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英 趙亞平
摘 要: 棗樹在種植過程中的主要病蟲害有棗瘋病、棗縮果病、棗碳疽病、棗天蠖、棗粘蟲、桃小食心蟲,針對這些病蟲害的發(fā)病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方法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yīng)對策,以提高棗樹病蟲害防治效果,保證棗樹健康生長,保障農(nóng)戶生產(chǎn)效益。
關(guān)鍵詞:棗樹;病蟲害;防治方法
文章編號:2096-8108(2023)04-0062-02? 中圖分類號:S665.1;S436.6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B文獻標志碼
Main Pest Control of Jujube
GUO? Jiying,ZHAO? Yaping
(Qixia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Jinzhong Shanxi 030900,China)
Abstract: The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jujube in the planting process are jujube witches broom, jujube fruit shrink disease, jujube anthracnose, jujube inchworm, jujube armyworm, peach fruit moth. The symptoms,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thes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jujub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so as to make jujube grow healthily and ensur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growers.
Keywords:jujube;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method
近年來,由于棗樹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紅棗價格不斷下滑,特別是受新疆紅棗的沖擊,作為壺瓶棗主產(chǎn)地的晉中地區(qū),棗樹種植戶因為受到紅棗價格的影響,對棗樹管理的積極性不高,造成棗園病蟲害大面積的發(fā)生,紅棗果實品質(zhì)、產(chǎn)量都受到影響,甚至有的地方全面絕收。為此,筆者基于多年的研究及工作實踐并參閱大量棗樹管理專家的經(jīng)驗,圍繞棗樹種植中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探討與讀者共勉。
1 棗樹常見病害及防治
1.1 棗瘋病
1.1.1 主要癥狀
棗瘋病又叫“叢枝病”,病原為類菌原體,發(fā)病后主要表現(xiàn)為花變?nèi)~或枝,葉片黃化,冬季不枯不落,葉片卷曲,花蕊畸形變?yōu)樾≈?,根蘗叢生,幼樹發(fā)病后1~3年枯死,大樹3~7年,逐漸枯死。
1.1.2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機理
棗瘋病的傳播主要通過: 1)嫁接和修剪時的修剪工具;2)葉蟬等昆蟲咬食。發(fā)病機理主要有: 1)土壤干旱貧瘠、水肥條件差、土壤板結(jié)透氣性差;2)雜草叢生、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樹勢弱。發(fā)病后,內(nèi)原激素失去平衡,正常的生理調(diào)節(jié)紊亂。
1.1.3 防治方法
1)挖除病株及根蘗的小苗和根系并集中燒毀,徹底根除傳染源。2)防止帶病植株進入棗園。3)修剪用的工具,用酒精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噴施20%殺蟲菊酯3 000倍液、樂樂逗1 500倍液,或10%吡蟲啉300倍液、果寶佳1 500倍液,使內(nèi)原激素保持平衡。幾種藥品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1.2 棗縮果病
1.2.1 主要癥狀
1)受害果先在肩部或臀部出現(xiàn)黃色暈環(huán),后逐漸擴大成凹型不規(guī)則淡黃色病斑,病斑繼續(xù)發(fā)展,果皮呈浸潤水漬狀。2)在病斑處有稀疏針刺狀褐色小斑點,果肉土黃色且松軟。3)病組織呈海綿狀壞死,外皮暗紅無光澤。4)病果提早脫落,粒小皺縮味苦,不能食用。
1.2.2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機理
1)病菌主要通過風媒和雨水傳播,從果面?zhèn)谌肭治:ΓΣ粱蛳x口)。2)棗縮果病的發(fā)生和果實發(fā)育生理期(果實1/3變紅)這段時期發(fā)病旺盛。3)從內(nèi)含物上來看,果肉含糖量達到18%以上時開始發(fā)病旺盛。4)氣溫在23~26 ℃時發(fā)病旺盛。5)陰雨天發(fā)病旺盛,特別是晝晴夜雨的天氣最易發(fā)病,可造成大面積發(fā)病并形成災(zāi)害。
