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珍,楊西寧,王 杰,黃全珍,陳蘭香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便秘是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便秘不但會給腦卒中患者造成排便痛苦,還會影響患者機體康復,嚴重者甚至會誘使腦卒中病情復發(fā),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通過有效護理干預,積極改善腦卒中臥床患者便秘癥狀則尤為重要。以往臨床常采用開塞露腸內給藥,通過刺激腸壁引起排便反射誘使患者主動排便,但長期應用會形成依賴性,影響使用有效性[1-2]。近年來,臨床發(fā)現(xiàn)中藥腸內給藥可規(guī)避開塞露腸內給藥的諸多弊端,同時鑒于腦卒中患者多為老年人群,臟腑功能已然衰退,腸道功能減弱,中醫(yī)認為該類人群多陽氣不足,臨床需在瀉下通便的同時兼顧補中益氣,蘆薈在腸道內具有刺激性瀉下作用,蜂蜜具有補虛治本、補中潤燥的作用[3]。中醫(yī)認為,人體經脈的氣血周流可隨著時間不同有著不同的開闔變化,卯時(5:00—7:00)流注大腸經,此時大腸經最旺,有利于排泄[4]。對此,本研究觀察了在卯時(5:00—7:00)通過自制蘆薈蜂蜜栓納肛應用于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的療效,旨在探討中醫(yī)特色護理改善患者排便情況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納入標準 ①腦卒中診斷符合《各類腦血管病疾病診斷要點》[5]中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便秘診斷符合《國際功能性胃腸疾病——羅馬Ⅲ的診斷標準》[6]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xiàn)為每周排便少于2次,排便費力,糞便質硬、干結或呈塊狀,排便時有肛口直腸梗阻或阻塞感,排便后有不完全排空感,部分患者需借助手指方可完成排便,在不借助緩瀉劑之下,很難或無法形成軟便,并伴有腹脹、噯氣、食欲減退等癥;③均為腦卒中首次發(fā)作,經系統(tǒng)神經內科或外科手術治療后,腦卒中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且生命體征平穩(wěn),需臥床休息;④年齡40~75歲;⑤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排除標準 ①伴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功能障礙者;②器質性便秘、習慣性便秘、藥物性便秘者及腦卒中發(fā)病前有便秘病史者;③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結腸器質性病變、腸結核、腸道惡性腫瘤者;④合并胃腸道器質性病變、惡性腫瘤、肛腸相關手術史者;⑤接受其他影響排便藥物治療者;⑥精神障礙、意識障礙者;⑦不愿接受本試驗所用療法者。
1.3一般資料 根據上述標準,選擇2020年7月—2022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醫(yī)院收治的100例腦卒中繼續(xù)要臥床的住院便秘患者,按隨機平行法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0~73(58.4±2.8)歲;腦梗死31例,腦出血19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1~75(59.2±2.6)歲;腦梗死35例,腦出血15例。2組患者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桂尼醫(yī)倫審通字[2020]7號)。
1.4護理方法 2組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用藥指導、運動干預及飲食護理,其中在飲食護理中,指導患者多飲水,飲水量>150 mL,以軟化糞便,定制科學飲食,每日三餐后進食500 g新鮮水果,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避免攝入生冷、刺激性食物。
1.4.1對照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予以子午流注擇時開塞露納肛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于每日卯時(選定為6:00—7:00),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取2支開塞露(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815,規(guī)格:20 mL/支)注入肛門,叮囑患者夾緊兩側臀部,讓藥液在腸道內保留5~10 min,隨后再讓患者進行排便,若仍未排便或排便后仍有便意,再取1支開塞露納肛。1次/d,連續(xù)施護20 d。
