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桂華
摘? 要:主教材與繪本融合教學不是主教材與繪本的簡單疊加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種模式,而是以目標為導向,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以語篇為依托,在主題語境中設計各種語言實踐活動,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從主題意義、語法、詞匯入手,嘗試為教師提供主教材與繪本融合教學的案例參考。
關鍵詞:主題意義;主教材;繪本;融合教學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了義務教育課程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課程育人導向(教育部,2022a)?!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強調英語課程要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的統(tǒng)領作用,內容的組織要以主題為引領,以不同類型的語篇為依托,融入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要求,以單元的形式呈現(xiàn)(教育部,2022b)。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材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編寫,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在主題意義凝練方面相對欠缺。為探索如何在“新課標舊教材”的背景下“舊文新教”,落實課程的育人價值,筆者嘗試將內容豐富、趣味性強、語言生動的繪本與主教材進行融合。
主教材與繪本融合不是簡單的“主教材+繪本”或者“繪本+主教材”,而是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有機整合。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教育部,2020)。因此,語言學習不是孤立地學習語音、詞匯、句式、語法,而是通過在語境中學習有主題意義的語篇來實現(xiàn)的(戈向紅,2020)。
為有效實現(xiàn)主教材與繪本的融合,筆者采取了兩種教學模式:一是完全融合模式,即在課堂上同時使用主教材與繪本進行教學;二是課堂導讀、課后閱讀融合模式。下文將從主題意義、語法、詞匯入手,呈現(xiàn)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以下簡稱“教材”)與繪本融合的具體教學實踐。
從主題意義入手進行融合教學
教材四年級下冊Module 7 Unit 1 I helped Mum.的課文情境如下:Amy打電話告訴奶奶昨天自己煮了面條,還幫媽媽洗了衣服;Sam玩了電腦游戲、看了電視;Tom也幫媽媽干活了。奶奶夸獎Amy和Tom 是懂得幫媽媽忙的好孩子。本單元的內容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下的“家庭與家庭生活”子主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運用一般過去時談論過去的行為(知識與技能);進一步了解英語國家人們的日?;顒樱ㄎ幕庾R);敢于開口表達,不怕出錯(價值態(tài)度)。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都缺乏明確的主題意義。因此,教師深入分析并解讀文本,將單元主題意義提煉為“熱愛家庭,為建設美好和諧的家庭盡一份力”,并選擇《麗聲三葉草分級讀物》(第四級)Baby Bear Goes Fishing作為匹配的繪本,進行主教材與繪本完全融合教學。
該繪本講述了熊寶寶要幫熊爸爸捕魚的故事。故事中,熊媽媽因為熊寶寶太小,不想讓它去捕魚,但熊寶寶堅持要去,并捕到了魚?;丶液?,熊寶寶告訴媽媽自己已經不小了,可以幫家里做事。熊媽媽對此感到十分欣慰。繪本符合學生的語言水平,學生能通過圖文拼讀單詞、理解詞義。故事以“Youre too little to go fishing.”開篇,以“Im not too little.”結尾,慈愛的熊媽媽、溫和的熊爸爸、懂事的熊寶寶組成了溫馨和睦的一家。
在學習完教材單元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一個課時的繪本學習。教學過程如下:
1. 第一步:導入
教師重新整理了教材課文中三個人物Amy、Sam和Tom的插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以問題“What did they do?”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復述課文內容。
接下來,教師展示繪本封面,請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師生對話如下:
T: Our friend Baby Bear also wanted to help his Mum and Dad. Look at the cover. Can you ask some questions?
Ss: Why did Baby Bear go fishing? How did Baby Bear catch fish? Did Baby Bear catch fish? Did Baby Bear help his Mum and Dad? …
本環(huán)節(jié)所用的繪本與教材主題接近,導入活動幫助學生從教材過渡到繪本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封面并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和表達意愿。
2. 第二步:圖片環(huán)游
教師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將繪本分為三節(jié),引導學生通過圖片環(huán)游理解故事內容,探究主題意義。
(1)圖片環(huán)游1(繪本第2—5頁)
教師將第3頁的內容“Youre too little to go fishing.”前置,突出矛盾,引導學生閱讀繪本并思考熊寶寶是否給父母幫忙了。師生對話如下:
T: Look at this picture. Please read and guess: Did Baby Bear help his Mum and Dad?
S1: Baby Bear didnt help his Mum and Dad. Because Mum said: “Youre too little to go fishing.”
T: What does that mean?
Ss: Baby Bear is too little. He cant go fishing.
T: Thats right. So do you all agree that Baby Bear didnt help his Mum and Dad?
S2: I think Baby Bear helped his Mum and Dad, because the story is Baby Bear Goes Fishing.
T: OK. Lets read Page 4 and 5. What did Baby Bear say?
Ss: Im not too little. Im big. Bye-bye!
