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瓊燕,劉偉明,周兵,曾建軍*
(1.井岡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2.吉安市農業(yè)農村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江西 吉安 343000)
植物交配系統(tǒng)是影響植物種群遺傳性狀的最關鍵因素,其不僅是種群之間有性生殖的紐帶[1],還對種群的進化潛力有著一定的影響[2],決定著開花植物的繁殖擴散能力[3,4]。植物交配系統(tǒng)研究一直是生態(tài)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特別是隨著RAPD、AFLP 及SSR等分子標記技術興起后,相關研究更是深入到分子水平。目前,我國也將植物交配系統(tǒng)研究作為生態(tài)學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L.)別名指甲花、胭脂花、野丁香、狀元花等,屬于紫茉莉科(Nyctagi naceae)紫茉莉屬(Mirabilis),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美洲熱帶地區(qū),在我國具有明顯的入侵性,屬于入侵物種,但其花色豐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5~7]。紫茉莉具有生長速度快、生態(tài)適應性廣、繁殖能力強等特性,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前人對于紫茉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藥用價值[8,9]、觀賞價值[10,11]、化學成分[12,13]、污染土壤修復[14~16]、生物活性[17,18]以及利用紫茉莉進行環(huán)境監(jiān)測[19,20]等方面。
紫茉莉的繁殖方式多樣,既可以進行有性繁殖,主要是依靠種子繁殖;又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主要是利用宿根或芽繁殖扦插[21]。但長期以來,對不同花色紫茉莉交配系統(tǒng)的研究較少。基于此,以紫紅色、黃色、白色花紫茉莉為試材,從花部特征及相關性、花粉量與花粉胚珠比(P/O 值,單花花粉量/單花胚珠數(shù))、雜交指數(shù)等方面,對不同花色紫茉莉的交配系統(tǒng)進行比較,以期為不同花色紫茉莉的栽培育種、進化、資源分配、生態(tài)學研究和遺傳多樣性等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試驗材料為紫紅花、黃花、白花紫茉莉植株。
1.2.1 試驗設計 2020 年4 月將3 種花色的紫茉莉成熟種子分別撒入塑料培養(yǎng)方盆(長35 cm、寬20 cm、高10 cm) 中,150 粒/盆,然后置于溫度20~23 ℃、相對濕度75%~85%的溫室內培養(yǎng)。待幼苗長至株高5~10 cm 時,移栽到塑料花盆中,1 株/盆。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性;每15 d 施用三元復合肥(N、P2O5、K2O 含量均為17%)1 次,每次施肥量均為1 g/株,直至末花期。
1.2.2 測定項目與方法
1.2.2.1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花部基本特征。隨機選取不同花色紫茉莉完全開放的花各15 朵,用游標卡尺測量花總長、花冠筒長、萼片長、萼片寬、花柄長、花直徑、最大柱藥高度差、最小柱藥高度差、柱頭直徑、花藥直徑、花藥高、花柱高、最大花絲高、最小花絲高、子房高、子房直徑和柱頭高。
1.2.2.2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繁育系統(tǒng)類型。
(1)根據(jù)P/O 值判斷。隨機選取不同花色紫茉莉即將開放但花藥未裂開的花各15 朵,用1.0 mol/L 的HCL 水解去除藥壁,制成0.1 mL 的懸浮液;然后,用微量取樣器取10 μL,用血球計數(shù)板在顯微鏡下計數(shù),每種花色重復計數(shù)4 次,取平均值;最后,統(tǒng)計每朵花的總花粉量。將紫茉莉花的子房用刀片橫切,在解剖鏡下記錄胚珠數(shù),計算P/O 值。根據(jù)Cruden[22]的方法(表1),判斷紫茉莉的繁育系統(tǒng)類型。
表1 根據(jù)P/O 值的植物繁育類型判斷標準Table 1 Standard for the type of plant breeding system based on P/O ratio
(2)根據(jù)雜交指數(shù)(out-crossingindex,OCI)判斷。根據(jù)Dafni[23]的方法,選擇不同花色的紫茉莉花待開放的花各15 朵,觀察紫茉莉花的開放過程,測定盛開狀態(tài)的花直徑;然后,根據(jù)各特征(花直徑、花藥裂開與柱頭可授性的時間間隔、柱頭與花藥的空間位置)對應的OCI 值(表2)估算總OCI 值,據(jù)此判斷紫茉莉的繁育系統(tǒng)類型(表3)。
表2 各特征的OCI 值估算標準Table 2 Estimation standard of OCI values of each characteristic
