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鵬,仝真真,李毅
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眼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糖尿?。╠iabetes mellitus,DM)眼病是DM 主要眼部并發(fā)癥,以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性白內(nèi)障為多見。近年有學者發(fā)現(xiàn)DM 還可影響眼前段結構,如角膜、虹膜、睫狀突、晶狀體、前房、后房[1-2],可能意味著這是另一種DM 眼部并發(fā)癥。嚴良等[3]研究顯示,DM 病人眼前段生物結構存在“擁擠”趨勢,DM、非DM 眼之間眼前段差異已被闡明[4-5],但DR 嚴重程度與眼前段改變的關系還未深入研究,眼前段生物測量學改變可能是DM 眼在臨床最早發(fā)現(xiàn)改變之一,分析DR 嚴重程度與眼前段生物測定的關系或能為DM 病人視網(wǎng)膜并發(fā)癥潛在風險提供早期線索。此外,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為是控制DM血糖的金標準指標,研究[6-7]發(fā)現(xiàn),HbA1c 變化比血糖水平變化對眼前段影響更大,但結論各不相同。另有研究[8]顯示,眼前段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隨著DM 病程延長、DR 出現(xiàn)而變淺。這說明HbA1c、DM 病程可能與眼前段結構改變有關?;诖?,本研究觀察無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及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病人的眼前段生物測量值變化,分析眼前段變化與DR 分期關系,并評估眼前段生物測量值與DM 病程、HbA1c 相關性,旨在為臨床DR早期篩查提供科學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6 月至2021 年3 月就診于北方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2 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病人180 例(180 眼),其中DM病程<5 年33 例,病程5~10 年85 例,病程>10 年62例,均行眼底血管熒光造影檢查,根據(jù)視網(wǎng)膜病變程度分為NDR 組、NPDR 組、PDR 組,每組60 例,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60例(60眼)作為健康對照組。納入標準:T2DM 病人均符合《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9]診斷標準:(1)DM 癥狀、任意時間血糖≥11.1 mmol/L;(2)空腹血糖>7.0 mmol/L;(3)葡萄糖負荷后2 h 血糖≥11.1 mmol/L;健康對照組無DM 病史,且空腹血糖7.0 mmol/L;(4)病人或其近親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晶狀體或玻璃體混濁影響眼底檢查者;(2)眼外傷史;(3)眼部激光和手術史;(4)高眼壓病史、眼部炎癥、翼狀息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者;(5)既往配戴角膜接觸鏡者;(6)全身免疫性疾病。四組病人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方法(1)眼科檢查:所有受檢者均行常規(guī)眼科檢查,包括視力、裂隙燈、眼壓等,以啟天A型超聲進行眼前段生物測量,取仰臥位,75%乙醇消毒超聲探頭,雙眼滴0.5%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1 次行表面麻醉,囑受檢者注視天花板上注視目標,檢查者一手分開受檢者上下瞼,另一手持超聲探頭,探頭垂直于角膜前表面方向輕觸角膜中央2 mm 區(qū)域進行測量,包括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ACD、晶狀體厚度(lens thickness,LT)和眼軸長度(axial length,AL),每例測量3 次,取平均值,并計算晶狀體位置(lens position,LP)=ACD+0.5LT、前房擁擠率(chamber crowd ratio,CCR)=LT/ACD、rACD=ACD/AL、rLT=LT/AL、r=(ACD+LT)/AL。(2)HbA1c 檢測:取清晨空腹血3 mL,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試劑、試劑盒由深圳市匯松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通過全自動生化儀(日本日立)檢測。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各組眼前段生物測量值、HbA1c 水平差異及不同病程T2DM 病人眼前段生物測量值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應用Pearson 相關分析確定眼前段生物測定值與HbA1c、DM 病程的相關性。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眼前段生物測量值、HbA1c 比較四組CCT、ACD、LT、AL、CCR、rLT、r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NDR 組、NPDR 組、PDR 組CCT、LT、CCR、rLT、r高于健康對照組,ACD、AL 低于健康對照組(P<0.05),PDR 組CCT、LT、CCR、rLT、r 高于NDR 組、NPDR 組,ACD、AL 低于NDR 組、NPDR 組(P<0.05),NPDR 組CCT、LT、CCR、rLT、r 高于NDR 組,ACD、AL 低于NDR 組(P<0.05);不同視網(wǎng)膜病變程度T2DM 病人HbA1c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PDR組HbA1c 水平高于NDR 組、NPDR 組(P<0.05),NP?DR組HbA1c水平高于NDR組(P<0.05)。見表2。
表2 各組眼前段生物測量值、HbA1c比較/
表2 各組眼前段生物測量值、HbA1c比較/
注:NDR 為無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NPDR 為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PDR 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CCT 為角膜中央厚度,ACD 為中央前房深度,LT為晶狀體厚度,AL為眼軸長度,LP為晶狀體位置,CCR為前房擁擠率,HbA1c為糖化血紅蛋白。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NPDR組比較,P<0.05。③與NDR組比較,P<0.05。
?
2.2 不同DM 病程T2DM 病人眼前段生物測量值比較不同DM 病程T2DM 病人CCT、ACD、LT、AL、CCR、rLT、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程>10年的T2DM 病人CCT、LT、CCR、rLT、r高于病程5~10 年、病程<5 年,ACD、AL 低于病程5~10 年、病程<5 年(P<0.05);病程5~10 年的T2DM 病人CCT、LT、CCR、rLT、r高于病程<5年,ACD、AL低于病程<5年(P<0.05)。見表3。
表3 不同DM病程T2DM病人眼前段生物測量值比較/
表3 不同DM病程T2DM病人眼前段生物測量值比較/
注:CCT為角膜中央厚度,ACD為中央前房深度,LT為晶狀體厚度,AL為眼軸長度,LP為晶狀體位置,CCR為前房擁擠率。①與病程>10年T2DM病人比較,P<0.05。②與病程5~10年T2DM病人比較,P<0.05。
?