然后,教師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自己扮演熊媽媽,學生扮演熊寶寶,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涵。
教師將關鍵情節(jié)前置,使學生明確故事的沖突矛盾,猜測故事情節(jié)并通過閱讀驗證猜測。而扮演活動則是讓學生在情境中進一步鞏固掌握重點句型。
(2)圖片環(huán)游2(繪本第6—13頁)
為幫助學生把握故事的高潮,教師繼續(xù)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加師生互動和學生的語言產出。師生對話如下:
T: Baby Bear went on fishing. “Come here, fish! Come here fish! Where are you, fish? Please come to my net.” (教師邊做動作邊引導學生) Baby Bear, can you catch the fish? Can you help Mum and Dad?
S3: Im not too little, I can catch the fish. (學生做捕魚狀)
S4: Im not too little. I can help Mum and Dad.
T: Did Baby Bear catch the fish at last?
Ss: Yes. Because he shouted “Look! Fish! Fish! Look at my fish!”
T: So did Baby Bear help Mum and Dad?
Ss: Yes.
角色扮演活動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情節(jié),在情境中復現(xiàn)“Im not too little. I can help Mum and Dad.”,從而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鞏固對重點句型的學習。
(3)圖片環(huán)游3(繪本第14—16頁)
教師以問題“Can you guess what Baby Bear said and what Mother Bear said when Baby Bear and Father Bear came back home?”引導學生猜測熊寶寶和熊媽媽的對話,并在閱讀中尋找答案。本環(huán)節(jié)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結尾,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3. 第三步:朗讀并回答問題
教師播放錄音,讓學生兩人一組朗讀繪本,然后自主回答在課堂伊始對繪本提出的問題。該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做準備。
4. 第四步:運用故事山梳理結構
本環(huán)節(jié)為小組合作補全故事山(story mountain)(見圖1)。學生要在恰當?shù)奈恢锰钊肜L本中的關鍵對白,梳理故事的起因、發(fā)展和結局,在了解對白對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的同時,進一步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為角色扮演作準備。
5. 第五步:角色扮演
為幫助學生深入感知人物情感,教師設計了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活動,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分別扮演旁白、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完整表演故事情節(jié),或者選擇其中的一個片段進行表演。教師給學生三分鐘準備時間,強調表演時應注意語氣和動作,并在表演后進行點評。
6. 第六步:鞏固認知,形成態(tài)度
完成繪本閱讀后,教師再次引入教材內容,并關聯(lián)學生的實際生活,請學生結合教材中Amy姐弟和繪本中熊寶寶的故事,思考自己為家庭做過什么或能做什么,認識到構建美好和諧的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努力與行動。
T: Amy, Tom and Baby Bear all helped their parents. So everybody should do something to make a happy family. Did you help your parents? What did you do for your family? And 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family?
從語法入手進行融合教學
英語語法知識包括詞法知識和句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tǒng)一體,與語音、詞匯、語篇和語用知識緊密相連?!墩n標》對語法知識內容的二級要求為學生要能在語境中運用所學語法知識描述、比較人和物,描述具體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描述時間、地點和方位等。(教育部,2022b)
教材六年級上冊Module 1的學習內容是運用be動詞和一般現(xiàn)在時描述一個景點或城市的特征與地理位置,Module 2是運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現(xiàn)在時描述一個地方的特征。這兩個模塊涉及“人與社會”主題范疇下的“中外名勝古跡的相關知識和游覽體驗”子主題及“人與自然”下的“中國主要城市及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huán)境”子主題。完成教材兩個模塊的教學后,筆者選擇《金魔方英語分級讀物》(第五級下)Amazing National Parks作為學生課后拓展閱讀內容,以課堂導讀和課后閱讀的方式進行融合教學。該繪本主題與教材一致,學生可在繪本提供的新語境中開闊視野,并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對教材內容實現(xiàn)補充與拓展。
Amazing National Parks的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總體說明國家公園的概念,后三個部分分別介紹了三個全球知名的國家公園。教師采用了課堂導讀、課后閱讀的融合模式,導讀教學時間控制在8—10分鐘,過程如下:
1. 第一步:導入
教師讓學生觀察封面,猜一猜、說一說自己心目中的“Amazing National Parks”。
T: 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lakes in China. Theyre the outstanding works of nature. There are lots of amazing natural scenes in the world. Now lets look at the cover of the picture book Amazing National Park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ord “amazing”? What are national parks like?
教師從祖國的名山大川過渡到世界自然奇觀,自然銜接主教材與繪本,引導學生思考amazing的含義,進而分享自己對國家公園的認識和猜想,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第二步:快速瀏覽,把握語篇特點
教師讓學生快速瀏覽繪本,感知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
3. 第三步:圖片環(huán)游(繪本第4—5頁)
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國家公園,然后閱讀繪本,重點關注目標詞匯protect,掃清詞匯障礙。
T: Read and tell me what a national park is.
Ss: A national park is a protected area of land or water.
T: Whats the meaning of “protected”?
Ss: W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m.
接著,教師出示野生動物和自然風景圖片,讓學生用We should protect… 進行句式訓練。之后,教師請學生根據(jù)繪本圖片里的關鍵信息,在以下句子中填寫恰當?shù)年P鍵詞,檢測學生識別關鍵詞的閱讀策略。
A national park may be an area of _____ (land), or an area of _____ (water).
