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金玲,馬 亮
(1.吉林磐石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投資促進局,吉林磐石 132300;2.吉林省維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磐石 132300)
金耳為擔子菌門、銀耳科、銀耳屬的一種金黃色可食用真菌,別稱黃木耳、金黃耳、腦耳等[1]。金耳主要分布于我國云貴高原、四川、西藏等地,含有蛋白質(zhì)、多糖、多酚、黃酮類和膠質(zhì)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血栓、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提高身體免疫力等功效[2]。
近年來,微波萃取技術(shù)在食品加工領(lǐng)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3]。與其他新型萃取方式如超聲波萃取、超高壓萃取、超臨界萃取和電磁裂解萃取等相比,微波萃取技術(shù)在物料控制、溶劑選擇、時間效率和生產(chǎn)操作上具有低成本優(yōu)勢。響應面分析法是目前使用廣泛的實驗分析方法,通過將各種實驗影響因素和響應值整合成二次回歸方程,確定各因素影響程度大小,進而為實際工業(yè)生產(chǎn)提供理論指導依據(jù)[4]。
目前,關(guān)于金耳的主要研究方向多為藥理活性、多糖結(jié)構(gòu)等。例如,劉光珍等[5]研究了金耳糖肽膠囊的技術(shù)藥理學,張雯等[6]分析了金耳菌絲體多糖的降血糖功效,汪虹[7]概述了金耳藥理活性研究及其多糖結(jié)構(gòu)進展研究。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延緩衰老、防癌抗癌、提高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但其無法在人體內(nèi)直接合成,需要從植物中萃取[8]。本實驗采用微波萃取技術(shù)對金耳中總黃酮類物質(zhì)進行萃取,以單因素實驗為基礎(chǔ),結(jié)合響應面實驗探究金耳中總黃酮類物質(zhì)的最佳提取工藝,深度挖掘金耳潛在營養(yǎng)價值,為金耳作為功能性食品原料的整體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金耳鮮品采購于四川廣元;蘆丁對照品,江西佰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鋁、氫氧化鈉、乙醇,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微波爐;粉碎機;電子分析天平;烘箱;UV-960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1.2.1 金耳預處理
將金耳鮮品清洗干凈,除去表面泥沙雜質(zhì)后,切成1 ~2 cm 均勻的塊狀,放入65 ℃的烘箱內(nèi)烘干,干燥至恒重,然后用粉碎機粉碎處理,過100 目篩,備用。
1.2.2 蘆丁標準曲線繪制
精密稱取4.0 mg 蘆丁標準品,置于10 mL 容量瓶中,加入70%乙醇定容至刻度線,配制成濃度為0.4 mg·mL-1的標準品溶液,搖勻備用。用移液槍分別吸取蘆丁標準品溶液0 mL、0.1 mL、0.2 mL、0.3 mL、0.4 mL、0.5 mL、0.6 mL 和0.7 mL,然后補加70%乙醇,使溶液總體積為1.2 mL,搖勻。然后加入5.0%亞硝酸鈉溶液0.2 mL,再加入10.0%硝酸鋁溶液0.2 mL,兩次混合均需靜置6 min。最后再加入4%氫氧化鈉溶液2 mL,充分混合后靜置15 min,于510 nm 處測定吸光值。蘆丁標準系列溶液濃度分別為0 mg·mL-1、0.01 mg·mL-1、0.02 mg·mL-1、0.03 mg·mL-1、0.04 mg·mL-1、0.06 mg·mL-1、0.07 mg·mL-1、0.08 mg·mL-1。以蘆丁濃度為橫坐標(x),以吸光值為縱坐標(y),繪制標準曲線,得到的標準曲線線性回歸方程為y=0.518x-0.005 4(R2=0.999 5)。
1.2.3 金耳總黃酮的萃取
稱取金耳細粉1.0 g,置于250 mL 燒瓶中,加乙醇溶液定容至指定刻度,在適宜的微波功率下加熱一段時間,過濾,即可得到金耳萃取液[9]。準確稱取5.00 mL 萃取液于50 mL 容量瓶中,稀釋10 倍,作為待測樣品,備用。
1.2.4 單因素實驗
(1)料液比(金耳細粉質(zhì)量與乙醇溶液體積的比例)的確定。固定微波時間為4 min、微波功率為300 W、乙醇濃度為50%,研究料液比(1∶10、1∶20、1 ∶30、1 ∶40 和1 ∶50,mg ∶mL)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2)微波時間的確定。固定料液比為1 ∶20、微波功率為300 W、乙醇濃度為50%,考察微波時間(1 min、2 min、3 min、4 min 和5 min)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3)微波功率的確定。固定料液比為1 ∶20、微波時間為4 min、乙醇濃度為50%,考察微波功率(100 W、200 W、300 W、400 W 和500 W)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4)乙醇濃度的確定。固定料液比為1 ∶20、微波時間為4 min、微波功率為300 W,考察乙醇濃度(50%、60%、70%、80%和90%)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1.2.5 響應面實驗
根據(jù)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以料液比、微波時間、微波功率和乙醇濃度為因素,以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為考察指標,采用Design-Expert 13.1.0 軟件對金耳總黃酮的萃取工藝進行CCD 響應面設(shè)計[10-11]。實驗方案見表1。
表1 響應面實驗因素水平表
1.2.6 金耳總黃酮含量測定
將測得的吸光值代入蘆丁回歸方程中,測得萃取液中總黃酮濃度(C),按公式(1)計算樣品中金耳總黃酮萃取率[12]。