表3 根據(jù)OCI 值的植物繁育系統(tǒng)類型判斷標準Table 3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plantbreeding system based on OCI values
1.2.2.3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結實特性。在紫茉莉盛花期,選擇不同花色的花朵各若干朵進行標記,每周檢查1 次結實情況,到第4 周為止。每種花色均設置3 個重復。
1.2.3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利用Excel 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利用SPSS 22.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差異顯著性分析;采用Pearson 指數(shù)法進行花部基本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不同花色的紫茉莉,花部基本特征存在一定的差異(表4)。紫紅色花的柱頭高(0.80 mm)、柱頭直徑(1.52 mm)、最大柱藥高度差(7.04 mm)和最小柱藥高度差(2.58 mm)最大;黃色花的花直徑(25.84 mm)、花藥高(1.43 mm)和子房高(2.96 mm)最大,花總長(42.98 mm)、花冠筒長(33.76 mm)、花柱高(44.94 mm)、最大花絲高(46.74 mm)、最小花絲高(41.29 mm)和子房直徑(3.24 mm)明顯短于其他2個花色;白色花的花總長、花冠筒長、花柄長、萼片寬、花藥直徑、花柱高、最大花絲高、最小花絲高和子房直徑最大,分別為48.40、40.35、1.92、5.18、1.50、52.17、51.40、47.31 和3.53 mm??梢钥闯?,黃色花和白色花的花部特征指標值差異很明顯。
表4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花部基本特征Table 4 Floral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 jalapa with different flower colors (mm)
不同花色紫茉莉各花部特征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5)表明,紫茉莉的花總長與花冠筒長、萼片長、花直徑等構件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花柄長、花藥直徑呈顯著正相關;花冠筒長與萼片長、萼片寬、花直徑等構件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花柄長、花藥直徑、子房高呈顯著正相關,且花冠筒長與花藥高呈顯著負相關;萼片長與萼片寬、花柄長、花直徑等構件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子房高呈顯著正相關;萼片寬與花柄長、花直徑、最小花絲高等構件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最大柱藥高度差、最小柱藥高度差呈顯著負相關;花柄長與子房直徑呈顯著正相關;花直徑與最大花絲高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花柱高、最小花絲高、子房高呈顯著正相關;最大柱藥高度差與最小柱藥高度差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最小花絲高呈顯著負相關;柱頭直徑與柱頭高呈極顯著正相關;花藥直徑與花柱高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最小花絲高呈顯著正相關,與花藥高呈極顯著負相關;花柱高與最大花絲高、最小花絲高、子房直徑呈極顯著正相關;最大花絲高與最小花絲高、子房直徑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子房高呈顯著正相關;最小花絲高與子房直徑呈極顯著正相關;子房高與子房直徑呈極顯著正相關。
表5 紫茉莉花部特征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Table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floral characteristic indicators of M. jalapa
2.3.1 根據(jù)P/O 值判斷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單花胚珠數(shù)均為1 個;單花花粉量為202.50~253.23 粒,花粉P/O 值為202.50~253.23,指標值順序均為白色>紫紅色>黃色,但不同花色間差異均不顯著(表6)。根據(jù)Cruden[22]的標準,3 種花色紫茉莉的繁育系統(tǒng)均屬于兼性自交類型。
表6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花粉P/O 值及其繁育系統(tǒng)類型Table 6 P/O ratio and breeding system of M. jalapa with different flower colors