1.2.3 防治方法
1)選育和應(yīng)用抗病品種和脫毒苗。2)加強棗園田間管理,加強對有機肥和磷鉀肥的施用,增強樹勢,增強樹體的抗病毒能力。3)從8月份開始,每30 d左右噴灑1次“天達2116”、尿素、磷酸二氫鉀等。4)從8月上旬開始,每10~15 d噴灑1次殺菌劑,如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每種交替使用。
1.3 棗碳疽病
1.3.1 主要癥狀
1)主要危害果實,一般在果實成熟后期到采收后。采收前,常常會造成果實大量脫落,失去食用價值。2)果實染病后先是呈淡黃色,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慢慢出現(xiàn)水漬狀斑點,逐漸擴大發(fā)展成不規(guī)則黃色斑塊,中部凹陷形成圓形坑病斑,逐漸呈紅褐色。潮濕天氣,病斑成黃褐色小斑點,病果果肉呈現(xiàn)褐色,味苦不能食用。
1.3.2 傳播途徑
棗樹碳疽病主要借雨水傳播。一般6月下旬開始發(fā)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發(fā)病較重。
1.3.3 防治方法
1)加強棗園管理,清除園內(nèi)雜草殘枝,注意增施有機肥,增加樹勢提高抗病能力。2)合理間作,降低園內(nèi)濕度。3)合理修剪。4)幼果期開始用綠亨700~800倍液或苯醚環(huán)唑3 000~5 000倍液噴霧。從6月中旬開始每月噴灑1次,一直到采收前。5)臨近發(fā)病期可與棗銹病合并一起綜合防治。
2 棗樹常見蟲害及防治
2.1 棗天蠖
2.1.1 危害
棗天蠖主要為害嫩芽、花蕾及幼葉,造成樹勢衰弱、花期推遲,其結(jié)果就是果實變小,產(chǎn)量降低。
2.1.2 發(fā)生規(guī)律
世代棗天蠖每年發(fā)生1代,以蛹在樹干周圍10~15 cm深的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3月下旬開始羽化,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棗樹開始發(fā)芽,開花時上樹為害。
2.1.3 防治方法
1)3月上旬在棗樹主干基部距離地面25 cm左右的地方刮去粗皮,并綁扎20 cm左右的薄膜防止成蟲上樹產(chǎn)卵,也可在樹干上涂黏結(jié)劑。2)也可以每天早晚人工在樹下捕殺上樹成蟲。3)樹上噴菊酯類殺蟲劑。4)地面噴灑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或撒施50%地嚴農(nóng)。
2.2 棗粘蟲
2.2.1 危害
棗粘蟲主要以幼蟲將一片或幾片樹葉粘結(jié)成小包,幼蟲卷縮在小包內(nèi),為害時從里邊打洞出來啃食葉片、花、果實。造成的危害:1)使花蕾變黑或枯萎;2)幼果會被啃咬的坑坑洼洼,最后腐爛或脫落。
2.2.2 發(fā)生規(guī)律
棗粘蟲一年發(fā)生1~8代,每年7月—9月飛遷到棗樹上進行為害。成蟲晝伏夜出,夜間取食,半夜交尾產(chǎn)卵,通常20~40粒。
2.2.3 防治方法
1)晉中地區(qū)5月中旬棗樹嫩芽萌發(fā)大約3~4 cm時,用20%的殺滅菊酯3 000倍液或用90%的敵百蟲1 000%倍液對樹冠全面噴灑,兩種藥液交替噴灑。2)結(jié)果期最好噴灑生物農(nóng)藥,如殺螟菌或青蟲菌等。3)保護天敵。
2.3 桃小食心蟲
2.3.1 危害
桃小食心蟲俗稱“棗蛆”,我們吃棗時在果肉和果核間的顆粒物就是其留下的糞便。桃小食心蟲的為害方式是幼蟲蛀食進入棗內(nèi),先在果皮下潛食然后進入棗核,大約17 d后離開棗果進入土壤中結(jié)繭。
2.3.2 發(fā)生規(guī)律
桃小食心蟲一年發(fā)生1代,雨水較少的年份發(fā)生較輕。老熟幼蟲在土壤中結(jié)繭越冬,6月中旬破繭出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產(chǎn)卵,7~10 d幼蟲孵化進入棗果內(nèi)進行為害。
2.3.3 防治方法
1)藥物防治,主要有殺螟松乳劑、辛硫磷乳油、氯氰菊脂乳油等。2)防治時間為每年5月下旬、7月中旬、9月中旬。3)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出土盛期,此時可地面噴灑10%氯氰菊脂乳油1 500倍液,也可噴灑甲基昇柳磷乳油1 500倍液,每株樹盤下均勻噴灑100 g左右。4)用5%辛硫磷顆粒劑與細沙土拌均撒入地面。
參考文獻
[1] “農(nóng)技學堂”,“農(nóng)業(yè)專家投稿”。
[2] 孫元武.棗樹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山東:農(nóng)技服務(wù),2003.
收稿日期:中文收稿日期2023-05-05
第一作者簡介:中文作者簡介郭繼英(1976-),女,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棗樹病蟲害的防治研究。電話:13835439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