式中:c為萃取液中金耳總黃酮的濃度,mg·mL-1;v為萃取液體積,mL;n為稀釋倍數(shù);m為金耳細粉樣品質(zhì)量,g。
2.1.1 料液比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由圖1 可知,隨著提取液體積的增加,金耳總黃酮的萃取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趨勢。當料液比為1 ∶20 時,金耳總黃酮萃取率達到最大值,進一步增加提取液體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因此,最佳料液比為1 ∶20。
圖1 料液比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2.1.2 微波時間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由圖2 可知,當微波時間為4 min 時,金耳總黃酮萃取率最高,超過4 min 總黃酮萃取率開始下降。初步分析,微波通過高頻振動,從內(nèi)向外發(fā)散高能熱量,升溫速度極快。增加微波時間,溶液溫度迅速升高,細胞內(nèi)分子運動頻率加快,細胞壁結(jié)構(gòu)被延展、撕裂,加速了黃酮的釋放。但黃酮在微波時間過長、溫度過高的條件下,其組織結(jié)構(gòu)會遭到破壞,導致萃取率降低。所以確定最佳微波時間為4 min。
圖2 微波時間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2.1.3 微波功率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由圖3 可知,隨著微波功率的增大,金耳總黃酮萃取率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當微波功率為400 W 時總黃酮萃取率達到最大值,繼續(xù)增大微波功率,總黃酮萃取率開始下降,可能是因為微波功率過高時會快速裂解黃酮分子結(jié)構(gòu),造成含量下降。故確定最適宜的微波功率為400 W。
圖3 微波功率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2.1.4 乙醇濃度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由圖4 可知,金耳總黃酮萃取率在乙醇濃度為60%時達到最大值,進一步增加乙醇濃度,總黃酮提取率呈下降趨勢。黃酮易溶于乙醇,乙醇濃度過高會加速金耳中其他極性物質(zhì)的分解,進而影響金耳總黃酮的釋放。故確定最佳乙醇濃度為60%。
圖4 乙醇濃度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
2.2.1 回歸方程的建立與分析
響應面實驗結(jié)果及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2、表3。利用Design-Expert 13.1.0 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擬合,得到的回歸方程為Y=0.672 2+0.004 6A-0.013 6B-0.016 2C+0.016 3D-0.008 5AB+0.014AC-0.018 7AD-0.01BC+0.004 3BD+0.014 5CD-0.034 5A2-0.041 2B2-0.026 6C2-0.032 1D2。
表2 響應面實驗條件與結(jié)果
表3 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
由表3 可知,模型中F=16.14,P<0.000 1,表明確立的回歸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R2=0.941 6,表明該模型的擬合度較好,實驗誤差較小。一次項B、C、D、交互項AD以及二次項A2、B2、C2、D2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極顯著(P<0.01);二次項AC、CD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有顯著影響(P<0.05);一次項A與交互項AB、BC、BD對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的影響不顯著(P>0.05)。金耳總黃酮萃取率受4個單因素的影響程度依次為乙醇濃度>微波功率>微波時間>料液比。
2.2.2 最優(yōu)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和驗證
經(jīng)過Design-Expert 13.1.0 軟件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擬合,得到金耳總黃酮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料液比1 ∶19.8、微波時間3.75 min、微波功率376 W,乙醇濃度62%。在此條件下得到的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為0.676 5%。
考慮到實際工業(yè)化生產(chǎn)條件及成本,確定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料液比1 ∶20、微波時間4 min、微波功率400 W、乙醇濃度60%,該條件下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為0.671 2%。該數(shù)值與模型最佳工藝參數(shù)所得結(jié)果基本吻合,表明優(yōu)化后的工藝參數(shù)具有較好的指導性和實際操作性。
將新鮮金耳干燥粉碎處理后,采用微波輔助方法萃取金耳總黃酮,并結(jié)合單因素實驗和響應面實驗優(yōu)化提取工藝,最終得到金耳總黃酮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為料液比1 ∶20(mg ∶mL)、微波時間4 min、微波功率400 W、乙醇濃度60%,該條件下金耳總黃酮萃取率為0.671 2%。該實驗能為萃取金耳總黃酮的后續(xù)研究及生產(chǎn)操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