2.3 眼前段生物測定值與HbA1c 相關性經(jīng)pear?son 相關性分析,HbA1c 與CCT(r=0.72,P=0.009)和LT(r=0.62,P=0.021)呈正相關關系,HbA1c 與ACD(r=?0.53,P=0.033)和AL(r=?0.67,P=0.013)呈負相關關系。
2.4 眼前段生物測定值與DM 病程相關性經(jīng)pearson 相關性分析,DM 病程與CCT(r=0.85,P<0.001)和LT(r=0.54,P=0.031)呈正相關關系,DM 病程與ACD(r=?0.50,P=0.037)和AL(r=?0.61,P=0.023)呈負相關關系。
DR 是DM 高度特異性微血管并發(fā)癥,T2DM 成年病人中,約20%~40%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病變,8%嚴重視力喪失。近年,隨DM 病人不斷增加,DR 發(fā)生逐漸增多,鑒于DR 高致盲率,分析DR 保護因素、易患因素,對預測、防止其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在臨床中,A 型超聲已廣泛地應用于測量CCT、ACD、LT、AL 眼前段生物值,對青光眼診斷和預防、近視防控、白內(nèi)障手術方式選擇等意義重大。隨著研究深入,DM 病人眼前段病變也引起臨床眼科醫(yī)生關注,研究[3]顯示,DM 病人眼前段結構發(fā)生改變,與健康對照組相比,CCT 增加,ACD 變淺、LT 增加。本研究中T2DM 病人CCT、LT、CCR、rLT、r 高于健康對照組,ACD、AL低于健康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表明T2DM 病人眼前段結構發(fā)生明顯改變,前房容積有減少趨勢,眼前段體積在眼球整體結構中所占比例增加,眼前段結構有更為“擁擠”趨勢。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T2DM 病人LP 與健康體檢者對比,無明顯差異,但LT 增加,故推測晶狀體位置前移。研究[10-11]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具有角膜直徑較小、曲率較小、前房較淺、容積較小、晶狀體較厚、晶狀體相對位置靠前、眼軸較短等眼部解剖結構異常。推測DM 疾病本身更易誘導或加重房角關閉,更易導致青光眼。本研究還創(chuàng)新性對比不同DR 分期間眼前段生物測量值,發(fā)現(xiàn)PDR 組CCT、LT、CCR、rLT、r高于NDR組、NPDR組,且NPDR組CCT、LT、CCR、rLT、r 高于NDR 組,而PDR 組ACD、AL 低于NDR 組、NPDR 組,NPDR 組ACD、AL 低于NDR組。提示視網(wǎng)膜病變程度越重,眼前段結構發(fā)生改變更為明顯,青光眼發(fā)作風險越大,臨床需及時測量眼前段生物值,評估病變風險。此外,相關資料[12-13]表明,HbA1c 水平是預示DR 發(fā)生、進展重要指標,HbA1c 長期偏高今后發(fā)生DR 或DR 進展概率較大。HbA1c 含量和紅細胞聚集速度呈正相關,易使微小動脈形成血栓,而血栓形成、氧解離速率下降可造成組織缺氧,引發(fā)血管生長因子增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因子間平衡打破,是DR 發(fā)生、進展基礎[14-15]。本研究中隨視網(wǎng)膜病變程度加重,T2DM病人HbA1c 水平逐漸升高,進一步分析眼前段生物測量值與HbA1c 關系,發(fā)現(xiàn)HbA1c 與CCT、LT 呈正相關關系,HbA1c與ACD、AL呈負相關關系,提示眼前段生物測量值與HbA1c 密切相關,臨床可通過進行HbA1c 的篩查,初步評估眼前段結構改變,對于HbA1c 水平高血糖控制差病人,需密切關注眼部微血管變化。
調查發(fā)現(xiàn),DM 病程與DR 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DM 病程越長,DR 發(fā)生概率越大[16-17]。金佩瑤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血糖控制良好的DM 病人隨病程時間延長,仍會有DR 發(fā)生或發(fā)展,可能與血糖代謝記憶相關。本研究對比不同DM 病程T2DM 病人眼前段生物測量值,發(fā)現(xiàn)隨DM 病程增加,T2DM 病人CCT、LT、CCR、rLT、r 逐漸升高,ACD、AL 逐漸降低,且經(jīng)pearson相關性分析,DM病程與CCT、LT呈正相關關系,DM 病程與ACD、AL 呈負相關關系,表明眼前段生物測量值與病程密切相關,臨床工作中,針對DM病人視網(wǎng)膜情況,應定期監(jiān)測、長期隨訪,對于病程較長病人,應增加隨訪頻率,一旦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及時處理,防止病情惡化。
綜上所述,T2DM 病人眼前段結構發(fā)生明顯改變,呈“擁擠”趨勢,視網(wǎng)膜病變程度越重,“擁擠”趨勢越嚴重,也許更易誘發(fā)房角關閉,且眼前段生物測量值與DM病程、HbA1c密切相關。臨床可通過A型超聲進行眼前段生物測量,以提高DR 篩查水平,預防青光眼;并密切關注病人HbA1c 水平,進行HbA1c 的篩查,初步評估眼前段結構改變,積極控制血糖,及早發(fā)現(xiàn)HbA1c 指標變化,及時對眼部病變進行干預;對于病程較長者,增加隨訪頻率,以及時發(fā)現(xiàn)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