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左 周鑫
摘要:在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管理中,BIM模型數據與現(xiàn)場的實際施工情況交互效果較差,常常出現(xiàn)BIM信息斷鏈的問題,導致BIM信息技術無法高效應用到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環(huán)境中。文章依托小半徑大橫坡橋梁——黃艾大橋預制箱梁架設工程,提出了基于BIM的小半徑大橫坡橋梁信息化技術體系,創(chuàng)建了BIM信息模型,建立參數化構件族,模擬關鍵施工工序,提高箱梁架設準確性,降低失穩(wěn)風險,避免了重點工序沖突的返工現(xiàn)象,實現(xiàn)了BIM技術在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中的應用,提高了施工品質,保證了施工質量,為今后小半徑大橫坡橋梁的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BIM技術;施工模擬;小半徑;大橫坡;預制橋梁
中圖分類號:U445.3A240795
0引言
在復雜結構工程中,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優(yōu)勢可以加強施工與數據之間的協(xié)調交流,為施工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因而BIM技術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1]。
現(xiàn)階段,BIM技術在橋梁的施工過程中具有動態(tài)管理的特點,通過集成各參建方的信息數據,建立橋梁的三維模型,通過可視化處理,實現(xiàn)重難點結構處的施工模擬。同時,BIM技術在設計、施工、運維等過程中均有重要的應用。龍波等[2]以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為應用點,利用BIM模型實現(xiàn)橋梁結構的屈曲穩(wěn)定分析,改善了橋梁空間布局與成果表達信息缺失的問題;陳剛[3]以預制T梁為目標,采用基于BIM技術的Revit軟件的三維建模鋼筋碰撞檢查優(yōu)勢,探討了鋼筋之間的干擾問題,優(yōu)化了T梁施工過程中的鋼筋安裝情況;周群等[4]以南寧市快環(huán)綜合整治項目(北湖立交)改造工程為實例,利用BIM技術的信息化特點針對裝配式市政橋梁傳統(tǒng)設計管理提出了有效方案,提高了BIM技術在橋梁設計管理的應用能力;張勝超等[5]提出了一種基于Dynamo插件的預制箱梁BIM模型參數化建模方法,實現(xiàn)了預制箱梁BIM模型的快速精準建模,提升了預制箱梁曲線建模的精度。
在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過程中,傳統(tǒng)的二維圖紙在橋梁整體與細部結構中難以實現(xiàn)精細化展示,且工作量較大。同時,如橋梁建設受到環(huán)境影響產生圖紙變更,則需要修改大量的二維圖紙[6],耗費大量的人力成本,這一現(xiàn)象在跨越山溝和村道復雜環(huán)境下,特別是橋梁走線涉及池塘及農田的情況下尤為突出。目前,預制梁這一工藝的出現(xiàn)使得橋梁上下部結構物可以同時進行施工,雖然能夠縮短建設工期和保證預制梁的施工質量,但裝配式橋梁工程質量的好壞,不僅取決于預制梁的施工,還取決于其安裝效果[7]。由于橋梁線性弧度影響,外懸臂梁與內部梁的橫隔板常會出現(xiàn)錯位現(xiàn)象,特別是在小半徑大橫坡的橋梁工程條件下,橫隔板錯位問題尤為突出。本文依托小半徑大橫坡橋梁——黃艾大橋預制箱梁架設工程,提出了基于BIM的小半徑大橫坡橋梁信息化技術體系,創(chuàng)建了BIM信息模型,建立參數化構件族,模擬關鍵施工工序,提高箱梁架設準確性,降低失穩(wěn)風險,避免了因重點工序沖突的返工現(xiàn)象,實現(xiàn)了BIM技術在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的應用,提高了施工品質,保證了施工質量,為今后小半徑大橫坡橋梁的施工提供參考。
1工程概況
黃艾大橋采用5×20 m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先簡支后連續(xù),橋梁全長107.5 m,橋梁寬度為12.15 m,交角為90°。橋位平面位于R=155 m的左偏圓曲線,橋面橫坡為單向8%,橋面最橫坡大高差為97.2 cm,橋面縱坡為-2.45%。大橋預制箱梁共20片,單跨預制箱梁5片,橋梁前進方向右高左低,從右至左每跨梁片編號為主梁1#~5#。橋墩采用矩形蓋梁柱式墩,橋臺采用樁柱式橋臺。黃艾大橋橋梁平面布置如下頁圖1所示,立面布置如下頁圖2所示。該橋工程難點是轉彎半徑小、橫坡大,架梁施工安全隱患多、安全風險高、難度大,亟須一種有效合理的可視化手段確保工程安全高質量施工。在按常規(guī)設計和架設施工工藝不可能完成的情況下,通過BIM建模及施工模擬提前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問題,從而優(yōu)化施工工藝,最后成功完成梁片架設。
