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侃
5.捺的形態(tài)分析
捺為磔,與撇畫對稱,一般是一個字的最后一筆??瑫械霓喈嫵须`書筆法,波磔使字體向外開放,形如波浪,力雖內(nèi)聚形卻外張。書寫時要寫得氣勢剛勁、曲折自然。
斜捺 斜捺往往與斜撇結(jié)合在一起,左右斜度與撇畫相呼應(yīng)。書寫時順著撇畫收筆的筆勢落筆,稍橫行即轉(zhuǎn)向右下行筆,邊行筆邊按筆,由輕而重,至捺腳重按稍駐,向右側(cè)徐徐出鋒,如“夫”“菜”。
智永真書《千字文》中有的斜捺寫的彎度較大,呈S形,柔婉中見筋骨。書寫時不可一滑而過,如“合”的捺,露鋒起筆先向上,再向下行筆,末端斜切而收,如“友”的捺,起筆行筆同上,收筆時微帶仰勢出尖,作放勢。
平捺 平捺和斜捺相比,由于角度較平正,故稱平捺。一般在字的下方有托底之功效,常見“”和“”偏旁。寫法是逆鋒向右下行筆,轉(zhuǎn)筆向右稍偏下行筆,力量由輕而重,至捺腳重按稍停向右方勁疾出鋒。平捺筆勢要平,捺尾較長,捺尖不要翹。如“之”“退”“起”“建”等字,呈一波三折之態(tài),筆畫舒展流動。
斜 捺
平 捺
反 捺
捺的變化
反捺 反捺寫法由長點變化而來,在“長點”的基形上尾部略向左下作收勢,形較厚實。寫法是露鋒起筆,用力向右下按筆,然后向左上回鋒收筆。注意,反捺的筆勢不宜太長,頓筆要適中,收筆也可用駐鋒。反捺用得好,會使寫出的字更靈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欣”“食”。
智永真書《千字文》中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反捺,即收筆時出鋒向左出小鉤,內(nèi)含回環(huán)之勢,如“磐”“聚”。
捺的變化 智永真書《千字文》中捺的形變主要是長短和收放的變化。如左右兩邊都有捺畫,一般左取收勢,右取放勢,如“馀”“效”。左捺寫作反捺,形較短,右捺放開。一字雙捺時,用反捺或?qū)⑵渲修喔臑榉崔?,可以達(dá)到筆畫靈活變化的效果。
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有重復(fù)的捺畫,下捺長、上捺短或反之,如“馨”“黍”。
臨摹練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