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占林 劉樂平 張程偉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山東 新泰 271200)
新汶井田處于城市邊緣,地面村莊建筑物密集,井田范圍內有27 個行政村,千米以淺可采資源量1500 萬t,90%可采資源為建下壓煤。目前剩余資源多為獨立小塊段,如果采用村莊整體搬遷方式共需搬遷9 個村,需資金大,地方關系協調、土地征收難度大。為解放建下壓覆煤炭資源,開展覆巖離層注漿技術研究[1-2]。
地下煤層被采出后形成了人為空間,巖體內部原有的力學平衡狀態(tài)被改變,上覆巖層自下而上將不同程度地受到移動和變形影響甚至破壞。由于層狀沉積巖的巖層強度、厚度、組合方式、界面特性的差異,在巖層移動過程中并不是同步移動的,而存在著移動的不協調性,且往往以離層方式呈現。實踐證明,一般在硬度高、厚度大的巖層下部易于產生較大的離層空間。
通過地面鉆孔對采動覆巖離層區(qū)(注漿層位須滿足安全防水煤巖柱設計要求)注入高壓漿液進行充填,高壓漿液作用于離層四周圍巖而擠壓其下部巖層,使巖層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裂隙和碎裂空間逐漸被壓實。對于多孔介質的巖體,在滲透力的作用下圍巖水被滲流擴散,固體充填物脫水沉淀。在不斷注入的漿液作用下,充填物體積和密實程度不斷增加,進而支撐了上覆巖層的向下移動,形成覆巖關鍵層結構—充填區(qū)壓實承載層—區(qū)段或其他隔離煤柱的復合支撐承載結構,從而阻止或減小上覆巖層的彎曲下沉,實現對地表塌陷的有效控制。
為了解決村莊下采煤,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必須采用充填方式進行開采。經過多方面調研,孫村煤礦計劃在2213 東工作面實施覆巖離層注漿技術實施開采。為了指導后期注漿方案設計,給注漿工作提供參考資料,本次工作面采用試驗的方式,對開采后的離層情況進行分析試驗,尋找最優(yōu)最適合新汶煤田地層的注漿層位,保證注漿減沉的效果,確保村莊下安全綠色開采。
2213 東工作面走向長148.8~155 m,平均149.5 m,傾斜長191.7~221.7 m,平均195.1 m,水平面積 29 167.5 m2,傾斜面積31 242.6 m2。上平巷標高:-418.61~-424.83 m,下巷標高:-485.93~-494.44 m。地面標高+174.0~+172.0 m,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3.2 m,煤層傾角21°,設計可采儲量13.1 萬t。
2213 東工作面地面全部為第四系沉積物所覆蓋,地形地貌為半緩階丘陵,西部平坦,東部起伏較大,西北部地勢較低,東南部較高。
2213 東工作面開采主要影響新泰市新汶街道辦事處中洛溝、東洛溝部分建筑物。中洛溝村東偏北在采空區(qū)上方地表建設有三棟5+1 層回遷樓,于2007 年建造兩棟、2010 年建造一棟。該樓房近東西走向布置,三棟樓房南北方向排列。經調查,三棟住宅樓幾何尺寸一致,樓長30.24 m、寬12.54 m、高18.93 m,建筑面積1404 m2。每棟樓2 個單元,底層為車庫或儲藏室,共有居民60 戶。樓房為6層磚混結構:一層為儲藏室,層高2.18 m;2~6 層為住宅,層高2.9m;閣樓最高處層高3.6 m。其基礎為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1 g,抗震等級三級,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結構安全等級二級,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 級。當地基本風壓0.4 kN/m2,基本雪壓0.35 kN/m2,設計使用年限50 a。
2213 東工作面采用了覆巖離層注漿技術,自2022 年1 月5 日開始回采,于2022 年4 月20 日回采結束,采高3.2 m,實際采煤量9.86 萬t,煤層容重為1.38 t/m3,形成采空空間為79 420 m3。現場實施注漿孔的布置如圖1。
圖1 現場注漿觀測孔布置圖
2213 東工作面施工地面地質探查孔1 個、注漿充填孔4 個,探查孔工程量549 m、充填孔工程量2 016.3 m。
探查孔為垂直孔,鉆孔深度549 m,距煤層120 m,取芯549 m。注漿充填1 號孔為垂直孔,鉆孔深度533 m,距煤層120 m,裸孔段48 m;2 號孔為定向孔,鉆孔深度514 m,距煤層135 m,裸孔段38 m;3 號孔為定向孔,鉆孔深度509.5 m,距煤層142 m,裸孔段37.5 m;4 號孔為定向孔,鉆孔深度459.8 m,裸孔段68.4 m,距煤層194 m。
截至4 月30 日,各孔累計注漿總量30 676 t(粉煤灰29 982 t,水泥694 t)。其中:1 號孔注漿量5786 t(粉煤灰5402 t,水泥384 t);2 號孔注漿量5990 t(粉煤灰5680 t,水泥310 t);3 號孔注漿粉煤灰量11 051 t;4 號孔注漿粉煤灰量7849 t。
4月10日工作面停采,4月17日3號孔口壓力3.9 MPa,4 號孔口壓力4.0 MPa,因注漿孔口壓力持續(xù)升高,如果壓力超過3 MPa 時間過長地面可能抬升,為保證地面安全,暫停注漿。4 月20 日工作面開始鋪網,預計上巷再推采14 m、下巷再推采12 m 結束。各孔注漿情況見表1。
表1 各注漿孔注漿情況
從圖1 和表1 中可以看出,截至2022 年4 月30 日,對東部開切眼附近區(qū)域進行了注漿充填工作,注漿總量為60 950 m3。根據實際開采和注漿經驗來看,因工作面開采范圍較小,達不到充分采動,離層發(fā)育空間有限,實際注灰量與設計注灰量有一定的偏差。根據中勘開采經驗,不同巖層、不同工作面注灰量占比不同,孫村煤礦為紅層地層條件下,實際注灰量達到20%以上即可滿足要求,目前實際注灰量占比30%,實際注漿量占采出煤炭體積的76.7%,符合設計要求。
為了充分反映地表移動與變形規(guī)律,本次布設了兩條交叉走向觀測線和兩條平行傾向觀測線。一條沿洛溝路,另一條沿濱河大道。走向觀測線受鄰近采空區(qū)影響,布設26 個工作測點,長度約1800 m,貫穿整個2213 東工作面位置;受地形影響,傾向觀測線布設22個工作測點,一條布置在沉陷盆地內,長度460 m,另一條沿洛溝轉盤道發(fā)展大道北方向長約480 m。2213 東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觀測線布設示意圖如圖2。
圖2 2213 東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觀測線布設示意圖
高程測量采用Trimble Dini03 電子水準儀及條形碼水準尺按三等水準的測量規(guī)范要求進行觀測。通過2021 年11 月12 日至2022 年11 月12 日一年連續(xù)進行觀測,孫村煤礦2213 東工作面監(jiān)測區(qū)域地表未出現明顯沉降值,觀測最大下沉值39 mm,水平位移最大5 mm,無明顯傾斜變化,結合數據分析離層注漿充填效果良好。
孫村煤礦2213 東工作面開采區(qū)域較小,距周邊工作面間多有遺棄煤柱,工作面區(qū)域相對獨立,從開采尺寸上判斷,屬非充分采動,通過實施覆巖離層注漿充填開采技術,工作面開采引起的地表移動變形值較小,地面建筑物破壞等級控制在Ⅰ級以內,達到設計效果。本次試驗結論對類似條件下解放建下壓覆資源,實現建下安全開采具有推廣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