2工程關鍵性難點
黃艾大橋為跨越山溝和村道而設置,大小樁號兩端地形陡峭,小樁號前進方向左側為池塘及農田,由于造價定額限制,改移大橋位置,將大橋橫坡放小、將轉彎半徑放大的施工較為困難,因此從設計的方向去解決大橋建造問題不切實際。通過BIM技術建模,將橋梁所處的地形以及橋梁上下構結構物按結構詳細尺寸進行建模,再將建立好的模型按照坐標位置放樣,將得到的成果模型對比設計指標要求,提前預判該橋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8]。黃艾大橋在施工過程中面臨的關鍵性難點如下:
(1)對有轉彎弧度的預制梁的預制施工,通常是在梁端兩側通過對端頭角度和邊梁懸臂參數的調整,從而完成對橋梁線性弧度的調整。在大曲線半徑的上構預制及施工過程中,橋梁橫隔板錯位較小,可忽略不計,但在小半徑大橫坡的橋梁工程條件下,橫隔板錯位問題尤為突出。經在模型中的測量,該橋在第三跨外懸臂梁相鄰內部一片梁的橫隔板錯位嚴重,達到37.2 cm(見圖3)。
(2)預制梁和現(xiàn)澆梁的橫坡正常設置為2%~4%,黃艾大橋橋面橫坡坡度達8%(見圖4)。預制的標準箱梁橫斷面坡度為2%,這需要保證上構箱梁穩(wěn)定且不影響橋梁的受力情況下,在支座墊石處、橋面處位置調出余下6%的橫坡。
(3)箱梁架設的風險問題。由于蓋梁頂部存在著接近1 m的高差,架橋機在箱梁架設和過孔時存在較高的傾覆風險;橋梁的轉彎半徑過小,正常喂梁時梁體與架橋機存在過大的角度,梁體無法進入架橋機,常規(guī)雙導梁架橋機可能無法完成所有梁片架設。
3BIM模型的建立
3.1BIM技術應用目標
在小半徑大橫坡的橋梁工程中,BIM技術可通過圖紙與參數值的三維呈現(xiàn)傳遞有效施工信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應注意數據之間的積累,結合現(xiàn)場的施工順序,將設計數據、專業(yè)信息以及精細模型集成至工程對象中[9]。在小半徑大橫坡橋梁中部分橋身結構和橋墩結構為異型結構,箱梁橫截面高度在縱橋方面為曲線走勢,常規(guī)的建模手段無法連續(xù)建立完整的異型橋結構,因此需采用參數化建模手段。本研究提出了基于BIM的小半徑大橫坡橋梁信息化技術體系,主要應用目標體系(如圖5所示)。
3.2創(chuàng)建橋梁中心線
小半徑大橫坡黃艾大橋的橋位平面位于R=155 m的左偏圓曲線,建模初期需滿足橋梁中心線的確定,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樁號坐標定位中分法提取橋梁中心線。通過已知的橋墩樁號坐標數據(如表1所示),輸入對應的坐標,生成連貫的坐標體系,以橋墩號坐標作為參考值,分別計算出對應的中心點坐標,獲取連續(xù)的中心坐標后,以R=155 m的圓曲線連接對應所有中心坐標生成連續(xù)線,即可創(chuàng)建橋梁中心線,如圖6所示。
3.3創(chuàng)建參數化橋梁異型構件
通過橋梁模型的創(chuàng)建,連續(xù)梁橋的異形結構主要集中在箱梁與橋墩位置,考慮到能夠與施工相結合,在設計階段會涉及不同結構的箱梁與橋墩,因此設計了參數化模型,通過改變尺寸和類型即可驅動生成不同結構的模型形狀,主要目的在于以參數變量的形式提高模型修改效率,進一步提升BIM模型的建模效率與精度[10]。參數化創(chuàng)建構件流程如下頁圖7所示。
在這一過程中,可使用剪切、拉伸與放樣三種功能在實體中挖去多余實體以創(chuàng)建橋墩不規(guī)則模型;連續(xù)箱梁模型創(chuàng)建過程中需要考慮橫縱坡的設置,可通過角度參數設計橫坡。參數化模型如下頁圖8所示。
3.4橋梁模型的創(chuàng)建
以樁號坐標定位中分法獲取橋梁中心線,并采用參數化建模完成異型橋墩與箱梁模型的建立,通過建立不同階段的模型,提高建模效率,降低容錯率,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最終完成小半徑大橫坡黃艾大橋的三維模型創(chuàng)建,如圖9所示。
通過對大橋三維模型的建立,將設計圖紙和參數值反映至模型最終成橋狀態(tài),查看成橋狀態(tài)的不合理之處。由于該橋轉彎半徑太小,操作空間受到極大制約,正常喂梁時梁體與架橋機存在13°夾角,梁體無法進入架橋機,常規(guī)雙導梁架橋機不能完成所有梁片架設。為減少架橋機兩道承重主梁和后支腿對T梁喂梁時的位置限制,做了以下優(yōu)化改造:(1)縮短架橋機主梁長度,僅保留40 m;(2)減小橫向寬度;(3)根據梁片角度變化調整后支腿的位置和高度;(4)充分利用優(yōu)化后的操作空間,盡量減小架橋機橫移軌道的不平行角度,降低架橋機橫移的難度和脫軌的風險。通過對架橋機改裝后的受力驗算分析,架橋機穩(wěn)定性滿足施工要求。但架橋機過跨后無法在橫移軌道上一次完成單跨T梁架設任務,需調節(jié)后支腿的法蘭盤和橫移軌道才能完成邊梁架設。當法蘭盤調節(jié)完成并連接后,架橋機主梁存在一定扭矩;當后支腿作為支點時架橋機前支腿將產生較大位移,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消除這部分扭矩造成位移帶來的安全隱患,采取法蘭盤和橫移軌道同時調節(jié)、多次微調的方法,大大減小了前后支腿位移的差異,也減少了主橫梁因軌道不平行而產生的扭矩,安全地完成邊梁架設。