4. 第四步:課后作業(yè)
在學生了解國家公園是被保護的陸地或水域后,教師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課后閱讀整本繪本并制作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繪制整本書的思維導圖,也可以繪制其中的一個國家公園的思維導圖。課上導讀旨在指導學法,引入繪本學習;課后畫思維導圖,則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歸納、整理文本信息的能力。
從詞匯入手進行融合教學
任何詞語都是通過一定的句法關系和語義關系與其他詞語建立聯(lián)系,在語境中傳遞信息。因此教師也可以從詞匯入手進行融合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教材五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 1的主語篇以運動為背景,Amy和Sam邀請Lingling加入足球隊,雖然Lingling很想加入,但又擔心自己跑不快、傳不好球。Amy和Sam認為Lingling籃球打得很好,跳得高、接球穩(wěn)當,可以成為出色的守門員。在Amy和Sam的鼓勵下,Lingling加入足球隊,成為出色的守門員。該語篇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下的“自信樂觀,悅納自我,有同理心”子主題。教師將主題意義提煉為:人人都有優(yōu)勢和短板,要學會揚長避短。本單元語言知識目標之一是學生要能運用can說明能力,用be good at表示擅長的事情。
為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題意義,掌握目標詞匯,教師引入了《金魔方英語分級讀物》(第四級上)What Is Ravi Good At?。該繪本講述Ravi家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情,Ravi為自己什么都不會、不喜歡、不擅長而苦惱。在家人的幫助下,Ravi找到了自己的愛好和優(yōu)勢。
教材主語篇與繪本的主題意義和語言知識目標一致,因此教師將融合教學的目標定為學生能鞏固運用can、be good at來表達能力。主語篇教學時間為25分鐘,繪本教學時間為15分鐘,合占一個課時。繪本教學步驟如下:
1. 第一步:復述教材語篇主要內容
教師將教材圖片繪制為思維導圖(見圖2),請學生根據(jù)圖片,使用can、be good at或cant說出Lingling的優(yōu)勢與短板。然后,教師展示繪本封面,請學生觀察繪本標題“What Is Ravi Good At?”和封面圖,回答問題“Is the boy, Ravi, happy or unhappy? Why?”推測繪本內容。然后教師追問:“What is Ravi good at? What can Ravi do well?”
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使用目標詞匯復述教材內容,而后自然過渡到與主題相關聯(lián)的繪本學習中,在思考和交流中運用詞匯知識。
2. 第二步:圖片環(huán)游
(1)圖片環(huán)游1(繪本第2—13頁)
學生閱讀故事前半部分后,教師展示Ravi的家庭成員圖片,讓學生使用目標詞匯can、like、be good at介紹對應的人物。然后,教師展示教材的后續(xù)圖片,請學生聚焦主人公Ravi,使用目標句式描述他所不擅長的事情。
T: What is Ravi not good at? Try to say something Ravi cant do well or Ravi is not good at.
本環(huán)節(jié)學思結合,學生讀文本驗證上一環(huán)節(jié)的猜想,在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活動中學習和鞏固核心詞匯知識。
(2)圖片環(huán)游2(繪本第14—16頁)
教師請學生觀察圖片細節(jié),思考Ravi擅長的事情。
T: Have you noticed that Ravi always wears headset? Can you guess what Ravi is good at? What does he like doing best?
學生發(fā)散思維,各抒己見,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繪本第14—16頁驗證猜測。該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通過仔細讀圖發(fā)現(xiàn)文字以外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借助圖片理解語篇、提取信息、體會作者用意以及理解文本內涵的能力。
3. 第三步:復述語篇,內化應用
教師將繪本中的關鍵圖制作為思維導圖(圖略),請學生觀察Ravi從不高興到高興的過程,并使用目標詞匯復述故事。本環(huán)節(jié)學用結合,旨在考查學生能否借助語言支架簡單復述語篇大意。
然后,教師又展示一系列人物做各種事情的圖片(圖略),請學生看圖說出圖中人物各自的優(yōu)勢與短板,考查學生能否在新語境中應用核心詞匯,內化所學語言。
4. 第四步:小組合作,遷移應用
本環(huán)節(jié)為遷移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四人為一組,制作主題為“Abilities”的海報。本活動為課上課下共同完成,具體步驟如下:
(1)學生每人準備1—2張能體現(xiàn)個人特長的照片;
(2)小組成員展示照片,介紹自己的才能;
(3)教師請兩組代表上臺,通過投屏介紹小組成員的才能,要求語句連貫、語言流暢;
(4)學生在課后小組合作完成海報制作,在下節(jié)課匯報展示。
該環(huán)節(jié)學創(chuàng)結合,考查學生能否圍繞圖片應用核心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意義。
結語
本文展示了從主題意義、語法、詞匯三個方面入手融合主教材與繪本的教學過程。實際上,主教材與繪本融合的切入點和教學方式有很多,有待教師不斷去探索研究。但無論采取什么方式教學,教師都要以育人為出發(fā)點,以目標為導向,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戈向紅. 2020. 如何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達成意義建構[J]. 福建教育, (40): 56—58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a.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 2022b.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