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芳 吳瑩瑩 陳柳霏 潘健婷 郭艷芬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佛山 528244
肺癌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占所有癌癥死亡人數(shù)的25%以上,2018 年國家癌癥中心報道,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的首位,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命的惡性腫瘤,是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3]。肺癌晚期患者的癌細胞向全身轉(zhuǎn)移,給患者帶來不同的疼痛程度,嚴重降低了患者睡眠質(zhì)量及生活質(zhì)量(quality of life,QOL),臨床上專家學者針對肺癌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療目的為改善患者疼痛及臨床癥狀、提高睡眠質(zhì)量及生活質(zhì)量、增加生存期等[4-5]。因此,如何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QOL,有效減輕肺癌晚期患者的痛苦,改善睡眠質(zhì)量,本研究通過對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49 例肺癌晚期患者進行了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xiàn)總結(jié)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98 例肺癌晚期患者,隨機對照試驗分為兩組,對照組49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其中男29例,女20 例,年齡39~79(57.02±7.46)歲。觀察組49 例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齡40~78(56.87±7.38)歲。兩組肺癌晚期患者的年齡、性別等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肺癌晚期患者進行研究具有可比性。(1)納入標準[6]:①所有肺癌晚期患者經(jīng)病理檢查或細胞學檢查證實為肺癌,預計生存期>3個月;②所有肺癌晚期患者依從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交流書寫及認知能力;③無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2)排除標準:①不愿意積極參與本研究,吸煙依賴史、酒精依賴史;②精神病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意識障礙,自愿退出;③依從性差,預計生存期<3個月。
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原則,所有肺癌晚期患者知情同意,積極參與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2.方法
2.1.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肺癌晚期患者介紹科室人員組成情況,并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積極修復和疏導患者焦慮和抑郁的負面情緒)、病情監(jiān)測、環(huán)境護理、睡前指導、皮膚護理、生活護理以及飲食指導等。
2.2.觀察組 給予綜合護理干預。(1)情志護理[7-8]:首先幫助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環(huán)境,合理安排最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評估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個性化的溝通與交流,掌握了解不良心理情緒(抑郁、焦慮等)對疾病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等現(xiàn)象,通過心理輔導及時疏導負性情緒。采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移情易性方式,讓患者采取舒適體位,放松背肌及腹肌,深呼吸,指導其閉上雙眼,結(jié)合每一位患者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樂,及時舒神靜性,疏導其負性情緒,能夠顯著地達到止痛的目的。同時,可以引導患者精力集中回憶以往比較感興趣的樂事,讓自己深深的沉浸于快樂的回憶中,可以有效的緩解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促進自己良好的睡眠。情志護理的實施每日午飯后和晚睡前各進行1次,1 h/次,7 d為1個療程。(2)康復訓練:給予患者呼吸及排痰訓練,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在其身體適宜的情況下進行腹肌、胸肌的呼吸肌功能鍛煉,讓新鮮空氣可以慢慢的進入肺部,10~20 min/次,3~5 次/d;讓患者慢慢的咳,能夠有效的促進肺部痰液的排除,3~4 次/d,時間間隔3 h。(3)社會支持:醫(yī)護人員首先設(shè)立患者的微信群、QQ 群,建立與疾病相關(guān)的健康知識、飲食干預講座等方式,鼓勵患者之間采取疾病改善的溝通與交流,讓患者更加舒服的生活,徹底消除孤獨感,提高每一位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親朋好友的關(guān)愛及照顧,并給予患者經(jīng)濟和精神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讓患者的親戚、朋友及同事參與且建立起多角度的社會支持體系。兩組均干預4周后進行評分比較。
3.觀察指標
(1)疼痛評分[9]:運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法觀察記錄兩組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由經(jīng)過培訓的醫(yī)護人員按照患者對疼痛的描述選擇相應(yīng)的分數(shù),評分為0~10 分。①無痛:0 分;②輕度疼痛:1~3 分;③中度疼痛:>3~7 分;④重度疼痛:>7~10 分。得分越高則顯示患者疼痛等級越高,滿分10分,疼痛程度為24 h的平均疼痛指數(shù)。(2)睡眠質(zhì)量評分[10]:以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對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進行評定,包括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藥物使用及日間功能障礙等,臨界值是10 分,分數(shù)值與睡眠質(zhì)量呈反比,得分越低則證明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越好。(3)QOL 評分[11]:對兩組患者運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SF-36)給予QOL 評分,包括生理功能、健康狀況、精力狀態(tài)、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心理健康6個評分指標,所有的評分均采用10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高。
