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屈老師,我家塘里的錦鯉有一些爛腮的情況?!?/p>
“哦,錦鯉爛腮可能是孢子蟲,注意查一下。另外注意一下鯽魚大紅腮……”
端午假期屈新家也無法安心過節(jié),臨猗縣養(yǎng)魚戶張大姐養(yǎng)的魚有了病癥,正向他電話問診,屈新家耐心地向張大姐講解了發(fā)病原因及解決辦法。
山西有近百家漁藥企業(yè),從事漁藥研究的科研人員更是不計其數,但提起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所長屈新家,人人都會尊他一聲“屈老師”,這不僅是因為他年長,更是因為他用精湛的技術替無數人挽回因魚病造成的損失,尤其是他獨創(chuàng)的“一滴水診斷魚病”技術,讓同行贊嘆不已。沒有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屈新家出生在運城臨猗一戶貧苦的農家,年幼的他跟隨父親,一邊推磨做豆腐,一邊順利地完成了高中學業(yè)。為了改變貧困的生活,他帶上家中僅有的200元錢,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
四處碰壁后終于在“北京水產養(yǎng)殖公司”當了名打雜工,他做事勤快,為人厚道,時間久了,大家都很喜歡他。一天,水產研究所的幾位專家來到這里,無意中提起試驗魚塘缺少個撿魚的年輕人。水產養(yǎng)殖公司的人馬上推薦說:“我們這兒有個小伙子,非常合適?!本瓦@樣,屈新家成了北京水產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
水產研究所里人才濟濟,都是正規(guī)院校畢業(yè)的大學生。屈新家沒有學歷,沒有專業(yè)知識,大家只把他當成打工的,誰見了都喊他“小屈子”。小屈子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他不怕臟不怕累,對魚塘里的病死魚,他一條也不漏過,把這個活干得仔細認真。
屈新家天天和死魚在一起,時間長了,對魚病防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班時,他豎起耳朵仔細聽,默默記;下班后就去書店購買各種書籍,利用休息時間細細研讀。那時他每月工資僅300多元,除了生活費,幾乎全部買了書。1990年,屈新家考入大連水產學院。畢業(yè)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水產研究所,開始從事水產技術推廣站魚、蝦病檢測工作。
1997年,經推薦,屈新家來到天津市于橋水庫官場魚病防治中心任主任。同年7月,京、津、唐一帶發(fā)生鯉魚出血病,漁民損失慘重。各地魚病防治部門使用大量消毒、殺菌劑均無療效。為了找到最佳的治療方法,屈新家請教了多位老專家,通過多次試驗,終于研制出以中西藥復合組成的內服藥品,對鯉魚病毒性出血病有特效,挽救了成千上萬的魚塘。對此,漁民感激在心,走到哪里,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屈老師”。
2000年春天,在家鄉(xiāng)有關領導的邀請下,屈新家離開已經工作十多年的京、津、唐地區(qū),回到山西老家。在臨猗縣科技部門和畜牧獸醫(yī)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屈新家多方借貸,開辦了山西黃河魚病研究所。隨后又注冊了山西乾泰動物有限公司,經農業(yè)農村部GMP標準驗收合格后開始正式生產。他利用這個平臺研制出上百種漁藥產品,其中幾十種中藥制劑的漁藥,療效奇特。
屈新家的拿手絕活是“一滴水診斷魚病”,就是在池塘中隨意取一瓶水,通過對水質的化驗分析,確定水中的理化因子,鏡檢池水的藻項來綜合分析,可在短時間內掌握池塘的基本情況,比如魚兒厭食、停食、浮頭、死亡或者特殊異常反應。
“一滴水看魚病,并不是算命先生在算卦,而是有科學依據的。這項技術并非只有單一的專業(yè)知識,它包括:水化學、水產養(yǎng)殖學、水生動物解剖學、水生動物生理學、水生動物病理學、水生動物免疫學、水產養(yǎng)殖生態(tài)學及營養(yǎng)學等,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屈新家說。
要養(yǎng)好一塘魚,首先要養(yǎng)好一塘水,池塘里面的物質對藻類、魚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有很大的關系。這些年屈新家看過的湖泊、池塘、精養(yǎng)水、粗養(yǎng)水不計其數,他能夠通過水體的藻類、動物及理化因子來判斷養(yǎng)殖水體是大水面還是小水面,是精養(yǎng)還是粗養(yǎng),是靜水還是流水,是海水還是淡水。這一切都是豐富的理論和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
屈新家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可是只要附近養(yǎng)魚戶的一個電話,他就不分白天黑夜,開著印有“黃河魚病研究所”字樣的小車,奔赴魚塘,為漁民診斷魚病?!八惶觳唤馄蕛蓷l魚,就會手癢。”采訪中,周圍一些熟悉他的人笑著說。
屈新家的家人說,他沒有別的愛好,除了帶著徒弟們在魚塘看魚病,剩下的時間不是在辦公室里學習,就是在講臺上講課。多年來,屈新家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有飼料廠家的總經理、業(yè)務員,有水產技術推廣站的一線人員,甚至還有一些漁藥同行邀請屈新家給自己的業(yè)務員授課,屈新家也是毫不避諱,將自己的所學傾囊相授,一講就是好幾天。
屈新家的手機24小時開機,但仍忙不過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屈新家每到一處,除了給魚看病,就是為漁民辦技術培訓班。每年,他都會和各地政府部門聯系,舉辦培訓班,如今已累計培訓了2000余場次,培訓技術人才一萬多人。
屈新家除了講課,還出版書籍。他幾年前自己編寫的《新養(yǎng)魚經》,如今還十分受水產一線人員的推崇。這本書成了水產漁藥人員入門必備的實戰(zhàn)讀本。
予人為樂,與己而樂。屈新家多年付出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2008年,他被聘為全國漁藥指導師;2015年至今,任中國水產學會第十屆理事會漁藥專業(yè)委員會委員;2019年,榮獲中國水產動保榮耀榜“特別貢獻獎”;2020年,榮登中國水產動保榮耀榜“年度十佳水產動保配方師”;今年2月,榮膺運城市第三屆“河東工匠”稱號。
從一個農民出身的孩子,到全國聞名的魚大夫,再到農業(yè)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座上客,屈新家已經功成名就。但他仍不止步,依然在授人以魚(走進魚塘,服務養(yǎng)殖戶)和授人以漁(走上講臺,分享經驗)的路上奔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