2.3.2 根據(jù)OCI 值判斷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花直徑為24.14~25.84 mm,OCI 值均記為3;雌蕊在花藥裂開前就具有可授性,即雌蕊先熟,OCI 值均記為0;柱頭與花藥的空間位置不處于同一高度,即空間分離,OCI值均記為1;最終,3 種花色紫茉莉的OCI 值均為4(表7)。按照Dafni[23]的標準,3 種花色紫茉莉的繁育系統(tǒng)均為部分自交親和,異交,需要傳粉者。
表7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OCI 值及其繁育系統(tǒng)類型Table 7 OCI value and breeding system of M. jalapa with different flower colors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結實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紫紅色紫茉莉和白色紫茉莉結實率均為51%左右,二者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黃色紫茉莉的結實率(37.33%) (圖1)。表明黃色紫茉莉花相對于紫紅色和白色紫茉莉不易結實。
圖1 不同花色紫茉莉的結實率Fig.1 Seed setting rate of M. jalapa with different flower colors
本研究結果表明,3 種花色紫茉莉的花部基本特征存在一定差異,其中,黃色花的花總長、花冠筒長、花柱高、最大花絲高、最小花絲高和子房直徑明顯短于其他2 個花色,白色紫茉莉花部的花總長、花冠筒長、花柄長、萼片寬、花藥直徑、花柱高、最大花絲高、最小花絲高和子房直徑較長。葛方蘭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紫紅色和黃色紫茉莉群體之間的親緣關系較遠,白色和黃色紫茉莉群體之間的親緣關系較近。且不同花色紫茉莉植株間存在著一定的遺傳變異,少數(shù)變異存在于不同花色群體之間,大多數(shù)變異存在于同一花色的群體之間。但在本研究中白色和黃色紫茉莉多個花部特征指標存在較大差異,這也許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進行的變異進化?;ú刻卣髦笜讼嚓P性分析結果表明,萼片寬與最大柱藥高度差和最小柱藥高度差呈顯著負相關,最大柱藥高度差與最小花絲高呈顯著負相關,花藥直徑與花藥高呈極顯著負相關。花藥直徑與花藥高之間呈現(xiàn)的這種極顯著負相關可能限制了紫茉莉的花粉量。
自然界中大多數(shù)植物不可能是純粹的自交或異交,一般是異交植物也有自交行為,自交植物伴隨著異交[25]。如瀕危植物大果木蓮[26]、夏臘梅花[27]、地黃花[28]和紅丁香[29]的繁育系統(tǒng)均屬于混合交配系統(tǒng)。本研究中,根據(jù)不同花色紫茉莉的P/O 值,判斷其繁育系統(tǒng)均為兼性自交類型;而從不同花色紫茉莉的OCI值估算結果來看,其繁育系統(tǒng)為部分自交親和,異交,需要傳粉者,這部分結果驗證了陳香等[30]的研究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花色紫茉莉以自交為主,伴隨著異交并存,屬于混合的交配系統(tǒng)。紫茉莉選擇自交為主、異交為輔的繁育方式應該是一種對環(huán)境的適應策略。在外界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下,紫茉莉的這種繁育方式保證了種群的延續(xù),選擇了更高的繁殖適合度[31,32]。劉龍昌等[33]對花色多態(tài)植物紫薇的繁育系統(tǒng)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紫薇3 種花色的交配系統(tǒng)也存在差異。本研究中不同花色紫茉莉的P/O 值存在一定差異,這也意味著3 種花色的紫茉莉交配系統(tǒng)可能還存在著差異。
有學者認為,自交可以將更多的基因向下傳遞,但也會積累更多的有害突變[34],這也許顯示出了紫茉莉大部分時候選擇自交,而導致繁殖能力下降。本研究結果表明,白花紫茉莉的花粉量最多,黃色紫茉莉的花粉量最少;同時觀察還發(fā)現(xiàn),不同花色紫茉莉花的花藥和花絲均有一定程度的退化,其中黃色紫茉莉的退化尤為嚴重,主要表現(xiàn)為退化的紫茉莉植株上部分花的花絲及花藥會缺少1 個。黃色紫茉莉也許就屬于繁殖能力下降的這一類。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白色和紫紅色紫茉莉的結實率顯著高于黃色紫茉莉。
本研究中,雖然對不同花色紫茉莉的交配系統(tǒng)進行了初步探索,但對不同花色紫茉莉的花粉活力、柱頭可授性差異、訪花昆蟲、結實率差異性或者是糖濃度的差異性等有待進一步探究。不同花色紫茉莉的交配系統(tǒng),對于紫茉莉的遺傳育種、資源分配等均具有很大意義,今后,還需要將分子遺傳學以及生態(tài)學的知識結合起來,深入研究其交配系統(tǒng)的進化以及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從分子水平去解釋各種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