4.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SPSS 23.0 計算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VAS評分、PSQI評分及QOL評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VAS評分情況
干預4 周后,觀察組和對照組VAS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t=8.373、4.743,均P<0.05),而觀察組VAS 評分明顯的低于對照組(t=8.35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癌晚期患者護理干預前后VAS評分情況比較(分,± s)
表1 兩組肺癌晚期患者護理干預前后VAS評分情況比較(分,± s)
注: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VAS為視覺模擬量表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9 49干預前4.61±1.52 4.57±1.48 0.006 0.514干預后1.27±0.45 2.49±0.98 8.359<0.001 t值8.373 4.743 P值<0.001<0.001
2.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PSQI評分情況
干預4 周后,觀察組和對照組PSQI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t=7.935、3.966,均P<0.05),而觀察組PSQI評分明顯的低于對照組(t=4.625,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癌晚期患者護理干預前后PSQI評分情況比較(分,± s)
表2 兩組肺癌晚期患者護理干預前后PSQI評分情況比較(分,± s)
注: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PSQI為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9 49干預前7.39±0.61 7.42±0.59 0.453 0.689干預后5.19±1.37 6.53±1.31 4.625<0.001 t值7.935 3.966 P值<0.001<0.001
3.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QOL評分情況
干預4 周后,觀察組和對照組QOL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t=5.631、3.966,均P<0.05),而觀察組QO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3.056,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癌晚期患者護理干預前后QOL評分情況比較(分,± s)
表3 兩組肺癌晚期患者護理干預前后QOL評分情況比較(分,± s)
注: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QOL為生活質(zhì)量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9 49干預前6.59±1.32 6.61±1.28 0.048 0.960干預后8.69±1.31 7.42±1.29 3.056 0.004 t值5.631 3.966 P值<0.001 0.046
肺癌是世界上發(fā)病率較高的癌癥,是一種起源于支氣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占全球新發(fā)癌癥的12.9%,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圍內(nèi)均位居前列,致死患者數(shù)約占全世界癌癥死亡人數(shù)的1/5,經(jīng)臨床診斷后5 年生存率僅為15%。在我國肺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肺癌發(fā)病較隱匿,大部分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處于中晚期[12-13]。化療是近年來治療肺癌晚期患者的主要理想模式,此治療方法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但是對于較為嚴重的患者會出現(xiàn)脫發(fā)情況,還出現(xiàn)消化道、睡眠障礙、疼痛癥狀等,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還明顯的降低了患者的食欲,嚴重影響了患者的QOL 和PSQI。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生理和心理上所導致的痛苦,很容易失去治療的信心,降低患者的配合程度,極易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預后改善。臨床提倡在治療肺癌過程中實施有效的綜合性、整體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地提升肺癌晚期患者的護理效果[14-15]。
綜合護理干預方法是從患者心理、生理和社會等多角度方面采取綜合性、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既要注重控制肺癌晚期患者病情發(fā)展及改善病情,還要注重滿足患者心理需求,讓患者具有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情,不斷地提高患者回歸社會和工作的能力。給予患者個性化的情志護理、移情易性及安靜神志等,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顯著地緩解其心理抑郁、焦慮及煩躁不安狀態(tài),能夠確保在一定時間內(nèi)集中其注意力,降低患者神經(jīng)元的不良刺激,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疼痛。指導患者充分利用有趣樂事及成功的事情想象力放松全身肌肉,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愉快事情及向往景象中,能夠顯著地穩(wěn)定呼吸頻率及心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通過康復訓練可以悠閑地提高患者的肌力,腹式呼吸訓練與縮唇訓練,能夠顯著地改善通氣狀態(tài),提高舒適度。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VAS 評分干預后均低于干預前(均P<0.05),而觀察組VAS 評分明顯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PSQI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均P<0.05),而觀察組PSQI 評分明顯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QOL 評分干預后均高于干預前(均P<0.05),而觀察組QOL 評分明顯的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對肺癌晚期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質(zhì)量,對改善肺癌晚期患者生活質(zhì)量發(fā)揮積極作用。
作者貢獻聲明鄧小芳:撰寫論文;吳瑩瑩:研究設(shè)計;陳柳霏、潘健婷、郭艷芬:數(shù)據(jù)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