3.5施工工藝模擬
創(chuàng)建黃艾大橋三維模型,并針對重難點的復雜工藝進行準確的施工模擬后,可發(fā)現(xiàn)鋼筋空間沖突、施工步驟、結構扭曲以及樁號定位等問題,并做出相應的整改方案。依據BIM技術的可視化特征輔助項目施工,實現(xiàn)鋼筋碰撞檢查,并通過模擬施工完成項目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工作,加深管理人員以及施工人員對小半徑大橫坡的大橋橋梁結構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質量。
從預制梁制作至橋梁施工,結合工藝模擬,通過BIM技術在小半徑大橫坡大橋施工過程的應用,可總結以下注意事項:(1)梁片吊裝前或喂梁前,必須做好設備的檢查工作及試吊,做好前期的工程測量放樣;(2)過孔中必須保持架橋機平穩(wěn)緩慢前行,保證前支架的穩(wěn)定與垂直狀態(tài),前、后支腿起頂以及保險跺支撐是否牢固;(3)過孔選用的配重梁均為需要架設的3#或4#中梁,過跨成功后,可以直接將配重梁“對號入座”地安裝;(4)梁片起吊前,先用鋼墊板保護T梁底角和T梁翼板角,再用鋼絲繩兜底扣住鋼墊板,確保T梁梁體不受損,鋼絲繩兜底位置應靠近T梁兩端支座預埋鋼板;(5)架橋機前支腿和中托對應的橫移軌道要通過枕木和水準儀調平,鋼軌道兩端各3 m范圍要用槽鋼或工字鋼加固,同時要與蓋梁固結好,以防架設邊梁時架橋機在軌道上偏心,導致鋼軌道受剪斷裂;(6)喂梁時,當梁體吊離運梁車2 cm時,暫停作業(yè),在細致觀察后,確認一切正常方能繼續(xù)起吊;(7)落梁時,需等梁片做好臨時加固后,方可卸下吊裝鋼絲繩。
4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山區(qū)公路路網建設日益完善,尤其在復雜地形山區(qū)公路上,小曲線半徑大橫坡的預制梁預制安裝設計應用日益廣泛,但其施工難度高。本文以BIM技術設計小半徑大橫坡橋梁信息化技術體系,創(chuàng)建BIM信息模型,建立參數化構件族,模擬關鍵施工工序,提高了箱梁架設準確性,降低了失穩(wěn)風險,避免了因重點工序沖突的返工現(xiàn)象,實現(xiàn)了BIM技術在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中的應用。通過優(yōu)化設計,對常規(guī)的施工進行精準把控和工藝創(chuàng)新,從源頭入手,用BIM基礎的建模及模型調整的方法,模擬特殊施工工藝,找出錯位與碰撞現(xiàn)象,克服施工難點,安全完成架設任務,并在黃艾大橋預制箱梁工程中順利應用,為小半徑大橫坡橋梁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可為同類工程橋梁設計施工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盧卓君.淺談BIM技術在樞紐互通中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2,45(11):135-137.
[2]龍波,凌塑奇,梁若洲.基于BIM的鋼管混凝土拱橋三維設計與穩(wěn)定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2(5):112-115.
[3]陳剛.BIM技術在預制T梁鋼筋設計優(yōu)化中的應用[J].西部交通科技,2022(1):112-114.
[4]周群,黃瑩,榮浩,等.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市政橋梁設計管理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6):102-107.
[5]張勝超,郭新賀,鮑大鑫.基于Dynamo的預制箱梁BIM模型參數化建模技術[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21,13(3):107-111.
[6]汪家華.基于Revit的連續(xù)剛構橋BIM正向設計與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20.
[7]曹新穎,孟凡凡,李小冬.基于精益管理的裝配式建造過程返工風險智能識別[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2):52-60.
[8]畢玉,張明閃,吳昊柱,等.橋梁混凝土節(jié)段梁鋼筋數字化制造技術研究[J].公路,2022,67(8):172-177.
[9]張曉光,劉沖,李樂,等.BIM技術在橋梁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22(13):166-168,171.
[10] 李寶元,張靈通,陳亞飛,等.某大橋基于Revit軟件的橋梁BIM模型設計[J].四川建材,2022,48(8):142-143.
作者簡介:農左(1993—),工程師,主要從事交通工程建設與BIM技術應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