待孩子的競爭意識。
我們處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競爭可以說無處不在。積極良好的競爭意識可以有效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等。
2.家園合作,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教師及時和孩子家長溝通,探討此情況的利弊,科學有效地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如讓家長意識到,競爭是多樣性的,鼓勵孩子在合作中競爭;不能事事以孩子為中心,讓其有過盛的好勝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放手讓孩子多經(jīng)歷、多磨煉。
3. 用行動、環(huán)境等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提升其對排隊的認知。
(1)用輪流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有排第一的機會。
(2)耐心詢問,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情緒,嘗試和孩子溝通或者給他一個擁抱和微笑,讓其感受到老師的愛與接納。
(3)發(fā)揮環(huán)境作用。在教室中布置一些可愛的卡通圖案,展示排隊拿杯喝水、端餐、上廁所、洗手等情景,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學會遵守秩序。
(4)通過念兒歌、情景體驗、講故事等方式,引導(dǎo)孩子在邊說兒歌邊排隊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排隊常規(guī),或通過體驗式情景創(chuàng)設(shè)讓他們愿意排隊,進而明白排隊的基本行為準則及重要性。
(5)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所以教師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