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熹文
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我們常常處于焦慮的狀態(tài)之中,像上了發(fā)條的鐘。想要化解緊繃狀態(tài)的你,不妨嘗試下治愈生活的這些小事。
1烹飪
關(guān)了火,置身于食物的香氣里,生活的熱情也從中產(chǎn)生了。
還記得有段時間追邦妮的微博,最喜歡她每天在小黑板上寫下的當日菜譜,隔著屏幕飄來的酸甜苦辣,讓我特別想擁有那樣一個家。后來才明白,我想要的不是一模一樣的家,是同樣充滿心意的食物把能量從一張餐桌彌漫到整個房子去,就像邦妮說,“一個人對食物一絲不茍,其實是一種要把日子過好的決心。”
一個人為自己煮飯不需要什么力氣,卻需要很多的心氣。
那一年除了特別忙碌的幾周,我很少用外賣解決三餐,總覺得極力滿足大眾口味的外賣,其實是對自己胃口的不忠,里面缺了一份“我單獨照顧你”的偏愛,是倉促麻木度日的開端。
不敷衍胃的人,也不會敷衍生活,我是這樣認為的。
早餐藍莓蔓越莓干燕麥,每一樣原材料都經(jīng)過自己的挑選,吃起來就覺得“今天的自己也非常重要”;午餐是低碳水的健康餐,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高纖維,讓人打開飯盒,能看到寫進一蔬一飯里的“加油”二字;晚餐從自家的灶臺上呈現(xiàn),烹飪也是釋放負能量的過程,讓人平心靜氣地、認真地告別當下這一天。
好的食物都在治愈不開心的靈魂。
有幾位讀者經(jīng)常在朋友圈分享美食圖片,每次看著穿插在其間的健身、讀書、旅行等等照片,就想起蔡瀾在《今天也要好好吃飯》寫下的——“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一個人要吃東西的時候,千萬別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東西享受,生活就充實。”
照顧好胃,你就照顧好了一半的生活。
有一句話這樣說,胃是通向愛人之心的捷徑,我覺得還應(yīng)該補充一下,胃是愛己愛人愛生活的捷徑。不敷衍胃的人,也不會敷衍生活。
2運動
網(wǎng)上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妙,“跑步的多巴胺僅次于談戀愛,三公里專治各種不爽,五公里專治各種內(nèi)傷,十公里跑完內(nèi)心全是坦蕩和善良?!?/p>
我三十一歲這一年,過得有點喪,能帶給我腎上腺素的事情屈指可數(shù),跑步算是一樁,不管踏上跑步機之前有多么不想跑,上去了,也就跑了,跑完了,就覺得還好跑了,大汗淋漓,神清氣爽,“要好好活下去”的熱情全回來了。
跑步這個二十多歲時的高效減肥運動,一直被我間歇地堅持著,漸漸失去了燃燒卡路里的作用,成了一種動態(tài)的冥想。
每次跑著,總有什么是越跑越清楚的,健身房的狂熱音樂遠去了,手機里的劇目模糊了,身旁的男男女女消失了,腳下的節(jié)奏像催眠師手中的懷表,把我引入無人的境地。
一個人在荒原里,沒有時間、距離,甚至沒有方向,現(xiàn)實中的包袱一樣樣被拋在身后,身體和物質(zhì)以及精神的關(guān)系,這些哲學問題浮現(xiàn)出來,思考、消化,回到現(xiàn)實,更接近自己。
運動蘊藏著的能量絕非只是為了身體的美和健康,是為了制造一種思考的可能,在那里拋棄一切現(xiàn)實帶來的焦慮、恐懼和自我懷疑,將自己拉回到一片凈土,日復(fù)一日,令表象的生活更接近心之所想。在跑步中,學會自我理解與自我接納。
3種植
種菜這件嶄新的技能,讓生活變得有所期待。
一個曾經(jīng)的都市女性,小心翼翼地發(fā)著種子,盯著芽兒冒出來,膝頭蒙了土壤的灰塵,頭發(fā)被雨露沾濕,她的過去像一個美妙的泡泡,風一吹就散了,只剩下?lián)u搖晃晃的植物,一天天長大。
我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種菜的,除了超市的菜價激發(fā)了我們勤儉節(jié)約的本能,還有一個本質(zhì)的原因,大家的雙手閑不住,必須發(fā)揮點作用,日子才能過得舒心。
雙手伸進泥土里,栽種澆灌,把一株細芽兒養(yǎng)高養(yǎng)肥,這個過程養(yǎng)心又暖胃,大概是人類最原始的成就感了。
我有一群熱愛種菜的朋友們,年齡職業(yè)背景相差甚遠,平日聊起大多話題,都像是非洲人和越南人在講話,只有說起種菜,才回到同一個頻道。有人擅長種鳳尾菇,有人佛手瓜年年豐收,有人用自家辣椒熬醬,有人培育出巨型冬瓜……
我們分享種菜心得,交換蔬菜,在這踏實的播種里,我們也像植物一樣,在陽光和雨露中奮力生長著。
作家塞萬提斯曾說:“弓弦不能老繃緊了不放,人是軟弱的,如果沒有一點適當?shù)乃缮?,是支持不住的?!蹦阌心男┲斡畹男×晳T,歡迎分享。
編輯/宋凌燕