1.4.2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予以子午流注擇時蘆薈蜂蜜栓納肛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蘆薈蜂蜜栓制備方法。在中醫(yī)藥師指導下,由主管護師進行制備,取槐花蜜100 mL,置于銅制碗內,經小火熾灼6~8 min,在槐花蜜冒泡并出現(xiàn)微焦味后,撤火,并取蘆薈干粉12 g,緩慢均勻倒入槐花蜜中,并充分翻攪,再經小火加熱2~3 min后撤火。將蘆薈蜂蜜混合物倒入栓劑制作專用模具(該模具在使用前用甘油涂抹栓劑內層,以便于取出栓劑),待蘆薈蜂蜜混合物凝固形成栓劑,每枚栓劑大約3.3 g,將其取出并放置于專用塑料包裝中密封,再儲存于-20 ℃冰箱中備用。②施護操作方法。于每日卯時(選定為6:00—7:00),協(xié)助患者取左側臥位,取蘆薈蜂蜜栓2枚納肛,待有便意時即可排便,1次/d,連續(xù)施護20 d。
1.5觀察指標
1.5.1便秘癥狀 護理前后采用《便秘患者癥狀自評量表(PAC-SYM)》[7]評估便秘癥狀,該量表包含3個維度12個條目,分別為糞便性狀(2個條目)、直腸癥狀(7個條目)、腹部癥狀(3個條目),每個條目按嚴重程度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進行評分(0~4分),總分0~48分,得分越高,提示便秘癥狀越嚴重。
1.5.2用藥施護期間用藥及排便情況 比較2組藥物納肛后藥液外溢情況、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排便時間、排便間隔時間、排便癥狀(排便順暢情況、一次排凈情況)。
1.5.3隨訪期間便秘復發(fā)情況 分別于施護后第1,2,3,6個月進行電話隨訪,比較2組便秘復發(fā)情況。以每周排便次數(shù)≤2次、糞便干結、排便費力、排便次數(shù)減少,伴有腹脹、噯氣、食欲減退等癥狀評定為便秘。
1.6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納入SPSS 22.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2檢驗;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便秘癥狀情況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PAC-SY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PAC-SYM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與同期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降低更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護理前后PAC-SYM評分比較分)
2.22組用藥施護期間各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用藥期間藥液外溢率低于對照組(P<0.05),排便順暢率、一次排凈率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排便時間、排便間隔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用藥施護期間各觀察指標比較
2.32組便秘復發(fā)率比較 隨訪期間,觀察組便秘復發(fā)率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隨訪期間便秘復發(fā)情況比較 例(%)
腦卒中后會引發(fā)多種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其中便秘是其主要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率在30%~60%,尤其是腦卒中長期臥床患者,便秘發(fā)生率可高達90%以上[8]。分析主要是因為腦卒中發(fā)生后,可引起中樞神經源性功能障礙而引發(fā)便秘,加之發(fā)病后患者食欲減退、臨床大量應用脫水劑等因素,致使卒中后常易引發(fā)便秘,尤其是長期臥床患者,因失去日?;顒幽芰?胃腸蠕動減弱,更易引發(fā)便秘[9-10]。長期便秘不但增加腦卒中臥床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壓力,還會因用力排便,導致顱內壓、血壓瞬間增高,增加腦血管破裂的風險。腦卒中發(fā)生便秘后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且腦卒中病情程度和便秘程度呈正相關,從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患者康復,增加家庭負擔[11]。應及時給予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有效的預防及護理措施,以減輕患者痛苦,促進腦血管疾病的康復。
