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 彭俊
紡織之鄉(xiāng)、建筑之鄉(xiāng)、教育之鄉(xiāng)……在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餐飲文化反倒看似稀松平常,不顯山露水。其實,海門的地理標志產(chǎn)品甚多,十個廚師里就有六七個是名廚。
海門是長江與黃海“孕育”出的江海平原,人們移民而來,基因中流淌著“海納百川、強毅力行”的血液,這里的人重教育,重因材施教,重因材發(fā)展。今年37歲的陳志云就是海門廚藝界一位默默無聞的“牛人”。
背上練切肉
1985年是牛年,“小牛犢”陳志云出生在海門余東鎮(zhèn)余南村。上學后,陳志云讀書不是很用心,倒是很喜歡做媽媽的“小幫手”,燒好吃的菜。2001年中考時,他填報了海門職業(yè)教育中心校烹飪專業(yè)。父親不同意,認為兒子是學校的運動員,身強力壯,硬是幫兒子改填了?“建筑”志愿。不過,屬牛的陳志云有一股子牛勁,不想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他軟硬兼施做通了父親的工作,跑到學校改回了烹飪專業(yè)。
在海門職業(yè)教育中心校,陳志云只要一拿起菜刀就停不下來,一根黃瓜能切上百刀乃至近千刀。看似只是簡單的切切弄弄,實際做起來卻需要嚴格控制力度、角度、厚薄,擺盤也不是容易的事。他的左手手指在一次操作中切掉過半個指甲蓋,至今看上去還有點歪歪扭扭,至于油濺到臉上、手上形成的斑點,業(yè)內(nèi)人都有,只是多少不同而已。
有了砧板上的硬功夫,腦洞大開的陳志云先在氣球上練切肉,用掉幾百個氣球后,就在相熟的同學背上練。練到最后,把一塊紗巾鋪在背上,就能切出厚薄均勻的肉片,而紗巾不壞、脊背不傷,這樣的功力讓人嘆為觀止。畢業(yè)那年,陳志云破格通過省人社廳高級廚師的考核。
“烹來”多個金獎
2004年,陳志云中職畢業(yè)。他來到蘇州一家酒店工作,廚藝得到當?shù)厥晨偷南矚g。兩年后,家鄉(xiāng)一家頗有名氣的賓館拋來“頭灶廚師”與年薪20萬元的邀請函,陳志云慎重考慮后覺得還是要到上?!皩W本領(lǐng)”。老鄉(xiāng)東林發(fā)能給毛澤東等國家領(lǐng)導人與外國元首掌勺,靠的是真功夫,而不是僅僅刀功這一技藝。2007年,陳志云來到上海錦陽國際大酒店當灶臺廚師。在這里,他的刀功與廚藝得到進一步鍛煉與提高,做的海派菜、粵菜頗受食客歡迎。
2007年秋,一場國際烹飪大賽在浙江義烏開賽。陳志云以色彩艷麗、營養(yǎng)合理、口感豐富的新款鄉(xiāng)土菜“扁尖豆干”奪得金獎。2008年的上海早春還有點寒冷,300多名廚師匯聚上海,參加國際食神爭霸賽。在兩個小時內(nèi),陳志云創(chuàng)新了家鄉(xiāng)的紅燒羊肉菜為“香燒海門山羊肉”,斬獲金獎。
小有名氣的陳志云被湖南衛(wèi)視《天天向上》節(jié)目組看中。是帶上獲獎作品去表演一下,還是創(chuàng)新出新品呢?不愿走老路的陳志云選擇了創(chuàng)新——新品菜“霸王排骨蟹”讓觀眾大飽眼福。
2009年,陳志云獲評“全國優(yōu)秀中職畢業(yè)生”稱號,被母校聘為兼職教師。翌年,他參加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組織的“我的青春故事”八人演講報告團,前往北京、陜西、廣東、安徽、河南、遼寧等省市巡講。
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諸多榮譽加身,陳志云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拜師主攻海派菜系的中國烹飪大師張興國。與此同時,他回到海門一家酒店擔任行政總廚,深入研究海門人的飲食習慣與海派餐飲文化。
人間至味,也是人生百味。一晃,陳志云的孩子也長大了。陳志云對自己的發(fā)展,有了新的思考。他決定在千年古鎮(zhèn)余東老家開一家餐飲店,既配套當?shù)毓沛?zhèn)旅游業(yè),同時作為中國烹飪協(xié)會會員擔起責任,在當?shù)剡M行菜品創(chuàng)新與餐飲文化建設(shè)。
2020年,陳志云在老家投資建起“海門金喜緣酒店”。他說,愛好與工作結(jié)緣一直有超爽的感覺,可謂人生最大的幸福。如今,“金喜緣”二期已投運,用工人數(shù)達到四五十人。作為特一級廚師與國際大賽的金獎得主,陳志云時不時親自掌勺,他的菜品深受江浙滬一帶的食客喜歡,成為千年古鎮(zhèn)一道亮麗的風景。
編輯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