目前,臨床針對腦卒中后長期臥床患者便秘多采用中西藥瀉劑、灌腸劑、潤腸劑、西藥腸內給藥等方法進行改善,盡管可取得一定改善效果,但長期使用易形成依賴性。開塞露腸內給藥是臨床常措施之一,通過開塞露高滲作用,讓更多的水分滲入腸腔軟化糞便,并刺激腸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應,加之腸內給藥具有潤滑作用,易使糞便排出[12]。然而,經常使用開塞露會形成依賴性,形成沒有強烈刺激就不肯排便的習慣,同時經常使用會降低直腸壁的敏感性,藥效會降低,此外在使用開塞露時易發(fā)生肛周滲漏,出現(xiàn)藥液外溢情況[13]。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后便秘的病因病機主要是因患者年老體衰,陽氣不足,氣虛津枯,腸道干澀,傳導失司,加之長期臥床,致使體內氣機不暢,胃腸降濁傳導功能失常,糞便長期堆積于大腸內而引發(fā)便秘[14]。因此,臨床干預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應在瀉下通便的同時兼顧補中益氣為原則。中醫(yī)民族醫(yī)藥外治法是干預便秘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已得到臨床醫(yī)藥工作者及各種類型便秘患者的認可,本研究采用自制蘆薈蜂蜜栓納肛施護。該栓劑由蜂蜜和蘆薈粉組成,其中蜂蜜熟則性溫,甘而和平,柔而濡澤,具有護脾養(yǎng)胃、潤腸通便、降燥解毒、和陰陽、調營衛(wèi)之功效,能補虛治本甘潤太陰,可導大腸之氣下行,通暢腑氣,使腸蠕動增強?,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蜂蜜中的乳果糖在腸道中可降解為低分子酸類,能改善腸道滲透性,增加腸道液體滲出,使大便軟化;同時蜂蜜在直腸中被消化道菌叢轉化成低分子量有機酸,可下調腸道內pH值,并可保留腸道內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刺激結直腸蠕動,調節(jié)結直腸生理節(jié)律,促進大便[15]。蘆薈味苦性寒質陰柔,可清熱涼肝、瀉下通便?,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蘆薈中的有效成分蘆薈大黃素、蘆薈大黃素甙可促進腸蠕動,對腸道發(fā)揮較強的刺激性瀉下作用,還可刺激腸道分泌黏液,在腸腔里形成高滲狀態(tài),增加腸腔水分,使糞便稀釋軟化,并潤滑腸壁[16]。蜂蜜和蘆薈粉藥性溫和,取材方便,制作簡單,通過制成栓劑納肛施護,患者易于接受,此外蘆薈蜂蜜栓為栓劑,可避免藥液外溢污染衣褲、床單,減輕患者心理顧慮。
子午流注擇時法是一種中醫(yī)學的“時間醫(yī)學”療法,根據子午流注理論,運用干支配合臟腑,以十二經絡氣血盛衰的周期性規(guī)律,即“氣至為開,已過為闔”,借助氣血灌注,盛衰開闔有利時機,對患者進行干預性治療或護理以提高干預效果[17-18]。卯時(5:00—7:00)是大腸經氣血旺盛之時,此時大腸經最旺有利于排泄,故此本研究在6:00—7:00氣血流注大腸經時,予以蘆薈蜂蜜栓納肛施護,相較于其他時間段,更有助于刺激腸蠕動,促進患者排便,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國際尚無公認的評估便秘癥狀的金標準,本研究采用PAC-SYM量表評估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癥狀,該量表是一種由法國Mapi Research Trust研究機構對便秘患者臨床癥狀及嚴重程度進行準確評估的量表,能敏感反映腹部癥狀、直腸癥狀及大便癥狀變化,可廣泛應用于便秘患者的癥狀評估和療效評價,已被證實有較好的信效度和臨床應用價值[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PAC-SYM評分、用藥期間藥液外溢率低于對照組,排便順暢率、一次排凈率高于對照組,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多于對照組,排便時間、排便間隔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各隨訪期的便秘復發(fā)率均低于同期對照組。研究結果提示,相較于開塞露納肛護理干預,于6:00—7:00采用蘆薈蜂蜜栓納施護,可以降低PAC-SYM評分,改善便秘癥狀,并可預防藥液外溢,減少出院后便秘復發(fā)。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臥床便秘患者在6:00—7:00應用自制蘆薈蜂蜜栓納肛施護可有效改善排便癥狀,提高排便順暢率、一次排凈率,增加每周自主排便次數(shù),可縮短排便時間、排便間隔時間,且可降低便秘復發(fā)率。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